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选择3个不同品种、2种不同成熟度的5个芡实种仁样品,通过SDS-PAGE法及氨基酸分析仪法对其蛋白质亚基结构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刺芡(成熟)种仁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苏芡(成熟)(p≤0.05),且刺芡(成熟)种仁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也高于苏芡(成熟),说明刺芡在营养和口感上要优于苏芡。SDS-PAGE的分析结果显示,芡种仁总蛋白中分离出约20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6.24~82.04 k Da之间。其中分子量35.9 k Da左右基含量最高,是芡实总蛋白中最主要亚基。芡实蛋白质中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很少,且不同成熟度样品间差异很大,苏芡(嫩)和淮芡(嫩)中均未检出水溶性蛋白。品种间醇溶性蛋白质亚基组成差异较大,碱溶性蛋白质亚基及分子量分布品种间和成熟度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脊尾白虾资源,对脊尾白虾的基本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其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并对其分子量分布、总巯基含量和热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肌肉粗蛋白含量17.5%,盐溶性蛋白的含量为7.82%,水溶性蛋白5.69%,碱溶性蛋白0.16%,不溶性蛋白1.37%;盐溶性蛋白的分子量集中在116~200 ku,并且在25 ku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水溶性蛋白的分子量在66.4~97.2 ku之间,碱溶性蛋白在20.1、29.0、97.2~116 ku有明显的蛋白条带,不溶性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较为分散,为200、66.4、44.3 ku。盐溶性蛋白的总巯基含量达110.81μmol/g。盐溶性蛋白热变性温度为55℃,水溶性蛋白42.9℃,碱溶性蛋白52.9℃,不溶性蛋白52.5℃。  相似文献   

3.
以花椒籽为原料,主要研究花椒籽仁与籽壳脱脂后的基本化学成分、蛋白等电点、氨基酸组成、亚基组成以及蛋白组分等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脱脂后的花椒籽仁和籽壳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1. 17%、8. 54%,其蛋白等电点分别为3. 5、4. 5。花椒籽仁脱脂粉的氨基酸总量为43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7. 31%,籽壳脱脂粉的氨基酸总量为4. 07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6. 78%,两者主要的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采用Osborne法对蛋白分类,花椒籽仁中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 76%、72. 06%、15. 80%、1. 22%,籽壳中相对应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3. 12%、56. 54%、21. 45%、3. 25%。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花椒籽仁粗蛋白有7个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0~66. 200 k Da之间,籽壳粗蛋白有2个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8. 400~35. 000 k Da之间;花椒籽仁4种蛋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0~45 k Da之间,花椒籽壳4种蛋白组分分布范围较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4. 4~35 k Da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白果为原料,经过筛选去壳、低温烘干、粉碎过筛和脱脂步骤制取脱脂白果粉,并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脱脂白果粉中提取白果蛋白,以测定白果蛋白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淀粉、粗纤维等主要化学成份,白果蛋白的水溶性、盐溶性、醇溶性、碱溶性、不溶性蛋白组分含量及其等电点。试验结果表明:白果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80.36%,纯度基本可以满足功能特性的需要,并且以水溶蛋白和盐溶蛋白为主,占总蛋白量的85.28%,含有少量的醇溶蛋白和碱溶蛋白;粗脂肪、淀粉、粗纤维、水分分别占白果蛋白的2.65%、3.00%、1.14%和9.82%。白果蛋白等电点为4.0,与花生蛋白、大豆蛋白、蚕豆蛋白、榛子蛋白等植物蛋白等电点相近。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罗非鱼肉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分离鱼肉蛋白的水溶性、盐溶性和不溶性蛋白3个组分,并对其营养特性、功能特性和分子量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肉分离蛋白组分占总蛋白的含量分别为:水溶性蛋白29.34%,盐溶性蛋白49.48%,不溶性蛋白15.54%;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水溶性蛋白的分布量分布范围较广,在200~29.0ku之间;盐溶性蛋白条带主要分布在200ku和44.3ku处;不溶性蛋白的分子量较小,蛋白条带集中在60~20.1ku。冷冻干燥得到水溶性、盐溶性和不溶性蛋白粉,其蛋白含量分别为65.55%、45.76%和64.0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41.6%、43.05%和37.71%。pH对水溶性蛋白的溶解性影响不明显,在pH2.0~10.0范围内,其溶解度均高于72%,但pH对盐溶性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的影响比较明显,在pH4.0,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文蛤蛋白质资源,本文对其进行了蛋白质组分分离,得到了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不溶性蛋白及非蛋白氮4个组分,并分别对其中3个组分进行了一般成分、氨基酸组成、SDS-PAGE电泳及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新鲜文蛤含水量为84.9%、粗蛋白质含量为10.65%、灰分含量为1.20%、总糖含量为1.90%、粗脂肪含量为0.31%;4个蛋白组分占总蛋白含量分别为:盐溶性蛋白32.94%,水溶性蛋白44.69%,不溶性蛋白16.49%,非蛋白氮0.81%;文蛤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比列均衡,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SDS-PAGE电泳显示,文蛤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广泛,但各组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盐溶性蛋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00~66.4 ku和44.3~29.0 ku之间;水溶性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6.4~25 ku之间;不溶性蛋白主要集中在200~44.3 ku。DSC曲线显示:文蛤蛋白的变性温度在49.5℃,分离得到的盐溶性蛋白组分、水溶性蛋白组分及不溶性蛋白组分的热变性温度依次为:41.7、38.8和43.2℃。  相似文献   

7.
挤压对小米蛋白溶解性和分子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小米在不同温度和物料水分条件下挤压后各蛋白组分溶解性差异和总蛋白电泳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以后水溶性、盐溶性、醇溶性、碱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经不同条件挤压后,61.7%~78.9%的小米蛋白需用SDS和SDS+2-ME才能提取出来,仍有13.2%~22.5%的剩余蛋白.随挤压温度的升高,水溶性、盐溶性、醇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碱溶蛋白的含量减少.SDS可提取蛋白含量随温度和水分的升高而减少,而SDS+2-ME可提取蛋白含量增加.物料水分变化对蛋白质溶解性影响较小.电泳图谱显示,挤压以后小米蛋白高分子亚基含量减少.醇溶蛋白亚基通过二硫键交链,形成2条新的谱带.也存在蛋白质通过其它共价键交链的可能性.疏水作用和二硫键是导致溶解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蚕蛹蛋白功能特性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鲜蚕蛹为原料,采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水溶性蛋白,并对其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蚕蛹水溶性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蛋白溶解度在70℃条件下降低程度较小,在pH 4.0~9.0,溶解度因α-螺旋与β-折叠增加呈上升趋势,pH值>9.0后,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但蛋白展开程度较小且蛋白之间斥力的增加,溶解度仍随pH的增加而继续增大,在NaCl浓度为0.2~1.0 mol/L时,溶解度随着NaCl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1.0 mol/L后因盐析作用溶解度下降。蛋白乳化性能在油相体积分数35%、蛋白质量浓度1.0 g/L、pH 10.0下较好,蛋白起泡性在蛋白质量浓度3.0 g/L下最高,蛋白泡沫稳定性在蛋白质量浓度1.0 g/L下最高,蛋白持油性最大为3.9 g/g。该实验结果为蚕蛹水溶性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蛋白质分级提取、变性凝胶电泳(SDS-PAGE)等技术研究了我国蚕豆主产区20种代表性蚕豆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蚕豆蛋白质中水溶性、盐溶性以及醇溶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以及蚕豆水溶性与盐溶性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中国蚕豆主产区20种蚕豆样品的蛋白含量范围26.48~32.51g/100g,20种蚕豆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20种蚕豆样品中的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8.6%~92.4%、4.3%~7.5%、 0.3%~2.5%、其他非蛋白氮为0.3%~2.5%。不同品种间的蚕豆水溶性、盐溶性蛋白亚基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DS-PAGE电泳分析,蚕豆水溶性蛋白共分离出10~19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 亚基分子量集中在43.0~95.0ku之间, 盐溶性蛋白共分离出7~16条不同迁移率的条带,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分子质量为65、55、48、43、32ku的谱带在20种蚕豆盐溶蛋白中均检测出来,为共有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声辅助Osborne分级法对新型蛋白质源乙醇梭菌蛋白进行分级提取,得到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4种蛋白质,蛋白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碱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对其中含量最多的碱溶性蛋白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溶性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35(g/mL)、提取时间30 min、NaOH溶液质量分数0.3%。此条件下蛋白得率为75.75%。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雄蚕蛾与蚕蛹中的油脂,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在雄蚕蛾油中分离鉴定出15 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α- 亚麻酸(36.71%),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54.5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8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8.63%。在蚕蛹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4 种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39.03%),其次是α- 亚麻酸(33.22%),其中直链饱和脂肪酸(SFA)占25.73%;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1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72.25%。  相似文献   

12.
以桑蚕蛹为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及缫丝后蛋白质、脂肪酸变化及蚕蛹油的抗氧化活性,为缫丝副产物深加工提供理论支持。按照蚕蛹的形态变化,将贮藏期分为4 个阶段,对各阶段蚕蛹进行基本化学成分析;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桑蚕蛹蛋白质组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蚕蛹油脂肪酸组成;此外,对蚕蛹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贮藏时间对蚕蛹基本化学成分总体有显著性影响(P<0.05)。蚕蛹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约30 kDa和约70 kDa处,且表达量随着蚕蛹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蛹油含有16 种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在贮藏期内变化显著(P<0.05)。贮藏期蛹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93~52.00 mg/mL和33.32~156.81 mg/mL,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总酚含量(15.95~77.50 mg/kg)变化有关。经缫丝加工后,蚕蛹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且蚕蛹油体外抗氧化活性降低。综上,蚕茧的贮藏时间、缫丝工艺能够影响蚕蛹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蛹油中总酚含量,并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活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可根据目的产物的表达水平或生物活性有针对性地收集各贮藏阶段的蚕蛹应用于加工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复合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功能性寡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备分子量低、肽含量高的蚕蛹功能性寡肽,本文采用单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对不同蛋白酶及其不同组合、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的添加量等因素对蚕蛹分离蛋白水解工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酶复合水解可显著提高蚕蛹蛋白的水解度和寡肽得率,其中胰酶、风味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是最佳多酶组合,其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浓度7.33%、酶添加量[E]/[S]3.62%、pH7.38、水解温度54.6℃、水解时间6h.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的水解度高达29.2%,寡肽得率高达为81.14%.酶解后产品数均分子量为665.5 Da,重均分子量为726.9 Da,肽含量高达74.6%,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为7.33%,表明复合酶解虽然提高了蚕蛹蛋白的水解度,但主要产物仍然是低分子寡肽,并没有大量生成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以鲜蚕蛹为原料分离出不溶性蛋白,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采用不同的pH、离子强度以及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酶)处理,对其进行流变学以及拉曼光谱学的分析,探究pH、离子强度以及添加TG酶对不溶性蚕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溶性蚕蛹蛋白中疏水性氨基酸比例达到40%;流变学扫描显示,经过不同pH和离子强度处理后,在pH 5.0~8.0、盐质量浓度为0~35 g/L时,不溶性蚕蛹蛋白凝胶是一种弱凝胶。在pH 6.0、盐质量浓度为35 g/L时体系的G′值和G″值最高,黏弹性最好;pH增大会引起蛋白质结构有序化增多,但不利于蛋白质网络的形成,因此在pH 8.0时的G′值和G″值最低。色氨酸残基在pH 6.0及盐浓度为35 g/L趋于包埋态,酪氨酸残基在pH 6.0及盐质量浓度为35 g/L时暴露最少,此时G′值和G″值最高,推测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可能是影响不溶性蛋白质凝胶网络的关键作用力。添加TG酶后的体系G′和G″模量明显增大,黏弹性增强。实验结果可为不溶性蚕蛹蛋白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蚕蛹蛋白营养面包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彩平  向春娇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1):1353-1358
将蚕蛹蛋白应用于面包的生产.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蚕蛹蛋白、水、酵母以及面包改良剂添加量对面包品质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蚕蛹蛋白营养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蚕蛹蛋白面包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蚕蛹蛋白2%,酵母1.2%,面包改良剂0.1%,水55%,在此工艺条件下,蚕蛹蛋白面包风味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蚕蛹蛋白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HIPEs)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在体外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特性及负载虾青素的能力,阐明其靶向肠道控释的机理。通过测定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电泳技术等分析蚕蛹蛋白颗粒及其所稳定的Pickering HIPEs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变化,以及乳液负载虾青素的能力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蚕蛹蛋白颗粒可稳定油相体积分数为78%的Pickering HIPEs,其对虾青素的负载率约为88%;该乳液在胃环境中90 min内保持稳定,在肠环境中随消化时间延长逐渐失稳,显著提高了虾青素在肠道的生物可给性;界面蛋白组成表明分子质量为70 kDa的蚕蛹蛋白是稳定乳液的主要蛋白,肠消化酶的水解作用是乳液在肠道失稳并释放虾青素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蚕蛹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 HIPEs用于口服靶向肠道递送疏水性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虾青素在食品和保健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闵建华  李建科  陈婷 《食品科学》2009,30(14):123-126
采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以水解度和清除DPPH·能力为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并研究水解产物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蚕蛹蛋白具有较好的水解效果,其水解产物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对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蚕蛹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以蚕蛹蛋白为原料,通过纳豆菌液态发酵制备蚕蛹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对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组合下获得的蚕蛹肽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蚕蛹肽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0 mL、蚕蛹蛋白添加...  相似文献   

19.
郭慧  齐祥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3):293-299
为了解冻藏南极磷虾理化性质和品质变化,本文测定了全虾和虾肉中不同蛋白组分含量变化,并采用二维电泳分析全虾样品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布,以水分含量、持水率、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为指标,进一步分析了蛋白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冻藏时间的增加,南极磷虾全虾和虾肉盐溶性蛋白显著下降(p<0.05),碱溶性蛋白和非蛋白氮(NPN)显著上升(p<0.05)。二维电泳(2-DE)结果表明,盐溶性蛋白的蛋白点大多集中于pH4~6区域,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在pH8~9也有分布;盐溶性蛋白的损失主要发生在肌球蛋白重链(210 kDa)和轻链(17~23 kDa)分子上;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中蛋白点少量丢失。长期冻藏过程中,全虾和虾肉的含水量和持水率显著下降(p<0.05);全虾的pH和TBARS值明显升高(p<0.05),虾肉的pH和TBARS总体趋势略微上升(p>0.05)。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冻藏过程中虾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随冻藏时间的增加,虾蛋白凝胶性质减弱,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