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白音诺勒气田动态分析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气藏工程理论、气井生产动态资料、气藏动态分析方法,对白音诺勒气田的主要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气藏驱动类型,气田动态储量,合理的采气速度及气井产量递减规律,对该气田下步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田的高效开发是建立在对其地质特征的认识、开发方案的制订、开发过程的调控和开发规律的把握基础上的。呼图壁气田为典型的砂岩气田,经过开发前期的科学评价,使多学科综合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创立了气田开发的地下地面一体化开发评价模式;利用现代试井解释技术,落实了气藏地质储量,确定了气田合理采气速度,优化配置了单井产量,并通过均衡压力剖面、产水规律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实现了气田连续稳产10 a的高效开发,形成了一套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对该气田开发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气田投资回收期短,累计创产值36.63亿元,实现了稀井高产,对高效开发同类气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深气田升深2-1区块火山岩气藏非均质性强,发育底水,给气藏的开发带来较大困难.通过4 a开发实践,在产能特征、储层连通性等方面取得了4点认识:通过气井生产特征分析表明,气井可以划分为I、Ⅲ类,以I类井为主;区块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储层连通性较好;边部井见地层水,主要表现为裂缝型水窜出水;采用多种配产方法,结合目前气井产能情况,研究并确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为气田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气田在以后开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生产压差,保持合理的采气速度,防止底水快速锥进,影响气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层中气水界面位置 ,对圈定气藏的含气面积 ,确定气藏厚度 ,计算储量极为重要。当地层被完全钻开时 ,气水界面的位置除了可以通过测井解释和试气资料确定外 ,还可以通过试井所测的静压和压力梯度来确定。为动态掌握凝析气田气水界面位置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指导凝析气田合理开发、控制采气速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确定牙哈凝析气田油水界面位置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DHXH已开发气田已达11个,各气田气藏地质特征各异,气藏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类型气藏呈现不同的开发生产动态特征。基于多年开发生产动态研究、生产管理的经验,对所有已投入开发气田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气藏所呈现的开发生产动态特征,以期对该地区未开发待评价及待开发气田编制开发方案提供开发技术对策借鉴,对已开发气田确定合理工作制度提供指导。对于其它地区同类气藏开发生产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深气田升平开发区火山岩气藏几个开发技术经济界限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气田生产出的天然气中常常含有一些液相物质.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积液有时会完全压死气井,所以气井要有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从经济方面考虑也要有一个经济极限产气速度和井网部署.依据升平开发区火山岩气藏实际地质动态特征,综合应用气藏工程、采气工程、经济评价和气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气井临界携液产量、单井布井产量界限、布井经济极限井距和气藏合理采气速度等气藏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了更好的开发火山岩气藏,提出可行的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解决方法,结果表明确定的界限参数符合气藏实际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7.
气藏开发早期判断水侵状况,对于气井出水的防治、气藏采收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海上油气田在勘探时期或生产初期,较少钻探气藏边部探井或开发井。投入生产后,早期边水影响不明显的气藏会被错误认为是定容气藏,盲目提高采气速度,造成边水推进过快,当边水开始对气井产生影响时,生产形势往往已不容乐观。该文通过分析不稳定试井成果以确定气水界面并对海上某气田X-3井的实例进行探讨,研究了边水气藏见水前水侵状况的合理判断方法。针对所有气井均未见水的气藏,对其水气关系进行判断,从而在生产早期配置合理采气速度,防止边水快速推进,达到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涩北气田开发已进入稳产挖潜阶段,针对暴露出的一系列制约气田开发的难题,通过对涩北气田疏松砂岩储层配产因素的系统研究,逐步确定合理的采气速度,实现均衡采气,对制定具有压实效应的储层和边水气藏的开发政策具有指导意义,为涩北气田稳产和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扬古伊气田为阿姆河右岸B区中部众多中小气田群中的一个,气田投产一年左右出乎意料地有地层水产出,且短短几个月时间产水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明确气田出水原因,保障气藏开发效果,从气田及单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入手,通过静态、动态资料的充分结合,研究了水体来源及出水类型,明确了水侵特征及水侵模式、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治水对策。近半年的生产实际证明:对于气田出水情况的分析是精准且符合实际的,对出水气井提出的降产控水(初期)、坚持自喷排水采气、降低条带采气速度、加密水样监测等生产建议是及时而有效的,达到了保障气藏高效开发的目的,气田生产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0.
采气速度是气藏最重要的开发指标之一,前人多从稳产期、采出程度等技术方面研究其合理性,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对于特定地质特征的气藏,存在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使得在技术上满足较高的稳产期采出程度,同时又能在经济上保证较高的效益,以实现动用储量、累计采出程度、经济效益三者的最优配置。文中以澳大利亚海上Bk气田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采出程度、稳产时间等技术指标因素确定了合理开发井数为10口;其次,建立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了不同采气速度的净现值;最后,构建综合考虑稳产期采出程度和净现值的目标评价函数,确定了Bk气田最优采气速度范围是3.57%~3.93%,与既有规划的3.75%基本一致。研究成果为后续整个项目的产能部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驱气藏单井动态优化配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气井(藏)配产和设计中存在的工程问题,引入生产时间的概念,建立了水驱气井(藏)的动态优化配产模型。该模型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用绝对无阻流量配产计算过程,对生产数据的依赖性小,可以减少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配产不当和设计失误。特别是具有天然水侵的气藏,如果产量配置不合理,造成井底积液,严重影响气井产量,因此对水驱气藏动态优化配产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气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水驱气藏的渗流特征,建立了确定水驱气藏动态储量的新方法。新方法针对水驱气藏,首先建立了气藏含水率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式;其次,利用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了气、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之上,推导出水驱气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再者,利用水驱气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建立起水驱气藏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气量的关系式,该关系式被定义为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关系式。根据水驱特征关系式,结合水驱气藏的生产动态资料,即可作出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所获得的参数可确定水驱气藏的动态储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新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影响低渗气藏气井生产动态及递减规律的因素众多,区别各类因素的影响规律对预测气田生产动态、指导气田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将低渗气井压力和产量递减规律影响因素分为储层静态因素和生产动态因素两大类,结合实际气藏生产早期定产降压、后期定压降产的开发路线,分别研究了气井定产降压阶段压力递减特征及定压降产阶段产能递减特征,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井生产早期压力递减规律主要受气井控制储量、配产、产水等因素影响;生产后期产量递减规律主要受渗流能力、井间干扰、产水等因素影响。同时,储层静态因素是气藏开发潜力的先决条件,而生产动态因素则往往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优化或调整以使气井达到最好的生产状态,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做到“动静结合”,根据气田的开发目标对各生产动态因素进行详细描述,指导调整生产制度或验证气藏认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给今后同类型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在深化储层特征评价和气井生产历史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气藏工程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气藏适宜的井型、井网和合理的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东坪基岩气藏储层致密、裂缝和局部溶蚀孔洞发育,具有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渗透率级差的特点,垂向上划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该气藏属于典型的整装构造底水气藏,底水活跃;(2)气藏初期单井产量高、压降速率小,后期受水侵影响,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水淹停产;(3)以"整体评价、少井高产、均衡开采"为部署原则,宜采取高部位部署水平井与边部部署直井的混合井网进行开发;(4)直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3.2×10~4~7.5×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12.4×10~4~25.6×10~4 m~3/d,气井合理产量应为其无阻流量的1/4~1/3,气藏的采气速度宜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5.
油藏描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各种动、静态资料数据作为依据。及早识别油(气)藏规模,对于正确认识油藏,加速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正确认识油(气)藏规模的关键之一是搞清油(气)水系统。一方面,可利用试油所获取的压力资料绘制压力-深度关系曲线来判断油气藏压力系统,以确定储层的压力系统是否一致及预测储层中不同流体界面的原始位置。另一方面,确定了沉积盆地的地温-地压系统模式,有利于分析流体的运移能力及油气藏的储集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华昌  杜志敏  汤勇  汪勇 《钻采工艺》2012,35(2):51-53,10
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属低渗、低水干气气藏,该气藏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计算难度大,在理论研究、方法学习、现场验证和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态监测资料计算水平井单井动态储量.主要利用产量递减法、流压法和产量不稳定法、历史拟合分析法计算动态储量.分析认为,产量不稳定法和历史拟合法计算结果较为可靠,实际应用中可综合利用这4种方法进行沙二段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计算为沙二段气藏气井的合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是注水开发油田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目前常用的油藏工程法、数值模拟法和地球化学法,对认识结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对地质资料依赖性较大,且周期长成本高。由注水井、采油井和油水井井间储层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注采系统,反映该系统某一侧面的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中,隐含着油水井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利用油水井多变量生产动态数据,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方法,可重构这一注采系统动力学特征,通过求取重构注采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就有可能提取出井间储层连通性信息。使用该方法工作量小,在WR油田应用效果好,得出结论与实际生产相符,且理论清晰算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地质静态模型参数,并可以实现定量解释,为井间储层连通性认识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物质平衡-拟压力近似条件法确定气藏储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物质平衡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藏储量或井控储量的确定。为简便准确地确定气藏储量,笔者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导出了"物质平衡条件",求解气体渗流数学模型,得到了"拟压力近似条件"。将二者结合,提出了"物质平衡-拟压力近似条件法"(MB-QAC方法)。利用该方法,通过边界控制流阶段(产量波动相较于边界作用可忽略)的生产数据便可准确地计算气藏储量。定产量、定流压以及复杂生产计划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数据以及气藏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在生产数据记录可靠的条件下,储量计算误差一般小于5%。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动态物质平衡方程是一种近似关系,拟压力近似条件对于模拟的各种情形均成立。由于考虑了岩石和束缚水的压缩性、气井产量的波动和气体性质的变化,MB-QAC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异常高压和正常压力系统的气藏均适用,但不适用于水体活跃的气藏。  相似文献   

19.
涩北气田的砂岩气层多而薄,生产过程中地层易出砂。统计表明,涩北气田在试气或试采阶段,虽然大部分气井控制产量生产,但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井有出砂现象,出砂井占气田试采井总数一半以上。文章从储层特征、岩性特征、气体渗流速度、作业液浸泡等多个角度对气田地层出砂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气田的储层特征是地层出砂的内因,地层中天然气渗流速度是是否出砂的决定性因素,作业液浸泡和井筒内的动态响应会降低地层出砂临界速度,使地层更易出砂。在此基础上,基于降低单一气层天然气渗流速度的思路,从气藏工程角度提出了高孔密、大孔径射孔以及逐层叠加开采和多层压力平衡合采两种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和技术路线。实践表明,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提高涩北气田气井产量、防止地层出砂的目的,其中,多层合采方式更能兼顾到防止出砂、提高气井产量和气田采收率,进而实现提高气田高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无测试资料条件下气井合理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藏开发方案设计中,气井合理产能是气藏经济开采的重要决策依据。垦东34块馆上段气顶油藏位于胜利油气区极浅海海域,矿场无稳定试井资料。为确定气井合理产能,采用经济极限初始产量、临界携液产量、绝对无阻流量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井合理产能控制在1.5×104m3/d时,可实现气井在不出砂条件下长期稳产,并可提高气顶油藏开发效果。投产后气井生产效果理想,从而为无稳定试井资料条件下确定气井合理产能提供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