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黑火药、混合型点火药在吸湿性、燃烧性能及输出特性等3方面的对比试验,分析两种药剂作为点火药使用时点火性能方面的差异,并对其使用范围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火箭发动机传统颗粒型点火具工作过程中点火药与包装纤维素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药型结构对能量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制备了系列点火药/纤维素复合样品,并采用同步热分析(DSC-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仪,研究了纤维素外壳对点火药热反应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点火腔研究了装药结构、装药量及配方组成对能量释放过程及燃温分布的影响规律。主要通过高速相机和高速红外热像仪获得了不同点火具的火焰结构及火焰温度分布,并与采集的压力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纤维素壳体会降低黑火药和Mg/PTFE点火药的总凝聚相反应放热量,当纤维素含量为33.33%时,2种点火药的总放热量分别降低了66.36%和29.98%,然而B/KNO3点火药的放热量却提高了2.39倍。气相分解产物和燃烧凝相产物分析表明纤维素并未改变黑火药和Mg/PTFE热反应路径。模拟点火过程研究表明,药型为大圆柱体形装药量10 g的黑火药点火具在点火燃烧过程中会发生预点火现象,点火药生成大量气体携带部分未着火颗粒先破壳再实现点火。纤维素壳体起到了一定的增压效应,为初始火焰的建立奠定了压强基础。装...  相似文献   

3.
点火药点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一  陈守文 《火工品》2001,(4):21-22
研究了3种点火药的燃烧性能及它们对气体发生剂的点火能力.试验表明,黑火药的比容较大,但燃烧热较小,而B点火药的燃烧热很大,但比容较小,因此它们的点火压力不大.K1K点火药燃烧热较高且比容较大,即点火压力较高,它能迅速点燃NFA -2气体发生剂,并提高这个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黑药在点火能力、吸湿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备以黑火药组分为基础,以Mg-Al合金粉为燃烧剂,硝化棉为粘结剂的新型高能点火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高能点火药与黑药相比燃烧热增加75%,比容增加80%,火焰感度、机械感度有所下降,吸湿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选用镁,聚四氟乙烯、4号小粒黑火药和硼粉艄酸钾3种不同点火药作为某电点火具用点火药,通过测定作用时间和输出压力,评价3种点火药的性能,并进一步研究点火药中各组分纯度、粒度和均匀性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粉艄酸钾作用时间为7.2ms,输出压力为1.92MPa,满足某电点火具性能要求。而且硼粉和硝酸钾的纯度、粒度和混药均匀性对其点火精度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C/KNO3 点火药和黑火药的理化性能、输出特性的对比试验 ,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点火药的性能特点 ,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阐述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手工热剂切割/焊接装置的点火效率和安全性,运用最小自由能原理设计并模拟计算了多种点火药配方燃烧参数,基于凝聚相产物占比、气体产物体积、火药力、燃烧温度和燃烧热5个参数,通过理论分析优选出最佳点火药配方为wKNO_3-C/w_(添加剂)=55/45。理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最佳点火药配方的吸湿性为1.43%,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均为0,安全性较强且对高热剂具有较好的点火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包覆法,从材料选择、含量匹配、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研究黑火药的包覆技术,利用扫描电镜对包覆后药粒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就包覆前后黑火药的感度和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GZ-1型硅脂在黑火药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包覆层;包覆后点火药的吸湿性降低了58%,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静电感度分别降低了60%、57%和56%,而火焰感度、输出性能与包覆前的药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短脉冲推冲器点火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找出点火药量对短脉冲推冲器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及选择优化匹配的点火药量,选定B/KNO3和黑火药混合物作为点火药,采用模拟试验装置,测量得到不同点火药量情况下的压力-时间曲线.结果表明,随点火药量增大,点火延迟时间由1.48 ms降到1.06 ms,压力上升时间由0.37 ms降到0.16 ms,工作时间在1 ms左右变化.结果表明,增大点火药量可以降低点火延迟时间和压力上升时间.通过与性能目标值比较,选择80 mg点火药为较佳匹配.  相似文献   

10.
以常用点火药剂NC(硝化棉)、奔奈和BP(2~#小粒黑)作为点火药,以点火延迟时间及特征点火药量作为点火性能判据,考察了3种点火药的点火性能。点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P点火延迟时间最短,电热镍镉桥丝点火时间约23ms;奔奈点燃发射药的能力最强,点燃RGD7A基发射药特征点火药量较NC和BP少6%;使用BP和奔奈作为点火药,可使装药的点火燃烧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温压工艺对Cu-Ni烧结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铜和镍混合粉经冷压和一次冷压、二次温压两种压制方法成型后的烧结体的显微组织、密度和硬度。研究发现 ,在铜粉和镍粉反应过程中 ,温压工艺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密度和硬度有重要的影响。一次冷压、二次温压成型工艺较冷压成型工艺有利于Cu -Ni单相固溶体的形成 ,可以提高铜粉和镍粉烧结体的密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Mg粉和Ni粉固相扩散、溶解形成Mg-Ni金属间化合物和层片状共晶组织的过程。研究发现,Mg粉和Ni粉在成形后,于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发生扩散和溶解,形成了Mg_2Ni和MgNi_2金属间化合物;经过360℃烧结、保温50h,Mg粉和Ni粉反应形成了层片状共晶类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以链烷醇胺为分散剂,用对苯二酚C6H4(OH)2还原硝酸银,通过调节硝酸银浓度、还原剂配比以及分散剂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实现对银粉粒径的控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银粉的形貌、球形度和分散性;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不同粒径银粉的粒度分布;参照GB 5162-85测试不同粒径粉体和级配后粉体的振实密度。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粉表面粗糙度低、球形度和密实度高,其流动性随粒径的减小变差,振实密度随之减小。合适的颗粒级配能有效提高粉体的振实密度,其最大值达到4.75 g/cm^3。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Ni-Fe预合金粉末作粘结相对90W-7Ni-3Fe高比重合金性能的影响。发现用Ni-Fe预合金粉的高比重合金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有所提高,而强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羰基法制取预合金粉中存在C、O、N等杂质并分布在钨晶粒和粘结相的界面上从而降低强度。  相似文献   

15.
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药盒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药盒在贮存期内产生气体、盒表面变鼓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选择不含镁粉的黑火药作为点火药剂,并重新设计药量及粒度混装方案;经过各项试验证明,新的点火药盒能够满足该型发动机点火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使α-Al2O3纳米粉能均匀分布于镍基涂层中以达到弥散强化的目的,采用包覆沉淀法预先在纳米α-Al2O3粒子上包覆镍。并利用XRD、SEM、EDS和TEM测试手段,分析了包覆粉的物相和形貌,研究了沉淀剂的加入方式、表面活性剂等反应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PEG2000能有效改善Al2O3粒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分散性;沉淀剂以雾化的方式加入可以使Ni盐优先在Al2O3颗粒上形核,减少其自发形核,制备出包覆效果较好的包覆复合粉。该复合粉可改善纳米α-Al2O3与镍基涂层的相容性,提高涂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 Al/KClO4点火药的爆热进行更准确的测定,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分析探讨了铝粉和高氯酸钾粒径及标准火药加入量对爆热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粉粒径是影响点火药爆热测定的内在因素,铝粉平均粒径越小点火药爆热值越高,平均粒径在为9.34μm 时该点火药剂爆热值最高为9 952 J/g,接近理论计算值;高氯酸钾粒径(0.07~0.14mm)对其爆热值影响较小;标准火药量是影响点火药爆热测试值的主要外在因素,其加入量为0.8g 时该点火药的爆热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低附带毁伤弹药的炸药/钨粉质量比对钨粉抛撒速度的影响,根据爆炸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描述炸药/钨粉质量比与钨粉抛撒初速理论关系的模型。为分析钨粉的轴向速度,用AUTODYN-3D软件对炸药/钨粉质量比为0.0335~0.3636的7种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方案的钨粉轴向抛撒速度。为了验证钨粉抛撒初速与质量比的理论模型以及不同炸药/钨粉质量比的钨粉抛撒初速仿真结果,进行了炸药/钨粉质量比为0.0335、0.0875、0.2113的3发低附带模拟弹试验。结果表明,钨粉的抛撒初速与炸药/钨粉质量比呈非线性递增关系,增大炸药/钨粉质量比可有效地增大钨粉的速度,但炸药/钨粉质量比大于0.1734后,对钨粉的速度的提高作用就开始减小。钨粉抛撒初速的数值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同质量比下的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衍射法对钼、钨粉末进行粒度测量,分别从超声方式和超声时间上对测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钼粉,宜在大功率超声装置上将样品分散10 min后进行测量;对于钨粉,宜在大功率超声装置上将样品分散20 min后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