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亚临界二甲醚为溶胀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聚丙烯(PP)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苯乙烯(St),制备了接枝产物PP-g-(GMA-co-St)。考察了溶胀时间、溶胀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t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产物相对接枝率和水接触角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以表征相对接枝率的大小。结果表明:当溶胀时间3 h,溶胀温度55℃,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85℃,m(PP)∶m(GMA)∶m(St)∶m(AIBN)=100.0∶10.0∶10.0∶0.6时,接枝产物PP-g-(GMA-co-St)的相对接枝率为5.86%,水接触角为67.19°。  相似文献   

2.
用乙醚为有机溶胀剂协助二乙烯基苯(DVB)通过固相交联接枝反应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考察了反应条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强度和w(凝胶)的影响。用差热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对产物的结构和结晶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按照m(DVB)∶m(BPO)∶m(PP)=0.2∶0.03∶100投料,用20mL乙醚在30℃溶胀10h,100℃反应2h条件下,产物熔体强度增加到6.5kPa·s,是原材料的11倍,产物中有微交联。结晶峰温度升高,结晶度下降,球晶尺寸变小,球晶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接枝,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β成核剂,从而改变PP晶型,通过接枝长支链提高聚丙烯的熔体强度。研究了螺杆转速、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及投料量对熔体流动速率和熔体强度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改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接枝改性PP的熔体流动速率和熔体强度分别为0.70 g/10 min,10.00 kPa·s;热稳定性也比纯PP有很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醚作分散剂,将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布到聚丙烯(PP)粒子表面,改善相间传质;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方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接枝PP。考察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界面剂用量等对接枝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分散剂消除了普通固相反应出现的结块现象,接枝单体分布比较均匀;PP为20.0 g时,n(BA)/n(MAH)/n(St)为2:1:1,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3%,在80℃反应1.5 h,得到了接枝率为3.48%的接枝产物;产物的拉伸强度没有变化,但极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和顺丁烯二酸酐(MAH)作为单体,通过熔融挤出制备长支链结构的聚丙烯。主要研究了单体配比对改性聚丙烯(PP)的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强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产物的凝胶含量、流变性能和相对接枝率,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双单体接枝改性PP的熔体强度有所提高,当HDDA和MAH的质量比为1∶0.50时,改性PP的熔体强度为44.4kPa·s,是纯PP的2倍左右,其力学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双单体接枝聚丙烯共聚物(PP-g-St/MAH),结果表明,较优的接枝反应条件为BPO/St/MAH/水/PP投料质量比0.04/1.00/1.00/25.00/10.00,60℃溶胀2 h后90℃反应5 h.在此条件下,产物接枝率为8.97%,接枝效率为44.85%.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双单体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化法制备氢过氧化聚丙烯(HPP),然后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将单体苯乙烯(St)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溶胀到HPP颗粒内,再通过热引发将单体接枝到HPP上.考察了溶胀温度、压力、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及单体用量对产物接枝率与单体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适的反应条件为30 g聚丙烯和0.5 g过氧化苯甲酰(BP0)在80℃反应2 h生成HPP,HPP与9 g苯乙烯(St)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的混合物(St与PETA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37℃,8.5 MPa的超临界CO2中溶胀3 h,再在80℃常压下反应8 h,得到双单体接枝聚丙烯,接枝率达到28%,接枝效率大于90%,且PETA和St同时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聚合物的耐热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甲苯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水悬浮自搅拌体系中制备双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共聚物(PP-g-AA/St).重点研究了加料方式、界面剂、分散介质、引发剂、溶胀时间、反应时间、水相阻聚剂、单体组成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物料一次加入,投料质量比为二甲苯/水/聚丙烯/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二氯化锡=2.6/15/10/2/0.015/0.005%,室温溶胀4 h,102℃反应6 h,此条件下双单体接枝率达11.95%,接枝效率高达59.75%.AA与St在物质的量之比为0.846处进行接枝反应时无序共聚副反应严重,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A和St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  相似文献   

9.
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自由基溶液聚合法改性氯化聚丙烯(CPP),制得接枝共聚胶黏剂。并考察了聚合单体用量及配比、溶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树脂胶黏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溶剂与CPP的质量比m(二甲苯)∶m(CPP)=2.5∶1,聚合原料配比m(CPP)∶m (VTES)∶m (St)∶m (BPO) =100∶2.4∶0.6∶0.2,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共聚物粘接聚丙烯材料和钢的剪切强度分别达3.4 MPa和7.7 MPa。  相似文献   

10.
双单体固相接枝制备亲水性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聚丙烯(PP)固相接枝丙烯酸(A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共聚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证实,AA和St确实接枝到PP链上形成PP-g-(St-AA)接枝物,并采用水接触角方法表征了接枝物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90min,PP∶AA∶St∶BPO(过氧化苯甲酰)质量比为100.0∶10.0∶2.0∶0.4时,可获得AA最大接枝率为4.46%。与相同试验条件下,未加入St的PP固相接枝AA体系相比,提高了2.32%,水接触角由81.3°减小到76.4°,亲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双单体固相接枝聚1-丁烯(1-PB),制备功能化MAH与St双单体接枝的1-PB,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接枝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 ℃,MAH单体用量(即占1-PB质量的百分数。下同)为6%,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0.6%,n(St)∶n(MAH)=2∶1时,MAH与St双单体接枝1-PB展现出较高的熔体强度,达4.87 kPa·s。在接枝体系中,St的存在既提高了MAH的接枝效率,也抑制了1-PB大分子自由基的降解,MAH与St接枝链改变了1-PB分子的支链结构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枝产物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结晶速率有所提高,球晶形貌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纤维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接枝法以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1,2-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甲醇和正辛醇为溶剂,对聚丙烯(PP)纤维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反应条件对其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PP纤维上接枝St,适宜的原料配比和操作条件为:St质量与PP体积比(St/PP)为4,BPO质量与St体积比(BPO/St)为0.025,DVB与St体积比(DVB/St)为0.025,溶剂与St体积比为5,浸渍24~30h,在85℃恒温水浴中反应6~8h。在较佳条件下可得到导入率为110%-160%的接枝纤维。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接枝马来酸酐(MAH),制备功能化聚丙烯。重点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以及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产物PP-g-MAH接枝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20℃,单体与PP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2.5%时,最大接枝率可达到1.6%。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MAH。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PP)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温度,MAH和引发剂(BPO)用量等对产物接枝率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左右是制备高接枝率产物的最适宜反应温度;MAH和BPO用量分别为10%和5%左右时接枝产物的接枝率相对较高,同时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接枝效率也较为适当和合理;溶胀PP固相粒子的二甲苯用量也应适当控制,过量会造成操作及对接枝率不利等问题;接枝产物的熔点比PP纯样的低,而MAH的引入有利于结晶成核.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通过固相接枝改性聚丁烯-1(PB-1),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共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GMA用量5%、BPO用量0.3%、n(GMA)/n(St)=1的条件下,100℃反应2 h后得到接枝率为4.8%的改性产物。共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GMA接枝到PB-1大分子链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B-1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悬浮法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法接枝苯乙烯,考察了聚丙烯(PP)型号、溶胀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苯乙烯(St)及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浓度对St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较佳的实验条件为:PP:St=1:1,BPO 1%,60℃溶胀2h,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6~7h。St接枝率可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有机分散剂协助三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一种有机溶剂作分散剂,对聚丙烯(PP)进行固相接枝改性制备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以PP为100份基准)为0.3份,单体(BA,St,MAH的物质的量比为2:1:1)总投料量为4份(相对PP为100份)时,得到了接枝率为3.26%的接枝产品。单体利用率达到58.7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螺杆熔融接枝的方法,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共单体苯乙烯(St)接枝到聚丙烯(PP)上。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定了接枝物的生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探讨了GMA,St,DCP不同用量对PP接枝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将接枝产物PP–g–(St–co–GMA)加入PP/尼龙6(PA6)的合金中,通过注塑成型样条,测定其力学性能,并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t的加入能够提高接枝率,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PP/PA6合金中加入接枝物PP–g–(St–co–GMA),其拉伸强度可提高46.45%,弯曲强度可提高32.47%,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熔融接枝法制备的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聚丙烯(PP-g-(MAH-co-St))的接枝率(GMAH)、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拉伸强度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图对PP-g-(MAH-co-St)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P:MAH:St:DCP质量分数比为100:6:6:0.4,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 min时,接枝物的GMAH达1.51%,MFR达55.28 g/10min,拉伸强度为26.72 MPa;红外分析表明:MAH和St与已接枝到PP上。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共单体,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PP)共聚物PP-g-(MAH-BMA)。通过比较水接触角研究了单体配比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并与以苯乙烯(St)为共单体和第三单体的接枝PP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BMA为共单体提高了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同时能有效抑制PP分子断链降解,产品的凝胶率为零。随着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螺杆转速的增加,改性产品的水接触角均出现极小值。当BMA与MAH的物质的量比为1∶1、MAH的含量为PP质量的3%、引发剂DCP含量为PP质量的0.05%、螺杆转速为160 r/min时,接枝共聚物PP-g-(MAH-BMA)水接触角最低为72°,产物极性显著提高。添加苯乙烯形成的三单体接枝物的黏均摩尔质量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与PP-g-(MAH-BMA)相差不多,但其水接触角却有所增加,并生成凝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