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滑坡勘查中,应用较为广泛。安徽省岳西县毛尖山滑坡属于典型的牵引式滑坡。通过布置5条不同方向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线,查明了滑坡体的形态特征。经过钻探验证,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断解释成果与钻探成果基本一致,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可为后期滑坡治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金涛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0(2):160-162,167
利用高密度电法及地震映像法,对钼矿矿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查明矿区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在采矿过程中根据采空区分布情况,确定露天开采时安全作业的隔离层厚度。经验证,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后达到了指导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状态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南方某稀土矿C2矿区的地层分布及构造特征,首先开展高密度电法参数实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以及温纳-斯伦贝尔2装置测量模式,完成了4条测线的高密度电法测量;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实验区的隐伏电性结构模型,圈定了风化层(富含稀土矿的地层)厚度以及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实验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性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收液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在绵阳某地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电法集电测深和电剖面装置于一体,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和探测深度较大等特点,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该文通过高密度电法用于绵阳某地的滑坡体调查,验证了高密度电法调查滑坡的可行性。采用温纳装置,对地电断面的分析解释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应用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认识治理滑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法在白云西矿地下水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矿地下水富集区直接影响爆破质量与边坡的稳定,利用高密度电法对白云西矿采场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含水层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勘探,为采场地下水的防治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陇南文县处秦岭中南段,地形切割剧烈,地质灾害频发。受降雨影响,文县阳山地区多处发生滑坡塌方,造成部分民宅垮塌或者成为危房,为了下一步生产建设,需要对滑坡体进行勘查治理,因此选择高密度电法测量对地灾实施勘查评估;本次高密度工作采用温纳装置,通过勘查磨坝某民居处滑坡体,根据高密度电法测量视电阻率特征,成功评估了滑坡体的形态和规模以及地质构造情况,并对地灾的后期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经工程施工,滑坡体特征及地质构造情况与高密度电法勘查结果较吻合。通过本次工作,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在地灾调查评估中是一种科学、经济、高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市某拟建工程场地内垃圾坑分布、深度范围不明确,通过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并利用钻孔资料对勘探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探测效果良好,准确查明了垃圾坑的分布及深度,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表明高密度电法在城市工程勘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滑坡体勘探角度出发,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技术方法,通过实例探讨与分析了该方法在滑坡体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说明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滑坡体勘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相同工区、相同测线上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震折射波法相结合进行勘探为例,对划分地层界面,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了综合对比与解释,结果表明:折射波法弥补了高密度电法分层的不足,而高密度电法弥补了折射波法对层面周围环境无法得知更详细地质情况的缺陷。当地球物理条件较差时,地震折射波法比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效果好。如果这两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可得到更准确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电法-氡气测量在矿区隐伏断层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密度电法联合氡气测量对攀枝花白马铁矿Ⅰ#排土场及废石胶带输送工程拟建场址区内的隐伏断层进行探测,通过连接多条测线的异常来确定断层的走向及破碎带范围,综合利用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特征来推测断层的倾向和倾角。通过钻孔验证表明,高密度电法联合氡气测量的综合物探方法能对隐伏断层进行有效探测,同时这种组合方式也体现出了综合物探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探测隐伏铝土矿的找矿效果,以登封隐伏铝土矿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查为例,研究了矿区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结合矿区铝土矿的成矿机理,建立了矿区的地球物理成矿模型;通过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剖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测量剖面,分析了层状、似层状地层和岩溶洼地、溶斗状地层电性特征,总结了含矿和非含矿测量剖面的电性特征,以及影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找矿的不利因素;根据探测结果布设钻孔进行了验证。钻孔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提高隐伏铝土矿的找矿效果,在探测中、浅层隐伏铝土矿中是一种快速、经济、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丹凤县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地质资料与野外调查获取区域基础地质信息,借助ArcGIS技术手段提取地质信息,建立信息量模型揭示地质信息与滑坡发生概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展丹凤县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区内滑坡划分为历史滑坡与滑坡隐患,建立各自的滑坡属性数据库;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对历史滑坡影响因素进行遴选,建立研究区滑坡评价因子指标分级体系;以历史滑坡数据为基础,建立信息量模型,绘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区划图,并采用滑坡隐患数据检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对丹凤县滑坡的综合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煤矿的兼并重组以及资源整合,致使小煤矿采空区成为煤矿安全开采的突出隐患,为了对小煤矿采空区进行精确的探测,采用无损探测(综合物探)法,研究了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法等原理、然后分别采用三维地震综合法、高密度二维地震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对该煤矿进行了探测,研究得出,二维探测结果和三维综合探测结果,在空间上异常区域具有较高的吻合关系,然后根据该异常区域,在地面圈定了7个验证孔的坐标,由验证孔的工程勘探,验证了该煤矿采空区的位置以及形成采空区的原由,表明了综合物探法对煤矿采空区的探测是可行的、有效的,研究为同地质条件下小煤矿采空区的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露天采场边坡在长时效干湿循环下的滑坡灾害产生原因和滑坡形成机理,以刚果(金)某露天采场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滑坡产生原因及形成机理。依据现场分析结果与相关规范,制定了多种滑坡治理方案,并通过极限平衡分析方法验证了治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岩石力学强度低、节理发育较强、岩石整体破碎等为滑坡形成内因;长时效干湿循环、采场爆破等为外因,在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坡体滑坡灾害。2)滑坡灾害形成主要有3个过程:坡体卸荷回弹变形-坡体蠕滑变形-节理剪切面拉裂-贯通。3)推荐采用坡面角45°削坡减载方法对并段后的垮塌滑坡处边坡进行治理。采用极限平衡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矿山边坡滑坡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一豪  许珂  郑思苗  刘增源  朱婷 《中州煤炭》2022,(12):73-79,85
为了研究坡面形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设计3种坡度、2种坡高共6组试验,对不同坡面形态的滑坡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抬升试验模型槽模拟滑坡失稳破坏的过程,记录破坏过程和破坏时的临界破坏角度,分析了不同坡型滑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坡度、相同坡高的情况下,凸坡所需抬升角度最低,其稳定性最差,凹坡最高,其稳定性最好,且凸坡破坏时更易发生分级启动。从滑坡表面角度和滑体重量进行理论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解释。采用稳定性计算获得不同坡度下不同坡面形态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结果为凸坡稳定性系数最低,凹坡稳定性系数最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同,由此可得在坡度、坡高、纵曲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凸坡稳定性最差,直线型坡次之,凹坡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李琦  李瑞 《中州煤炭》2023,(1):149-153
由于当前已有方法未能对滑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滤波融合处理,导致预测结果准确性较低。提出一种土岩滑坡变形成因及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对土质滑坡地质情况以及区域概况进行分析,结合前期勘察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构建滑坡地质概化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土岩发生滑坡变形的主要原因。采用Kalman滤波方法对各个区域的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滤波融合处理,同时通过EMD信号分解方法以及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对滑坡的变形过程进行预测,进而构建地质灾害预测模型,使用模型进行灾害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吴琦  李福壮  郝鹏 《中州煤炭》2019,(11):72-75,79
为了研究二牧场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地质力学、地貌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基本特征,通过Geostudio模拟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基于模拟结果得出:南疆(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地区,突发强降雨和冰雪消融入渗是导致滑坡形成的直接诱因。降雨和冰雪消融后入渗,使孔隙水压力升高,土体抗剪强度下降,内摩擦角减小,滑动面贯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高速滑动;柴禾沟滑坡的破坏过程为雨水冲刷阶段—蠕动变形产生拉裂阶段—局部滑动阶段—滑动破坏阶段;经历12 h降雨后,滑坡稳定性系数由1.124降至0.988,滑坡发生滑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闫佳文  黄帮局  刘哲  邹园  吴强 《中州煤炭》2021,(10):258-263,269
为有效提升对覆冰输电线路的模拟效果,设计了自然环境灾害下配网覆冰输电线路模拟系统。对覆冰灾害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实际的配网线路工程为原型,对交流系统、换流阀、换流变压器以及直流电缆进行等效模拟。在所设计的配网覆冰输电线路模拟系统中,不仅采用了与实际工程现场中相同的测量系统,还完成了覆冰后故障模拟并实现对应故障点的设置。设计了模拟系统的稳态等相关实验,将其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通过仿真结果全面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能够为在覆冰状态下维护配网稳定性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义马市污水处理厂二期进行探勘,采用高密度地面电阻率法和反射地震法进行采空区物探测量工作,分析了高密度地面电阻率法和反射地震法的工作原理、仪器设备等,并进行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研究得出,根据高密度电法测量和反射地震法测量成果综合推断解释,研究区划分了5个推测疑似采空区和破碎带影响区。研究为后期的施工、设计等提供了更完善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李科 《中州煤炭》2022,(6):71-77
考虑到传统方法在预测滑坡变形地质灾害时存在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预测方法研究。从基本因素和触发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的因素,针对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受控因素的复杂关系,利用动态数据驱动技术,处理了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根据线性函数变换法归一化处理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结合GIS技术构建滑坡变形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实现了土岩接触带降雨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的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预测滑坡变形地质灾害的次数能够与实际滑坡次数较为接近,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