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对民族特色建筑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验证建筑物空间和形态与地区气候条件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和普通居住建筑建筑参数、气象数据的实地测量,采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对其建立模型,并进行CFD仿真,模拟得到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以及全年室内温度,最终计算得出建筑物内部全年热舒适度指标。经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干栏式建筑内部热环境和热舒适度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居住建筑,干栏式建筑更加符合广西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2.
浅谈干栏式建筑在民居中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调查研究大量历史文献为基础,从历史渊源及建筑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了干栏式建筑作为一种古老的居住形态从原始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干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魅力长期影响着我国的居住建筑文化,该建筑形式在民居中得以传承,具有永恒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建筑文化的多元化与区域化的特征,以云南传统民居为例,介绍了其典型建筑形式:合院式、干栏式民居等,以及它们不同的建造地区和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不同城市的多元化与区域化。提倡建筑师应克服当前中国城市建筑文化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掘地方文脉。  相似文献   

4.
干栏建筑在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史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但这种特殊的建构方式所产生的建筑物,在很多年内大致保持了相同的面貌,渐渐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矛盾.围绕如何保护和继承干栏建筑这一问题,从新材料、新结构、新布局的角度尝试对传统干栏建筑进行改造,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让传统干栏建筑和现代生活相适应,从而焕发新生,为人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侗族的聚落形式和村寨的选址原则,并从侗族代表性建筑干栏式木楼、鼓楼、风雨桥等方面,阐述了侗族建筑形式的特色以及侗族化亲和团结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桂西北苗族民居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建筑特色,并依据桂西北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结合保护传统苗族干栏式吊脚楼建筑文化的要求,对桂西北苗族干栏式吊脚木楼,提出了3种防火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7 000多年的建筑历史.其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而它巧妙科学的框架式木结构体系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文章对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特点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连汉代建筑除了城市遗迹,以墓葬建筑为多.通过梳理和分析考古发掘中的汉墓建筑,从地理、交通、人文3个因素出发,窥探出当时大连汉代建筑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在海陆环境中孕育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贝墓,在面对湿润性气候,大连先民用干栏式构造的建筑做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作为汉代中原进入东北的门户,海陆路通道的便利,致使海陆交汇处成为汉墓分布的集中区.同时,大连在汉代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使汉化思想进一步映射在汉墓建筑上.由此得出大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塑造着建筑的地域性,即建筑取材、构造、分布上的海洋性特征和建筑思想和文化上的中原化.通过建筑印证大连汉代时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指出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建筑地域性的塑造,为大连古代史及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侗族的聚落形式和村寨的选址原则,并从侗族代表性建筑干栏式木楼、鼓楼、风雨桥等方面,阐述了侗族建筑形式的特色以及侗族文化亲和团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详论中国传统健康建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中国,中国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辉煌的贡献。中国建筑健康建筑和历史经验就很值得研究。四合院是自古以来遍及全中国的传统建筑。由于各地的气候不同,四合院也有不同的形式,如图1-图5所示^「1」。这些四合院的共同特点是容易保持好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概要介绍了建筑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对建筑结构所带来的新变化,讨论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着重探讨了建筑师们应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在建筑领域内更好地实现技术与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其本质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民建工程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挡风遮雨必备的条件和抵抗自然力的屏障。现代中国建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外国建筑精华优点的实践中,开发经济与发展旅游业,使建筑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等功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石材建筑的角度出发,对锦州笔架山三清阁的建筑平面布局、内部石材构造以及从细部节点的构造都做了详细的剖析。笔架山三清阁创造了承重墙和石抬梁式双重结构形式结合了中外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石建筑史中都没有文献记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云南干栏民居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居类型,根据所在地域而各具特色。从云南干栏民居对当地气候、地势条件、建筑材料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其科学合理性及价值,并从中探索其对现代建筑建筑设计的启发:现代建筑应合理利用空间设计改善建筑小气候,根据各种地形条件合理利用地势,利用架空底层解放地面,争取获得更多有效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综合艺术范畴的建筑,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一个是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是世界建筑之苑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发展中国建筑.就要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中外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系统论述了各种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并着重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工艺条件等对应分析,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采用木柱,基本造型与装饰以自然形态为主,并具鲜明的民族特色,西方建筑中则以石柱为主,古埃及石柱粗壮,其柱头,柱身充分体现了巨石柱子的艺术,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陶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为5种,陶立克,爱奥尼,科斯林,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3的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七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演变过程的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建筑师对人类生活体验的符号化过程,也就是用主观思想-经验的和体验去设计建筑。建筑元素的彼此组合,是按照人类生活习惯的演化过程。这些组合规则是实用功能的反应。格雷夫斯的建筑深层结构沿用了这一思路,与文丘里、摩尔等人直截了当应用指示符号从而使含义相对明确的方式不同,格雷夫斯相信直接看建筑是得不到含义的,只有在阅读并体味到设计符号之间的关系时,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含义,只有通过相对参照物才有可能充分表达清楚。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旧有建筑形态的改造提出3点解决方案:(1)横向增建,沿建筑水平方向对原有建筑面积及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主要包括两种增建模式:连接式增建和模矩式增建;(2)纵向增建,在原建筑结构许可的情况下,向上部空间增建,增建形式包括直接增层法、改变传力途径增层法、外套增层法;(3)围合式增建,在原有建筑墙体的外围加建新的建筑立面,里层是旧建筑真正的围护结构,外层是改造后的附加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既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通过对比研究中国著名清真寺建筑,总结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建筑特色,可以为清真寺建筑的修复、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