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一种无挡板的螺旋型静态混合器内气泡破碎的机理,课题组构建群平衡模型并求解了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气泡群及液体的两相流动;研究了装置中的气泡运动和尺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螺旋静态混合器中气泡在螺旋结构的流道中会发生破碎,与实验结果一致;气泡破碎主要由连续台阶流动形成的强水动剪切造成的,气泡直径变化随台阶高度的增加而变大,但达到一定值后增强作用不再变化;气泡的平均直径沿径向呈钟形分布,并且随着流动发展越来越小。螺旋静态混合器能增强气液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合成质量,从提高合成聚丙烯腈的三股物料混合均匀度出发,利用CFD技术进行多相流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探讨SK型静态混合器的元件结构参数及元件数量对混合器管内三股物料预混均匀度的影响,并分析相应的压力降变化等。结果表明:当混合元件的宽度D=110 mm、长宽比L/D=1、元件扭转角α=270°时混合效率最高。为达到理想混合均匀度的目的,以优化后的混合元件参数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器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满足要求时的新型混合器的总长度约为传统SK型静态混合器长度的1/2。新型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比传统SK型静态混合器约提高了50%,但压力降损失也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造纸生产过程通过静态混合器添加各类化学品的发展要求,同时为解决传统静态混合器的挂浆、破坏某些高分子化学品结构、混合器结构复杂和易堵塞不易清理等问题,研发了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其内部特征结构为3个取自管壁的叶片呈120°均匀分布于管壁内侧;利用FLUENT软件对其工作过程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建立一套实验装置以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FLUENT的流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静态混合器可使内部流场在压力、速度大小和方向、流体湍流情况发生有效变化,进而使流体物料充分混合;与目前常用的标准型Kenics静态混合器相比,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具有简单、高效、节能、不易挂浆和不易剪切破坏高分子类化学品结构的特点,可对流体物料进行分流和混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Fluent软件对用于调酸的衬四氟乙烯静态混合器(商用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速度矢量显示:各个截面均有速度的变化和湍流,矢量的极大值均集中在近壁面区域,流体持续同方向旋流,重定向功能相对较弱,经过混合单元改进后,重定向功能更强,混合效率更高。改进混合器经混合单元后硫酸相体积分数分布范围明显窄于商用混合器,硫酸的混合更均匀。除第一个混合单元出口外,其余混合单元出口,改进混合器的分离强度均优于商业混合器。改进混合器经二个混合单元分离强度混合均匀,而商用混合器需三个混合单元才能混合均匀。商用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5049.768Pa,改进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10897.998Pa,改进混合器的压力降大于商用混合器,均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纳米塑料加工过程中颗粒易团聚的问题。从纳米颗粒本身的特性进行分析;以层流与对流2方面说明微混合器的基本混合原理;对典型微混合器的设计方法、设计原理及应用场合进行了介绍,其中微静态混合器的设计主要考虑改变流道的形状,而微动态混合器的设计主要是借用各种外界能源的作用;提及微流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混沌混合,对引发混沌现象的几种微混合器从结构和原理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琳 《啤酒科技》2012,(6):40-40
静态混合器的型号有很多种,我公司使用的是SV型。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是让流体在管线中流动冲击混合器的波纹片,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层流时是"分割-位置移动-重新汇合",湍流时,流体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还会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形成所需要的混合液。之所以称之为"静态"混合  相似文献   

7.
静态混合器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单地论述静态混合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的基础上。阐述了静态混合器的计算公式(略),通过示例及优于传统混合工艺的应用价值阐述了静态混合器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以及怎样满足工艺要求的应用技巧和混合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微混合器的通道结构进行优化或设计新型的通道,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实现流体之间的快速混合和提高混合效率是当今微混合器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带有凹凸腔的方波型微混合器。在不同的Re下,对设计的微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以混合强度和压降作为评价指标,得到了凹凸腔方波型微混合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凹凸腔微混合器的混合强度和压降都高于方波型微混合器,在Re=10时混合强度提升最显著。对2种结构进行流场分析,发现流体流经凹凸腔结构时能够产生涡流,层流状态被打破,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混合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静态浆氯混合器是一种节能、高效、不泄漏的浆氯混合设备。迄今为止,国内已采用的静态浆氯混合器有螺旋板式和半椭圆板式两种结构型式,前者已经通过鉴定,并开始逐步推广。本文讨论的即板式静态混合器。静态浆氯混合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工作环境恶劣,以及所处理的介质特性,使得静态浆氯混合器面临严重的腐蚀威胁。合理选择静态浆氯混合器的结构材料是个既困难又重要的问题。一、工作环境和腐蚀形态静态浆氯混合器安装于多段漂白氯化段氯化塔前的进浆管道上。在纸浆中直接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其氯化效果有些差别,但对于静态浆氯混合器来说,都是同样处于存在氯水体系的环境下工作。在氯水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没有运动部件的高效混合设备。其基本工作机理是利用固定在管内的混合单元体改变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状态,以达到不同流体之间良好分散和充分混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企业2002年曾先后购进两台QSH-40型的汽水混合器用于谷氨酸发酵培养基连消过程加热灭菌,但由于培养基在板式换热器中预热后含有一定的固形物,再加上混合器结构上的原因,使用一直不理想,经常发生芯管堵塞、芯管与壳体脱落、混合过程振动大噪音大等故障。虽然我们对其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ZPH型氯水分散混合器是一种应用于多段漂白的先进氯水分散混合设备。它与ZPH型静态混合器配套使用,可以获得氯气充分分散,与纸浆均匀混合,促进氯化反应,避免局部过氯化或氯化不足等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ZPH型氯水分散混合器的结构原理、系列设计的规格和基本设计参数;着重阐明了选型、材质选择、氯气压力与工作水量关系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乳化就是通过强烈的混合使半相容或不相容的两种臧数种)液状物质受到剪切涡动等液力作用,使一相在另一相臧数相冲分散成高稳定性一体的现象。在石油化工、橡胶、涂料、天然饮料、乳品、油脂、化妆品等行业中,乳化已是不可缺少的工艺手段。目前用来完成乳化操作的设备主要有:1.高速搅拌剪切式乳化机(包括胶体磨)人高压均质机入超声乳化机人静态混合器。以上设备各有利弊,而其中的静态混合器是利用流体管路的特殊结构使工作介质在很宽的雷诺数范围内通过分流——汇合——分流——汇合的反复作用而充分混合,它有很多优点,如工艺连续…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制约微波杀菌工业化的主要因素——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对液体食品连续流动微波加热及杀菌装置进行综述.结果显示:液体食品的流动可以促进微波加热的均匀性,合理设计微波腔体和物料管、应用盘管或弯管、采用循环流和设置静态混合器,以及组合其他加热方式均可以改善微波加热的均匀性.由于加热时间短和营养成分保留率高,液体食品连续流动...  相似文献   

15.
由我所设计、浙江桐庐轻工机械一厂制造的ZPH型氯水分散混合器于1990年11月28日在浙江桐庐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ZPH型氯水分散混合器是吸收消化国外同类产品部分资料设计研制的新产品,与旧式喷射分散器比较,氯水混合均质性好,经该设备混合后的氯水与浆一起通过ZPH型静态混合器处理后,浆氯混合均匀,可提高氯化段通氯量,降低氯耗量,提高氯化效果。 ZPH型氯水分散混合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以替代进口的同类产品,节省外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经引进日本同类产品的岳阳造纸厂现已向浙江桐庐轻工机械一厂订购一套ZPH32型氯水分散混合器。  相似文献   

16.
硬脂酸镁、二氧化钛是氨纶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相比传统的固液悬浮搅拌过程,选用静态混合器,采用切割、扭曲、分离和混合的扩散混合机理,有效的改善了这两种物质在聚合原液中分布均匀性。本文即初步探讨了两种扩散混合机理的区别,以及静态混合器的选用。  相似文献   

17.
一、简介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混合两种或多种流体的新型管道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可以作为化工单元之一而应用于反应、吸收、混含、溶解、乳化、萃取和强化传热等过程。第一种静态混合器——凯尼斯(Kenics)静态混合器自1970年在市场上出现到1978年  相似文献   

18.
岳阳造纸厂对引进的洋设备进行吸收改造,成功试制出SQ—JH型静态混合器,目前已通过鉴定。国内造纸行业传统的氯化漂白设备—浆氯动态混合器容易跑氯,对操作者的安全是个威胁,而且设备易腐蚀,维修费用高,浆氯混合效果也不理想。岳阳造纸厂与湖南陶瓷研究所共同制作了耐酸陶瓷螺旋混合管、氯水分散器壳体,耐蚀性能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几种典型静态混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混合和强化传热的原理,提供了应用流程设计和生产性试验资料,并就这种新装置引用于我国油脂工业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承压反应釜在固液混合过程中往往伴随强烈的热传递效应,而密度较低的粉末状固相介质与液体混合的难度相对较大,投料溶入效果不佳和物料结团漂浮等问题较常见。针对此类反应釜的搅拌不充分等问题,采用CFD技术指导反应釜内搅拌器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对反应釜内的固液搅拌混合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计算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κ-ε湍流模式以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模拟了反应釜中的流场形态,通过混合过程的两相流计算得到固相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混合时间。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搅拌器效果明显增强,该混合过程的CFD模拟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流场分布及各项特性参数预测结果,可为该类反应釜搅拌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