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500kV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消除数值振荡的特征差分法和Monte Carlo法对多条500kV线路进行统计模拟计算,研究了取消线路侧断路器合闸电阻后500kV电力系统合闸过电压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耗散能量的一些统计规律,提出了取消500kV电力系统线路侧断路器合闸电阻的判据,这一结果可作为有关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20 kV城市电缆配电网出现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增大以及接地后过电压问题.研究适合20 kV配电不同网络结构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通过对20 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3种方式进和接地故障稳态分析、暂态分析和系统参数分析,并与10 kV配电网接地方式相比较,说明20 kV配电网接地方式应用范围,当系统电容电流小于10 A时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当系统电容电流在10~15 A之间时可采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当系统电容电流在100~1 000 A之间时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算例分析表明20 kV电缆配电网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电缆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广泛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已暴露出其存在的不足,针对目前长沙市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对比小电阻接地系统和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各自的优缺点.以罗家嘴变电站10kV系统为对象,研究10kV配电网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总体方案,主要分析小电阻阻值的选取、接地变压器容量的确定;重点实测和计算分析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故障点的跨步电压.目前该接地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为小电阻接地系统在长沙市配电网中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电爆炸过程中金属丝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金属丝电阻在气化前的PSpice模型,得到了电容器初始电压由10 kV到20 kV、回路电感由3.9μH到10.8μH、金属丝直径由0.3 mm到1 mm变化时,金属丝电阻变化的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初始参数影响金属丝上的能量沉积,决定着金属丝的电阻变化过程以及金属丝完全气化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接触电阻是引起电力设备接头发热的重要因素,借助记忆合金在高温下恢复原有形状的功能来减小接头接触电阻,进而减少发热,达到节能和安全的目的.通过在试验室搭建以记忆合金垫片和普通弹簧垫片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初始接触电阻的情况下做对比试验为出发点的试验平台,利用大电流发生器产生一定的电流,模拟接头过热故障,对使用了记忆合金垫片和普通弹簧垫片的变压器两接头同时测量其各自接头温度和接触电阻.试验结果表明记忆合金垫片相比普通弹簧垫片能够更好地减小接头的接触电阻,减小接头发热,具有显著的安全和节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气设备的许多故障都是由于电气设备接头过热引起的,及早发现过热并加以排除,可以大大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由一起典型的10kV环网柜故障出发,详细地分析了电气设备接头发热的原因并给出预防与消除的对策,为设备的检修、运行、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在3种接地方式的运行条件下,指出了10kV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存在的问题,论述了10kV配电网中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提出在以电力电缆为主要线路的河西站10kV系统中应采用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可提高配电网络及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在以架空线路为主要线路的阳山站10kv系统中应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可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10kV配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特性对于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考虑土壤火花放电的时域传输线优化模型计算接地装置计算分段导体的电气参数,并建立PSCAD仿真土壤火花效应的等效计算模型:通过对10kV配电线路的水平一垂直型和方格放射型两种常见的接地装置在经过雷电流时.冲击电阻随土壤电阻率,雷电流幅值以及接地装置埋深大小变化的关系,提出在10kV配电线路中根据地质条件、雷电参数和技术经济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9.
高压开关柜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电力设备,承担着开断和关合电力线路等作用。在电力行业常常发生电力电缆和设备因过热而引起的火灾,其直接原因是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质量不良、压接头不紧固、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头过热而烧穿绝缘,电网设备中的触头和接头是电网安全的一个较大隐患。为此提出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开关柜测温在线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阻分压器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阻分压器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的原理、结构和输出信号等与传统的电压互感器有很大的不同,其性能主要受电阻特性和杂散电容的影响。本文利用ansoft软件包建立了分压器的有限元二维模型并对电场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场分布确定了电子式互感器的屏蔽罩及均压环的设计。在静电场分析基础上,研制了一台电阻分压式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并对准确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10kV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满足GB/T 20840.7-2007标准要求,准确度达0.2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某高压变电所基础沉降的工程事故原因,以及带电运行的高压变电所实施地基基础加固的特殊性。针对高压变电所特殊的施工条件、严格的安全限制,提出了水泥压密注浆和微型钢管桩2种加固的方案。通过现场施工实践及静载试验,证明在该变电所特殊的施工环境中,采用微型钢管桩加固沉降基础,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具有施工方法简单、传力可靠、对原基础扰动小、能够有效克服基础沉降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外测温技术在500kV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结合500kV联络变压器在宣黄电网的实际接线方式下的过热处理,阐述了红外测温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变电运行人员提出了加强红外测温培训的建议,并预测了红外测温技术的应用在将来电网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白涛 《宁夏工程技术》2012,11(3):258-260
在发现一台110 kV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数据异常后,应用三比值法判断变压器内部存在高温过热故障,结合色谱分析数据、运行历史、高压试验等手段,逐步查找确定故障部位.通过吊罩检修,找到了铁心外引接地铜片与旁边铁轭上表面搭接,形成铁心片间短路的故障点,并重新对铁心接地外引线进行了固定,成功消除了主变故障.分析故障发生原因,得出区分铁心片间短路与铁心多点接地的重要证据,为今后同行业同类型变压器故障判断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风力发电场35kV箱变的缺陷分析,以及一系列相关试验、吊芯检查和分析,论述了该箱变高压绕组设计结构是导致高压绕组层间电压过高,每层绕组端部电场过分集中以及负载损耗的附加损耗过高,从而进一步引起高压端漆包线发生严重的局部放电和低温过热的原因.分析表明:如果H2含量及总烃超标,并且总烃中甲烷气体含量很高,乙烯和乙炔含量很低,可以初步判断为设备内部存在低能量的局部放电故障.最后针对这批箱变的通病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净水厂排泥水的过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研究了净水厂排泥水过滤的难易程度,研究了不同浓缩时间的排泥水对比阻、压缩系数及沉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净水厂的排泥水颗粒难于沉降,但属易于过滤的,过滤处理前可以不添加助滤剂,得到的滤饼属于高压缩性物料,且净水厂排泥水的比阻、沉降速率与排泥水的沉淀浓缩时间有密切关系,长时间的沉淀浓缩排泥水沉降速度明显降低,但比阻降幅较大,有助于后续机械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生湿饱和蒸汽的现役注汽锅炉,研制蒸汽过热爆管预警装置,给出了蒸汽过热监测的判定依据和算法模型,优化设计装置的组成、组件连接和人机界面。根据水和蒸汽的物理性质,将蒸汽状态划分为过热报警区、过热警告区、运行区和安全区四种工况区域,以此在人机界面中设计了蒸汽工况运行状态监测直观坐标图和过热度监测柱状图。对蒸汽过热事件进行了分类和过滤,使装置对蒸汽过热爆管预警更可靠。通过现场应用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500kV变电站220kV母线单相短路电流普遍超标主要原因、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小电抗阻值的选择、小电抗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小电抗电气主接线方案等进行了分析:为提高500kV主变供电可靠率和主变的利用率,适应东莞电网220kV电网的发展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匀速加载状况下铁球、砾石、碎石颗粒材料结构的加压实验,应用随机理论分析了不同颗粒材料堆自组织沉降的特征,找出了反映颗粒材料结构沉降变形和自组织波动强烈程度的概率密度分布规律:碎石堆的剪阻力参数α=10.28,P(0.15)=0.216;砾石堆的剪阻力参数α=0.85,P(0.15)=0.956。提出了颗粒材料结构自组织沉降的概率模型,为预测颗粒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沉降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静电场对绿豆种子综合生物性状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豆种子经不同强度的均匀高压静电场作用一定的时间 ,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统计经不同强度静电场作用后的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 ,分析其幼芽抗旱性的变化 ,测定种子的浸泡液电导率及种子的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 ,对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 ,通过适当的静电场处理 ,绿豆种子的浸泡液电导率明显降低 ,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应的种子的发芽率和绿豆芽成活率及抗旱能力也明显提高。不同强度的静电场影响效果有所差异。场强为 4kV/cm的静电场对绿豆种子的发芽及其芽期生长的综合影响效果最佳 ;场强为 2kV/cm和 5kV/cm时 ,对芽期的抗旱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场强为7kV/cm时 ,对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及芽期的抗旱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高炉炉料的冶金性能,提出了中心为高碱度烧结矿、外层为酸性多孔氧化镁质结构的双层复合熔剂性新型球团.试验研究表明:双层复合熔剂性球团的生球强度可满足高炉原料的质量要求,其熟球具有优良的高温冶金性能.该种球团的内核主要由赤铁矿组成,焙烧时中心不会出现过热,并可避免传统酸性球团"还原停滞"问题.动力学分析表明,双层复合熔剂性球团在还原过程中的总阻力低于普通熔剂性球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