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围绕宅基地确权流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梳理国内有关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的意义与作用,并基于重庆市改革背景,在不改变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探讨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制度的设计.同时,从抵押主体机制、宅基地价值评估机制、抵押行为机制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四个方面阐述宅基地确权证书抵押机制的内容,并对制度发展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法律和相关政策对于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和流转予以严格限制,造成了农民在私有房产融资抵押过程中出现"地不能随房走"的法律困境.通过分析这一法律困境背后的成因,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路径,以激活宅基地这一农民"沉睡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都倾向于宅基地流转,并且区域不同,流转的条件不同.本文设计了宅基地抵押流转系统,给出了宅基地抵押流转实际操作的步骤和具体算法,提出了在宅基地抵押流转过程中可由保险公司、村集体或其他农户等进行担保,由金融机构将贷款的部分资金按风险度及系数划转给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住宅用地,是广大农民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农村宅基地的法律制度是关系广大农民生存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通过分析流转制度的缺陷可见,完善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法律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房养老”的双向风险与我国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而在住房资产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以房养老"(或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成为当前社会讨论的焦点。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理念从2003年引入我国,但迄今鲜有成功的案例,其主要原因是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简单等同于一般住房抵押贷款,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自发参与就可以成功运行该制度。而在国外,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被各国政府界定为高风险行为,这种制度的推行高度依赖于政府提供的两种制度保障,并需要两个市场条件的配合。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本身出发,探讨了"以房养老"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的发展路径,颇有制度设计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快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设,及时解决林业融资困难,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认为应当在深入推进林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银林合作",妥善解决抵押贷款法律缺失、政策宣传不到位及金融机构参与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反向抵押贷款的特点及其在美国的发展模式,分析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的发展制约因素,对比美国的相关制度,从反向抵押贷款的基本模式、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完善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发展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的必要性 ,进而分析了其现实可行性 ,最后再对其操作进行了初步探析 ,以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三农"政策在农村的不断落实,农村的改革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得到推进,但是作为农村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引起人们的热议,问题的关键就是关于宅基地的改革是否要将其纳入流转机制。本文就宅基地流转机制构建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以求能为农村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呈快速上升态势,但是随着贷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笔者在综合分析我固住房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还款方式单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不完善以及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在借鉴其他固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抵押贷款还款方式多样化、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制度、建立规范的社会共享的个人征信系统以及实现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以期使我固住房抵押贷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