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交错布置的辊式矫直机矫直板材时,矫直力根据矫直机的辊距计算,计算值与实际矫直辊受力有误差。本文引用距相邻上辊或下辊的1/4处作为一个受力支点,建立新的矫直机简支梁受力模型,计算矫直力和矫直功率。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钢板矫直机的矫直力,其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管材用多斜辊精密矫直机的技术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改进矫直工艺、增加矫直环节、进行全新的辊系布置、优化设备结构等方面;指出精密矫直技术在矫直机辊型设计方面,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管材精密矫直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等;提出利用CAD/CAM进行管材精密矫直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棒材二辊矫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矫直过程中棒材对矫直辊、侧导卫作用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确定了在矫直过程中棒材与上下辊及侧导卫的主要接触区域,并对矫直后的最大挠度进行了分析。矫直力与理论值的比较结果基本吻合;上下辊、侧导卫的磨损区域及矫后棒材的最大挠度的实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所建模型及分析结果可以为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精度超细管材的需求,以现有的十辊矫直机为基础,通过研究十辊矫直机的矫直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细管材矫直机。介绍了超细管材矫直机的主要技术要求、矫直系统的构成,分析了各个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创新。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超细管材矫直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超细管材的矫直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根据设计要求,分析了超细管材矫直后的椭圆度、直线度和残余应力,证明了超细管材矫直机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矫直理论,利用MATLAB GUI平台实现对2-2-2-1型七斜辊棒材矫直机的辊距、辊子斜角、压下量等工艺结构参数的计算,以及等距双曲线辊形的自动设计,并通过VBA技术实现等距双曲线辊形在CATIA软件中的自动绘制。以Φ60mm 20Cr钢为例,由程序计算所得工艺结构参数与辊形曲线,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棒材矫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矫直过程中的矫直力曲线、残余应力分布和矫直后棒材纵坐标分布曲线。在LGJ100七斜辊矫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合理可行,对七斜辊矫直机的高效设计与实际矫直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辊式矫直机矫直方案的优选与压下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矫直变形理论对辊式矫直机的矫直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和优选,并对最优方案下各矫直辊的压下量进行了计算,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多斜辊矫直原理以及材料的弹塑性变形机理出发,给出了管材十辊矫直机主要的矫直参数以及合理的矫直辊辊型数据和优化修正数据,建立了矫直辊的三维模型。利用MARC对管材十辊矫直机的矫直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矫直过程中压弯量、压扁量、矫直速度和辊子倾角对矫直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矫直参数。分析了参数对矫直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矫直效果进行了优化,提出最佳矫直方案。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某热轧厂厚板矫直机矫直力测试,在开卷区域和精矫区域分段独立测试了各种规格不同工况的69个钢卷。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模型,分析了矫直力与辊系接触应力分布的关系。为厚板矫直机的合理使用和挖潜、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无初始变形铝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解析法对弯辊矫直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不同弯辊量下的矫直过程计算模型。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和19辊矫直机进行了弯辊矫直过程实验,在相同压下量,弯辊量为0.1、0.2和0.3 mm下,研究了矫直过程中弯辊量对板带浪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压下量,板带矫直后浪形高度与弯辊量成正比变化,而浪形纵向周期长度与其呈反比变化;实验数据、模型计算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误差范围在15%以内,处于合理误差之内。  相似文献   

10.
辊式矫直是改善板型、消除残余应力、获得合格金属板带材的重要工艺环节.但是辊式矫直机矫直过程中有关辊间张力的研究较少,使得辊间张力对矫直力能参数的影响不被人了解.通过对辊式矫直过程中施加辊间张力进行的理论分析,配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找出了辊间张力与矫直力之间的关系:随着辊间张力的增大,总矫直力会增大,在矫直压下量较小的情况下,辊间张力对矫直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完善矫直理论和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矫直速度对重轨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Pro/E建立60kg·m-1重轨九辊水平矫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重轨矫直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现场矫直规程对采用现场矫直速度以及假定矫直速度得到的重轨矫后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轨的矫直速度在1.4~1.6m·s-1的范围内其轨底矫后纵向残余拉应力小于250MPa,且残余应力分布合理,满足矫直要求,相比于现场采用的1.2m·s-1的矫直速度其生产效率最大能够提高16.7%~33.3%。  相似文献   

12.
李宁 《重型机械》2005,(1):26-30
本文分析了连续矫直的理论机理以及其在薄板坯连铸中的应用,计算了薄板坯连续矫直的矫直力,并与SMS/DEMAG公司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说明本文分析、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为类似设备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条材类零件受到集中力作用产生的弯曲中心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合、插值等方法,分析得出一种方便、快捷描述弯曲中心线的曲线方程。可方便、快速获得校直曲率与曲率变化梯度参量。  相似文献   

14.
程乃良  汪洪峰 《连铸》2005,(2):29-31
梅山炼钢厂通过1号连铸机辊缝控制和二冷配水的优化及内冷辊的改造,实现了单点矫直连铸机带液心矫直工艺的生产实践.在保证铸坯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铸机产能.  相似文献   

15.
张丽英 《锻压技术》2016,(10):113-117
针对棒材二斜辊矫直机单向和双向反弯辊形曲线选择问题,以分段曲率旋转反弯矫直理论为基础,利用MSC.MARC软件对两种辊形曲线对应矫直过程进行建模和有限元模拟,通过对后处理结果中棒材表面摩擦特性、应力、塑性应变、矫直力等参数的对比,较详细地阐明了单、双向反弯辊形对应的矫直机理、矫直过程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验证模拟结果,分别在小型二斜辊矫直试验机上对两种辊形曲线情况下的矫直精度、棒材表面质量及矫直力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对比,现场试验数据较好地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并通过总结模拟和试验结果提出若干以棒材用途和生产成本控制为导向的辊形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厚板矫直过程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中厚板矫直过程的二维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针对某厂11辊矫直机不同厚度板材、不同矫直方案的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矫直过程板材应力场、应变场和各矫直辊矫直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钢轨矫直压力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邓勇 《重型机械》2006,(5):53-55
借助MSC.M 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PD3 60 kg/m钢轨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计算出了矫直压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误差在10.9%以内,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曲轴校直中初始校直行程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研究曲拐旋转角度对曲轴校直过程的影响。以8缸直列式往复发动机曲轴校直为例,应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曲轴校直中3种加载工况,以及不同工况下曲拐在不同旋转角度对应的应力和变形,并建立了应力变形系数表,结合台阶轴校直行程算法,提出了8缸直列式钢质曲轴初始校直行程计算方法。在YH40-160型曲轴校直液压机上进行校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助于曲轴初始行程计算,可提高校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