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钻井、露头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木里坳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木里坳陷的石炭系、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和侏罗系发育有利烃源岩,其中,钻井揭示了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和侏罗系两套烃源岩;木里坳陷的储层物性差,以致密储层为主,储层微裂缝发育,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木里坳陷经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继承性断裂;断裂与岩性共同控制着油气成藏类型,油气成藏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2.
巴音戈壁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东部,构造单元隶属于塔木察格盆地巴音桑布尔坳陷。分析了巴音戈壁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巴音戈壁凹陷的生储盖条件优越,铜钵庙组和南屯组是主要生烃岩层,其中铜钵庙组以非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较差,母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南屯组为差~中等烃源岩,暗色泥岩厚度较大,母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大磨拐河组为中等~好烃源岩,暗色泥岩厚度最大,母质类型以Ⅱ2~Ⅱ1型为主。铜钵庙组、南屯组烃源岩均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铜钵庙组和南屯组为主要储集层,其中铜钵庙组砂岩储层发育,厚度大,物性较好。大磨拐河组、南屯组均发育较好的区域盖层。烃源岩发育程度是油气成藏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它决定了区域勘探潜力和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西南缘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沙一下亚段:Es1下)广泛发育白云岩类油气藏。经过油源对比发现,油气藏原油主要来自沙一下烃源岩,其特点是成熟度较低,且油气近源充注。在此基础上,对沙一下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油源条件、储层岩性及厚度、以及储层裂缝的发育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良好的油源条件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而储层岩性是油气富集高产的根本、储层厚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保障、而储层内部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文章总结了歧口凹陷油气藏发育类型,共发育两种白云岩类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具有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叠加连片成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带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储层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和富集,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关键,油气聚集区在构造高部位。结合侯尚村潜山的源储关系,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侯尚村潜山下步勘探方向为奥陶系单面山块状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文昌A凹陷主要发育文昌组、恩平组两套烃源岩,文昌组的中深湖相腐泥型、浅湖相腐殖-腐泥混合型烃源岩;恩平组主要发育浅湖相腐殖-腐泥混合型、河沼相腐殖型源岩。受控于先存断裂的存在及应力场的变化,本区古近系主要发育两种类型的断裂体系:早期张性断裂体系和伸展-走滑断裂体系,其差异性对盆地内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不同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储集体的分布,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指出文昌A凹陷发育两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7.
鉴于目前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北区钻遇油气层多位于平湖组内部,且位于厚层泥岩组合上部,可能意味着平湖组原油来自于平湖组下段及以下宝石组烃源岩,但对于油气的具体来源及其油气充注期次尚缺乏研究。根据平湖组原油物性、饱和烃及多环芳烃分子标志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高-中-低带原油的地球化学差异,并结合平湖斜坡带构造演化资料和烃源岩生、排烃分析资料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讨论了平湖组油藏的充注历史。结果表明:①高带——超覆带原油物性、正构烷烃相关参数与中低带相比偏小,推测为运移作用导致的地质色层作用所致。②龙井运动时期为平湖斜坡带平北区主要的油气充注期,高带——超覆带油气充注时期为5Ma左右,中带油气充注时期为3 9~1 3Ma,低带油气有两期充注的特点,第一期充注时期为2 9~3 9Ma,第二期充注时期为27~13Ma。③在生排烃期与构造演化史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低带靠近主要生烃炤,并接受油气长期和多期充注,为该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东凹陷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成藏特征,通过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识别出青东凹陷发育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油藏等四类油藏类型,阐述了各种不同油藏类型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输导条件等油气成藏要素和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青东凹陷具有双源供烃的油源条件,发育6套储盖组合,骨架砂体和输导断层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将青东凹陷划分为西北部斜坡、西南部断阶、中部深洼和东部走滑断裂四个油气聚集带,并解剖了各个油气聚集带的成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铁边城地区长9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期次。烃类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测温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长9砂岩储层存在三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烃类包裹体相对偏少,在单偏光下多呈浅褐色,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90℃;第二期油气包裹体数量较多,多为浅褐色呈带状分布的液烃(或气液烃)包裹体,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115℃;第三期油气包裹体数量最多,烃类包裹体中液烃在单偏光下呈褐色或淡黄色,荧光下显示多为浅蓝色,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存在三期油气充注成藏:第一期为侏罗纪末期(155~150Ma)发生的小规模的油气充注;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中期(128~120Ma)发生的大规模油气充注和成藏;第三期发生早白垩世末期(110~103Ma),是受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导致的大规模油气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0.
科特迪瓦盆地形成于南大西洋两岸张开,经历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阿普第/阿尔布裂谷期和上白垩系转换大陆边缘两套主要层系.主要烃源岩包括阿尔布阶倾油型烃源岩和森诺曼阶-土仑阶浅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阿尔布阶、土仑阶-下森诺阶储层;盖层分布广泛;主要圈闭类型包括断层圈闭、地层及岩性圈闭、背斜圈闭.裂谷层序的成藏主控因素为成熟烃源岩的分布和圈闭发育情况,油气集中分布在阿比让边缘正向构造带,该构造带裂谷期成藏组合的有利区.被动边缘层序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的成熟度及浊积砂体分布.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深县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深县凹陷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分布在深西—白宋庄和虎北洼槽;储集层主要是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和古生界基岩储层,发育三种生储盖层组合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和潜山圈闭为主,圈闭定型时间早于本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油气成藏条件较好;输导系统以断裂的垂向疏导为主。受生烃洼槽、二级构造带和断裂分布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呈3个条带:西北部何庄-深西潜山油藏聚集带,南部深南背斜油气聚集带,东部榆科背斜油气聚集带。纵向发育6个含油组合,平面上不同部位的含油组合的叠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藏的发现揭开了该地区潜山勘探的帷幕,在解剖苏德尔特潜山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凹陷内其它地区的潜山成藏条件以期有所突破尤为重要。通过对贝中次凹潜山烃源岩、储层、运移等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认为构造背景、油气输导体系和储层发育程度是贝中次凹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对指导贝中地区和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油气包裹体特征及地层埋藏史的恢复,对歧口凹陷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沙三段油气以晚期成藏为主。结合构造活动特征和生排烃演化史、油气运聚史对油气成藏史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油气藏的分布序列与成藏因素,认为滨海断鼻沙三段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演化阶段与构造发育配置关系的控制,形成了高油低气的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黄河南地区油气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指出黄河南地区存在断垒带成藏模式。断斜坡成藏模式和断阶带成藏模式等三种油气藏成藏模式,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继承性隆起、主干断裂、油气的运移方式以及油气的二次运移和二次成藏是该区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黄河南地区下一步步勘探方向得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太古界内幕储层发育,主要为裂缝性片麻岩储层以及带溶蚀孔隙的火山岩储层。在成藏方面成藏模式决定了成藏类型,大断裂交会部位决定了太古界成藏部位,油储对接程度决定了太古界成藏规模:  相似文献   

17.
刘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6):136-138
通过对湘桂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及油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生物礁油气藏,其次为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局部发育有沥青封堵型油气藏。进而通过从构造演化、烃源岩热史分析与油气成藏过程入手,结合古油藏解剖,探讨湘桂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表明:盆地原型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烃源岩的高演化程度决定着湘桂地区以寻找气藏为主;从油气保存条件来看,抬升剥蚀以及断裂活动是早期油气改造和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热演化生烃的不均衡性制约着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本文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辽东湾地区主力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IES盆地模拟技术,模拟平面展布特征,得出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古近系烃源岩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断裂可以作为流体(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其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对流体的输导能力,而断裂活动性与主生排烃期的匹配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断裂是否能对油气起到输导作用。本文对查干花地区断穿断陷层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与上部登娄库-泉头组地层的断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研究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分析了断裂活动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有利于成藏的断裂,为区带评价和目标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埕岛地区东营组油藏具有在不同构造位置,含油层段不同,油气藏类型与主控因素也有所差异的特点.本文从地层分布、储层展布以及成藏规律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埕岛地区东营Ⅰ+Ⅱ砂组的油气富集规律,明确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的横向运移;断层输导控制了油气在优势输导路径上的富集;河道砂体的展布则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三者的良好匹配关系是东营Ⅰ+Ⅱ砂组油气成藏的关键.因此,寻找有利构造背景下的河道砂体是埕岛地区东营Ⅰ+Ⅱ砂组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这对下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