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DS18820的基本特性,和基于DS18820设计的多点测温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连线及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DS18B20传感器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基于DS18820设计了一种温度数据采集系统,并给出了这个系统的硬件构成图和软件流程图。系统由一个单片机电路和8个DS18820数字传感器构成,结构简单,功耗较低,测量范围为-10℃~+100℃。若所测温度超出设定范围,单片机上的器件就会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采用SAMSUNG公司的32位ARM微控制器S3C44BOX的新型测温系统,利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作为分布式测温元件,实现多路温度采集。系统外围电路简单,精度好,可靠性高。主要介绍DS18820测温原理及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DS18B20在高精度内燃机车油耗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820的工作原理及在内燃机车燃油消耗测量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内燃机车燃油消耗的精确计量。简要的阐述了对内燃机车燃油进行精确计量的重要性以及计量方法和系统的硬件结构。重点讲述了选用DS18820的原因及其性能特点、工作流程、接口电路以及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DS18820的精度进行了测试。详细介绍了用C语言实现DS18820读写时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DS18820与AVR单片机的测温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820的应用特点。给出了基于DS18820与AVR单片机CVAVR编译器的编程思路以及多点测温的程序设计。分析并提出了测温系统数据不稳定的电路改进措施。同时给出了接口程序的编程技巧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AT89C52的实验室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监控系统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具有LCD显示时间,闹钟设定,DS18820采集环境温度,电网电压监视,并可由ISD1420语音播报故障,可作为现代化实验室的监控系统,新颖实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AVR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精密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820完成对温度信号的采集。并把采集的信号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实时显示温度值,根据系统设定完成相应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的智能化液位温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C8051F015单片机的主要特性,以及核心器件EPM7256AE和DS18820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研制了基于C8051F015、EPM7256AE和DS18820的数字式智能化液位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同时实现液位、界位、多点温度测量,并用RS-485串行通信进行远距离传输,不仅测量精度高,而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宋书锋  徐国华  吕瑜 《仪表技术》2003,(6):29-31,39
介绍一种利用PIC单片机和DS18820构造单总线测温网络的方法,文章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用胶接抢修的微波固化温度监控原理,设计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AT89S51单片机、液晶显示器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组成的微波固化温度监控系统,并设计了系统的驱动软件。Pro-teus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正确。该系统结构简单,控温效果精确。用于胶接修复,可显著提高修复强度。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吴键  袁慎芳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9):1120-1124
无线传感网络是当前国内外传感器技术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给出了一种构建智能无线传感网络通用节点的体系结构,并运用该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完成了无线传感节点的研制。该智能无线传感节点采用的软件开发系统是专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TinyOS,运用该平台完成了节点的性能测试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节点达到了设计要求,该设计思想可以提高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研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
增量式光栅转化为绝对式时栅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光栅、感应同步器和时栅3种典型传感器的原理和数学模型.找出它们在原理和技术上的共同之处,进而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从原理上证明可以将低精度低分辨力增量式光栅传感器,利用感应同步器的电行波产生原理,转换成为高精度高分辨力时栅传感器.设计实验平台进行了原理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时空正交驻波合成行波的方法可以实现将增量式光栅转化为绝对式时栅.最后对实验中影响行波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可靠直线位移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电路设计及机械结构设计,详细分析了传感器的性能特点以及为此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并对传感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测试105g微阵列式加速度传感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测试10^5g微阵列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该传感器应用微加工技术制成,具有测试加速度值大、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应用非线性回归理论及正交试验分析方法,解决传感阵列的布阵设计;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8个传感器位于睛平面内同一圆周上8等分处的布阵,给出了8点图形传感阵列的设计版图;并制造出微阵列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样品,经测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 fully pre-stressed six-axis force/torque sensor with double layer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ully pre-stressed six-axis force/torque sensor is introduc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Stewart platform-based force sensor. In order to meet the expected task requirements, an optimal desig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iven measurement range of the sensor is proposed with the aim of minimizing the forces of the measuring limbs overall. Considering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 optimal solutions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inally, the sensor prototype is manufactured and the calibration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calibration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prov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ensor structure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optimal design method.  相似文献   

16.
微型热敏传感器系统动态特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用于检测流体参数的微型热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恒流和恒温驱动电路驱动的此类传感器组成的系统,提出了对微型热敏传感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依据和计算设计方法。并且通过对一阶恒流电路驱动传感器系统的时间常数和二阶恒温电路驱动传感器系统的响应频率的计算和分析,得到基于MEMS技术的热敏传感器系统的时域、频域参数的计算和设计依据,为此类传感器的器件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无线传感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具有仿生自修复功能的节点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实现传感模块内部各电路的信号链路,用信号处理模块监测传感模块内部各电路的工作状态.当传感模块发生异常时,信号处理模块判别其内部异常电路位置,并驱动FPAA启动冗余备份电路,完成了传感模块的信号链路的动态重构,达到了节点自修复的目的.首先介绍了仿生自修复节点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以应变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为具体应用对象,设计实现了传感模块可动态重构自修复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最后,通过信号异常饱和状态的自修复试验验证了节点的自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微电子和微机械的高压应用中,如微型机器人、软致动器、皮肤电子、微型传感器和集成电子电路等,迫切需要高输出电压的储能/补给装置。近年来,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High voltage micro-supercapacitors,HVMSCs)因其微小型、便携式、柔韧性、高循环寿命及高功率/能量密度等优势而频繁作为功率补给装置应用到微机电系统,可满足一定范围的电压输出和能量供给,并且HVMSCs在电路中可作为储能器件应用可使电子产品更有可能趋向于集成式、高密度以及小型化。现有研究表明,增大MSCs的工作电压窗口,可以显著提升MSCs的输出能量密度,进而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其应用场合。因此,如何从材料、结构以及制造方法方面着手,制备全固态HVMSCs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首先对MSCs的电荷存储机制及电化学性能特征进行概述,其次分析高电压MSCs的实现原理,接着详细归纳HVMSCs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高电压电极材料的制备(碳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以及复合电极材料)以及高电压封装结构的制造(激光加工、喷墨打印、3D打印、丝网印刷、卷对卷印刷以及掩膜涂层),并且总结HVMSCs在储能功率器件、柔性传感以及可穿戴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在综合探讨HVMSCs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最后对其在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高电压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MEMS差动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及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对MEMS Sensor选择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叙述了MEMS差动电容加速度传感器各项参数的设计依据,包括灵敏度、非线性、温度漂移、隔离度、频带宽度等,同时介绍了该传感器各项指标的测试数据。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参数设计合理,不用温度和线性补偿就达到了高线性和低漂移,结构合理,达到理想的横向隔离效果和宽的频率响应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无线传感器有几个缺点,如发射距离短,计算处理能力差,以及发射功率低等。该文以协作信号处理概念为理论基础,讨论设计高效传感器网络。设想有一个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每个节点与一个处理器对应。通过采用一种适当的协作运算法则和通信设计,把传感器当作分布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DSP,Distribut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使用,将DDSP用于快速傅里叶变换,使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