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绩溪博物馆     
《城市环境设计》2014,(1):49-73
正安徽绩溪2009-2013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建筑设计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1996,(4)
绩溪瀛洲坑口,又名龙川,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称誉卓著的“进士村”.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坑口村有典籍记载的独占11名,为十有其一,而称雄绩溪,誉满徽州.绩溪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共182座,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村独占10座,占四分之一,可谓科第名门.始祖胡炎,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奉旨敕散骑中领军,提兵镇守歙州,咸康3年(337年),国赐田宅数百顷,由山东青州濮阳举家来坑口定居,古称华阳荆林里.龙川坑口宗谱序:吾徽固多世家,而华阳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郡亦无能出其右者.元代,县衙曾在此设“坑口务”(税收机构),是历史上登源区域重地,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绩溪著名的古村.现240户,近1000人.  相似文献   

3.
<正>绩溪博物馆是一座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和库藏等功能的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又与整个城市形态自然地融为一体。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建筑设置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沿街巷内部设置东西两条水圳,汇聚于主入口大庭院内的水面;南侧设内向型的前庭——"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布局特征;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的假山。围绕"明堂"、大门、水面设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观赏流线,将游客缓缓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俯瞰建筑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依赖对外交通的小城镇发展方式谈起,阐述了对外交通怎样影响了小城镇的城市空间形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方式,又以绩溪县城为例,在回顾绩溪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对外交通对其城市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并对绩溪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宣城至绩溪高速铁路是苏皖赣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绩溪黄山地区总图研究成果,结合规划杭临绩铁路引入条件,对宣绩高铁与杭临绩铁路共同引入绩溪北站方案开展研究,通过比选明确了共设线路所后引入绩溪北站分场方案,之后又对两线中哪条线居中、哪条线外包进行了分析,考虑到杭临绩铁路作为主通道,且杭临绩居中、宣绩外包工程投资省,最终推荐此方案。本次研究为多线位方案参与的系统比选,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规模的增大,多线的接轨及地区引入方案越来越多,论文研究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信息     
《城市规划》2007,31(5):6-7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查,金华、绩溪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编制进展顺利,四川省实施《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程》,河北“十一五”期间将投1861亿支持新农村建设,大连市提高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黄居正:感谢李兴钢,今天我们有机会来到绩溪,在现场讨论他的设计作品。以前我们做过一些品谈会,都是就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来谈的,但昨天,绩溪博物馆的甲方、施工方和驻场建筑师给我们介绍了这个建筑在施工二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实验,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8.
绩溪博物馆中实践了"胜景几何"的设计理念。本文从"几何"与"胜景"的形成与塑造中,看绩溪博物馆对传统空间的继承,并以此评价其对传统空间继承的得与失。绩溪博物馆将在地的元素引入建筑,触动对生活及文化的深层思考。面对矛盾,需要更精致地把控,才能根植于传统又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绩溪北站的项目概况,规划原则与项目设计内容,通过介绍绩溪北站的内外交通流线组织,功能分区、景观设计,造型与平面等方面的内容,来说明新型车站设计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原则的重要性,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绩溪电站前期受地方电网限制,施工变电站只有一路电源进线满足不了可靠性的要求,遂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备用电源,同时该备用电源也作为今后机组黑启动和事故备用电源,综合考虑绩溪电站基建期及运行期负荷需要对柴油发电机容量的选型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徽州明清建筑室内木雕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木雕指的星徽州古民居木结构上的雕饰部分。其高超的雕刻手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正如建筑有其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徽州木雕也植根于特定的土壤,拥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徽州地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汉时称新安郡,唐代称歙州;自宋代改名为徽州,辖歙、黟、绩溪、休宁、婺源、祁门六县。徽州地理上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徽州方志称其“山限壤隔,民不染它俗”。然而正是这样一处山水烟靡的土地,数百年间却人才辈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程朱故里”,“东南邹鲁“之称。除…  相似文献   

12.
常蓓 《安徽建筑》2011,18(3):36-38,13
古民居建筑,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体现在它具体而深刻的本质内容上。本文旨在阐述安徽古民居的建筑规划以及文化特色。以安徽绩溪石家村以及肥西三河古镇为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绩溪博物馆     
<正>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包括展示空间、4D影院、观众服务、商铺、行政管理、库藏等功能,是一座中小型地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9)
绩溪方言谚语不仅折射出了徽州的人文思想、风土人情,而且通过口耳相传,客观上也保存了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在语言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安徽建筑》2022,(1):182-184
铁路客站作为一个地区的建筑形象的代表,建设的成败影响深远。但是铁路客站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缺少科学管理方法,文章以绩溪站的工程实践为例,重点阐述了施工中结合绩溪站的地域特点通过精细的前期策划、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施工组织以及科学的过程管控,最终实现了站房文化属性,达到了站房精品工程建设目标,其管理经验为今后铁路客站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界定,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清末(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口等民用建筑群体。其中心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由于徽州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诸因素的特殊性和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使得徽州地区至今仍较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时期的乡村原貌格局,以及历史、文化风俗信息,人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文精神及各民族文…  相似文献   

17.
我省宣城市 2001年 1月 10日正式挂牌,取代原来的宣城地区。新成立的宣城市,下辖郎溪、广德、泾县、旌德和绩溪 5县以及宣州区、宁国市。 宣城撤地设市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绩溪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具有的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承受载荷大、开挖厚度大、质量要求高和工期异常紧张等施工难点,贯彻精细化施工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开挖顺序、及时调整边界光爆孔位置、预锚锁口技术和爆破试验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等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绩溪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开挖的精细化施工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确保了工程的开挖质量。岩壁梁岩台开挖过程中平均半孔率为97%,开挖面平整度为0cm~5 cm,岩台孔壁无爆破裂隙,岩壁梁上下拐点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华中建筑》2000,18(4):123-125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绩溪始筑县城[45]。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有徽岭、徽溪而名,州治歙县。始筑州城于新州,其城周长四里多,至今仍保存下来部分城墙遗址。此后复迁至旧罗城,“鸠工聚材,版筑以兴。城五百三十丈有奇,叠石为址,高于其旧”[46],将城池修复后,城周扩至七里三十步,设六座城门。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城内设有孝义、宣化、望仙、紫阳等十二坊,街区道路通畅,官府、庙宇、民宅和商铺等功能分区明显;已初具规模[47]。徽州当地矿冶、烧窑、木材加工等的发展,促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
<正>朋友,你知道徽州的"故宫"吗?它就是位于安徽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府衙"。由于它"规模宏敞,面势雄正",且依中轴线而成,所以被建筑、史学界誉为"徽州故宫"。这座"故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可惜它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了,仅保留了二堂的一小部分。几代徽州人极想修复这座"故宫"。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2012年11月,历经三年半精心修复的徽州府衙建筑群正式对外开放。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辖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六县,其府衙历经数次扩建,到明代中期达到格局最完整、规划最恢弘的历史时期。这次修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