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输导体系是将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从烃源岩运移至潜山内部,然后进行成藏,对油气运移的路径和方向起到决定作用,将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可以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通常,输导体系主要由断层、不整合面、砂岩组成,而在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断层和不整合面起主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断裂疏导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究,归纳总结潜山的断裂输导体系的特点,对寻找大民屯凹陷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藏的发现揭开了该地区潜山勘探的帷幕,在解剖苏德尔特潜山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凹陷内其它地区的潜山成藏条件以期有所突破尤为重要。通过对贝中次凹潜山烃源岩、储层、运移等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认为构造背景、油气输导体系和储层发育程度是贝中次凹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对指导贝中地区和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对大民屯凹陷不同类型潜山的探索,形成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成藏的新认识,突破了"潜山油藏"的概念,提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勘探理念,并对其控制因素形成了系统认识。本文主要从优质的烃源岩分布、上窄下宽的特殊地质结构、优势基岩的储层发育及有利于基岩成藏的高效输导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成藏的地质背景。并指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优势储集层的分布及有利的源储配置,且断裂性质与油气富集程度具有密切关系,逆断层、大断距正断层附近是基岩内幕油气藏富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沙一下亚段:Es1下)广泛发育白云岩类油气藏。经过油源对比发现,油气藏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烃源岩,其特点是成熟度较低,且油气近源充注。在此基础上,对沙一下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油源条件、储层岩性及厚度、以及储层裂缝的发育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良好的油源条件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而储层岩性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根本、储层厚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保障、而储层内部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歧口凹陷油气藏发育类型,共发育两种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叠加连片成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湾盆地的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本文通过对构造演化特征、储层特征等的分析研究,得出含砾砂岩是埕岛地区中生界潜山的最好储层;明确了储层发育特征、断层侧向封堵、油气输导条件等是制约埕岛地区中生代潜山油气成藏的因素。埕岛地区主干断裂附近的中生界潜山顶部风化壳及内幕不整合面,是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的高升元古界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高升元古界潜山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对潜山的下步勘探有着重要意义。以高升潜山元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研究区元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拓展新油气资源领域,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茨榆坨潜山为东部凹陷典型的太古宇潜山.根据区内潜山埋深、构造形态及主要断层的控制作用,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潜山带.裂缝型储层是茨榆坨潜山的储集层,良好的储层是潜山成藏的关键.牛居—长滩洼陷为潜山提供了丰富的油源,茨东断层及不整合面做为良好的输导体系,上覆房身泡组火山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盖层条件.油气分布与岩性、构造有关,且有沿裂缝发育带、近油源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葡萄花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断层极为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发育变窄、变薄。在分析葡萄花油田西部区域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不同区带上的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背斜带构造成藏模式、斜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和凹陷带岩性成藏模式;并从动、静态要素分析确定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束鹿凹陷内规模大、埋藏浅、构造简单的圈闭已基本钻完,其潜山油气藏的开发迫在眉睫。由于区块内的潜山油气藏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成藏模式不清,因此运用石油地质学的理论结合现有地震、岩石学等资料对洼槽带、斜坡带和凸起带潜山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及其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洼槽带潜山成藏主要受荆丘断裂、台家庄断裂和上覆石炭-二叠地层控制,为成藏最有利区;斜坡带潜山成藏主要受西北构造脊和北东向断裂复合控制,为成藏次级有利区;凸起带潜山成藏主要受潜山内幕储盖组合控制,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0.
历经多年的勘探,辽河油田周边潜山均有储量发现,但是高升地区地处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一直未有储量发现,是西部凹陷勘探程度一直较低的地区。高升元古界潜山是西部凹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的高升元古界潜山具有油气成藏条件。主要对高升元古界潜山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潜山的下步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S地区潜山是X凹陷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主要对S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分为6个部分:生油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油藏类型,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比较好的成藏条件,为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孤北低潜山成藏特征与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北低潜山是胜利油田孤岛地区的主要含油气潜山之一,现虽已取得一定的勘探成果,但基本上都是局限于低潜山之上的第三系地层中,潜山构造本身还没有取得突破。本文主要从构造演化、沉积特征、并综合成藏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成藏类型等方面,分析了孤北低潜山的油气成藏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本区储层进行预测。在储层预测中采用了波阻抗反演技术、相干分析以及振幅参数、测井约束反演、相干数据体等技术,对本区油气藏分布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深县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深县凹陷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分布在深西—白宋庄和虎北洼槽;储集层主要是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和古生界基岩储层,发育三种生储盖层组合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和潜山圈闭为主,圈闭定型时间早于本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油气成藏条件较好;输导系统以断裂的垂向疏导为主。受生烃洼槽、二级构造带和断裂分布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呈3个条带:西北部何庄-深西潜山油藏聚集带,南部深南背斜油气聚集带,东部榆科背斜油气聚集带。纵向发育6个含油组合,平面上不同部位的含油组合的叠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元宝山凹陷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上段为本区主力储集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和前扇三角洲薄层砂是油气主要储集体。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蚀孔和微孔,储层特征为中孔、低渗。九佛堂组烃源岩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资源基础,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发育的大套厚层泥岩是封堵油气的良好盖层,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保证,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藏形成提供了有利场所,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5.
车西洼陷异常流体压力与油气运移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应用试油实测压力与泥岩声波时差资料计算分析了车西洼陷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与沙口上亚鞋烃源岩中存在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异常高压带的空间分布与大套泥岩的发育区以及生烃中心基本一致,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异常高压控制了研究区油气区域运聚,由洼陷中心向边部依次发育岩性油气藏、构造一岩性油气藏环带、潜山油气藏环带。古近系超压与古生界常压的配置是潜山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具有保护并改善深层储层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岸地区沙一段是东濮凹陷重要油气勘探区及重要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河岸地区沙一段储层发育,表现为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河口坝沉积等沉积类型,生储盖组合良好;东部前梨园佳陷烃源岩母质类型好,以Ⅰ型或Ⅱ型干酪根为主,西部海通集洼陷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或,型干酪根为主,为河岸地区提供丰富的油源;河岸地区主要发育反向断块型等构造圈闭,也有构造-岩性圈闭和止倾尖灭型油气藏,形成自生自储断块层状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受构造控制明显,储层决定油气的富集程度;从储集层条件、油源条件和盖层条件、成藏类型及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油气藏条件,进一步分析了河岸地区油气成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桩海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成藏条件有利,但油气藏成藏规律和控藏因素复杂。在精细构造、地层分布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的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总结了三类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出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油气成藏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邻近基底大断层附近油气富集,而岩性控制储层分布,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资料,识别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江陵凹陷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综合研究表明,江陵凹陷中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多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油源对比、充注期次、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的分析,结合烃源岩、断裂及储层展布特征,系统分析了中央构造带苏一段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苏一段油气主要来自下伏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油气为同源一期充注成藏。油气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断裂和储层三个因素的控制,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分布范围,巴润断裂系控制油气展布区带,储层发育影响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20.
卫城三叠系作为前古近系潜山顶部的一套致密红色砂泥岩沉积地层,电性上位高阻,长期以来由于砂岩基质储层物性差以及受传统认识的束缚而被忽视,直到2007年卫75-10、卫77-3井的钻探成功使三叠系有了重大突破,当时认为油层主要分布在二马营组,和尚沟组油层仅分布在高部位。对和尚沟组的含油规律上认识不完善。潜山油藏成藏规律和特征认识到油源和储层是潜山成藏的关键,进一步提高对三叠系油气藏特征、油气聚集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扩大三叠系成果,该区进行分层系评价研究,精细刻画了构造格局,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对含油层系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