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芹菜籽的芳香物质。选用80-150MPa的萃取压力、25-45℃萃取温度和2-2。5h的萃取时间以及萃取前原料进行适度磨碎(30-40目)处理,可获得具有新鲜、浓郁、逼真的芹菜籽香味的芳香物质。萃取得率大于2.3%。芹菜籽油(CO2)已在食品加香方面进行了开发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 流萃取辛夷挥发油,对在不同条件下萃取的辛夷挥发油,用色谱- 质谱(GC- MS) 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之挥发油化学组分相比较,发现超临界CO2 流萃取的挥发油香气、品质和产率均优于蒸馏法所得。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胚芽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采用超临界CO2从玉米胚芽中萃取油品的工艺条件,运用响应面法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物料粒径在油品产率为90%时对CO2消耗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分析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正己烷索氏萃取和压榨三种方法对油品质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新  刘震 《化工时刊》1998,12(10):13-15
以超临界CO2萃取螺旋藻中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越高,温度赵高、CO2用量越多,收率就越大。超临界CO2萃取螺旋藻中β-胡萝眩素适宜操作压力30MPa、温度50℃、萃取时间2h。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物占被萃粉的4.5%,、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3.4%,对β-胡萝卜素的萃取收率 为94%。该萃取物色泽纯正,气味自然,可作为产品出售。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甘草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在超临界状态下,用CO_2作萃取剂,用水-乙醇作夹带剂从甘草中萃取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及甘草查耳酮B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陈虹  邓修 《四川化工》1997,(4):7-1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木香挥发油。探讨了压力、温度、CO2密度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萃取的最适宜条件。对水蒸汽蒸馏法与超临界萃取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超监界CO2萃取甘草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国钟  李楠 《化学工程》1994,22(5):26-28
介绍在超临界状诚下,用CO2作萃取剂,用水-乙醇作夹带剂从甘草中萃取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及甘草查耳酮B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芹菜籽为原料,采用粉碎预处理后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从蔓荆子中萃取芹菜籽油.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对芹菜籽油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芹菜籽油收率与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为30.4℃、萃取时间为80min,萃取压力20.02MPa,此时蔓荆子油的得率达到极值4.47%.该方法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污染小、节约能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先锋褐煤CO/H2O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CO初压、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以CO/H2O为溶剂对云南先锋褐煤进行超临界萃取,对萃取物的族组成进行了^1H,^13C-NM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产率和转化率随CO初压增大而增加;CO和H2O可发生变换反应生成中间态活泼氢,从而具有较哟的供氢能力,使萃取产率和转化率提高;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及碳酸盐对CO/H2O变换反应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萃取物的油组分以单环芳香结构为主,具有较高的H/C比和较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香烟过滤嘴中萃取有机物,详细研究了压力、温度、CO2用量等对SFE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最佳萃取条件。利用各种类型的毛细管色谱柱讨论了萃取组分的最佳分离条件,然后用GC/MS/DS系统进行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萃取水冬瓜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水冬瓜果实中提取油品的工艺,探索了操作压力、温度、流量及时间对水冬瓜油的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萃取条件与油品质量的关系,并综合得出了超临界CO2萃取水冬瓜油的最佳萃取条件。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玉米胚芽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玉米胚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对得油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分离器的温度、压力以及萃取原料对油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主要特点和萃取工艺以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萃取砂仁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从瑞士NOVA公司引进的4L高压萃取装置上,用超临界CO_2萃取砂仁精油,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砂仁精油提取率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天然香料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培军  张镜澄 《化工进展》1995,(1):29-33,44
对天然产品的需求导致了人们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取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天然香料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它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在半连续式实验设备中分别测定了苯甲醇-2-苯乙醇和苯甲酸酯-苯甲醇的等摩尔混合物与超临界CO2三元系相平衡数据。实验温度分别为308.2K和318.2K,压力范围为8~20MPa。实验结果表明:对第一个三元系,两种液体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与CO2在液相中溶解行为密切相关;对第二个三元系,较高压力下,超临界流体相中苯甲酸甲酯浓度突然增大,而苯甲醇浓度变化不明显。通过引入考虑分子体积差别的二元作用参数,用Peng-Robinson方程对气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7.
赵亚平 《甘肃化工》1995,(3):44-47,43
本文首次用超临界CO2流体从辣椒中萃取,分离出辣椒素,研究了温度,压力,流量,原料粒度对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获得了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素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小梅  陈洪波 《广东化工》1998,(5):16-19,2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小麦胚芽和成品麦胚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0MPa,萃取温度32℃,用气楷7.61NM^3kg.h.所得的麦胚油品质优越,且其中的维生素E含量比溶剂法,压榨法所得麦油高。本研究为麦胚油的超临界萃取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9.
溶剂萃取法萃取磷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溶剂萃取法制取磷酸的萃取剂进行了筛选,选择出了一种较好的萃取剂TBP。利用比浊法测定了25℃及50℃时TBP—H3PO4—H2O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同时测定了该体系在上述温度的结线数据。研究了CaCl2对磷酸在两相中分配的影响。实验表明,该三元体系具有较大的分层区域,低温有利于磷酸的萃取,CaCl2的存在促进了TBP对磷酸的萃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CaO-ZrO2复合氧化物超微粉体,并对其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超临界流体干燥法能很好地保留湿凝胶的空间网络状结构,有效地防止凝胶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硬团聚现象的发生。该法制备的CaO-ZrO2复合氧化物超微粉体成分准确、均匀;粒径小、粒度分布范围窄;粒子的比表面大,活性高;而且CaO、ZrO2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固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