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崇虎 《中国防汛抗旱》2009,19(5):34-35,37
加强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体系建设,践行科学减灾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山东省近年来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入手,深入阐释了当前山东省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与原则、相关建设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成都水问题与治水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渭忠 《四川水利》2001,22(2):19-21
21世纪成都市面临着缺水、洪旱灾害、城市化带来的治水管水变化、保护水土资源等问题,成都水利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采取以下治水方略:城乡供水体系建设,开源与节流并举;防洪体系建设,改造与适应并重;生态体系建设,治理与管理结合;水务一体化建设,改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要抓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建设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有 效的防洪抗旱保安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省围绕不断推进“供水保障体系、防洪保安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着力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人饮安全建设、防汛抗旱和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等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与现代水权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工程体系、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1993年水利上部提出水利五大体系建设以来,江西省水利厅结合本省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水利五大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早改革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实践证明,建设水利五大体系,是深化水利改革的全新思路,也是全省水利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完善水法制体系建设高德惠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新时期。几年来,北京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水法宣传教育,开展了水法规体系、水管理体系、水利执法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水法规体系的基础框...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山西省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以现代化的供水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支持的现代供水体系;建设以工程防洪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体,兼顾汛期水资源利用的现代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适宜人民生活健康的园林城市和水生态环境为目标,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现代水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为核心,以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简述我国水电建设监理体系和市场的形成,讨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水电建设监理体系和市场的若干问题,包括进一步大力宣传建设监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努力提高监理单位的素质,适当地确定监理费用,完善水电建设监理市场,正确划分项目管理和建设监理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工程建设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施实施的有力保证,说明其在灌区工程节水改造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现行技术标准体系的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揭示了现行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根据WTO/TBT协定要求及新时期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要求,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海河流域规划设计和规划体系现状及其作用,分析了规划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出了对今后规划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写在卷首     
《山东水利》2009,(10):1-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马承新等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对东营等3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谈生态农业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体系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最高要求和发展目标。文章简述了生态农业的含义、生态农业体系的特点、要求,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昆 《中国水利》2007,(17):47-49
蓄滞洪区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综合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50多年的防洪实践中,蓄滞洪区发挥了重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蓄滞洪区的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工程体系不完善、区内居民缺乏安全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活贫困、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就如何在保证国家防洪安全大局的情况下,为蓄滞洪区及区内居民提供公平的发展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九五”期间供水体系建设有了重大发展,论述了依托境外引水双水源工程。结合本地水资源及调蓄工程建设高标准、高保证率的供水水源网络工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及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了充分利用东江洪水资源、优化水厂及供水法线的配套建设,以及开发供水水源网络系统优化设计与调度运用辅助软件等供水水源网络工程体系建设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从晋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貌、暴雨洪水、防洪工程等方面分析了洪涝灾害产生的的规律,并对本区内每种类型的洪涝灾害产生的条件、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舍本地实际和防洪救灾的实践,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必须在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苏茂林 《中国水利》2007,(19):32-34
在黄河水权转换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权转换制度体系的构成、作用和主要建设内容,其中制度体系由五大部分构成,即水权明晰制度、技术评估与审查制度、市场交易与行政审批制度、水权转换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制度、水权转换的补偿制度,总结了黄河水权制度建设的现状,对未来黄河水权转换制度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0):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20.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就是在国家及水利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指导下,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结合“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形成适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以规范和指导“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主要由术语、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划设计、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管理、安全、地理信息等10类标准组成。在“数字黄河”工程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快标准的研制进程、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与标准实施相配套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