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论述了导致瓦温升高的常见原因,并对阀序对调节级叶轮及轴系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海外某600MW机组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阀序优化调整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实现了机组在顺序阀控制方式的长周期安全运行,获取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汽轮机单顺阀切换运行时调节级由全周进汽转变为部分进汽,调节级叶轮受力不平衡,轴承载荷增大,出现瓦温、振动问题。针对单顺阀切换的瓦温过高问题,分析了汽轮机部分进汽下的调节级受力模型,计算了不同切换方式下高压缸轴承的受力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证明优化后的配汽切换方案减小了轴承受力,与配汽切换试验得到的结果一致。该研究从理论角度证明了选择合适的配汽切换方式能够减少高压缸转子的不平衡受力,实现机组升负荷过程中的单顺阀安全切换,为同类型机组的顺序阀安全运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某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组采用复合阀配汽方式,在部分负荷下4个高压调门均存在节流损失,影响运行效率,为此进行高压调门阀序优化,修改DEH控制逻辑增加顺序阀配汽方式,并实现复合阀和顺序阀方式之间的无扰切换。通过一系列冷态及热态试验,验证了新的阀序方式和控制功能,并在顺序阀方式进行滑压试验得出经济滑压曲线。由经济性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顺序阀方式运行后机组节能效果显著,实现宽负荷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国产引进型600MW汽轮机顺序阀投运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产引进型600MW汽轮机由单阀切换为顺序阀投运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瓦温偏高,瓦振、轴振超标等,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此国内的很多厂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于顺序阀的改造方式也不尽相同。调查分析了对于此现象的研究机理,比较了部分电厂的顺序阀投运方案,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于同类机组的改进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某1 05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原设计采用复合配汽方式,在部分负荷下4个高压进汽调阀均存在节流损失,影响机组经济性。通过高压调阀-双流调节级的仿真建模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适用的配汽方案,并对调节级叶片进行了强度校核;通过适应性试验分析了不同阀序组合对汽轮机轴系稳定性的影响,最终优选合适的阀序组合方式;修改DEH及DCS逻辑增加顺序阀控制方式,实现复合阀和顺序阀的无扰切换,在顺序阀方式下进行滑压寻优试验。热耗率对比试验表明:顺序阀方式可大幅降低中低负荷下供电煤耗率,实现宽负荷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场试验,对某国产600 MW汽轮机分别在单阀和顺序阀运行模式下滑压运行轴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顺阀方式运行推力轴瓦正面温度、支持轴承回油温度普遍较单阀模式高,支持轴承的1号和2号瓦块温度变化呈现不同特征.单阀模式与顺阀模式相比,由于配汽均衡,使支持轴承瓦块温度变化随负荷变化小.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产600MW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4#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600MW汽轮机,该机组在多阀调节(喷嘴调节)变负荷运行中,发现机组2#瓦的瓦温明显升高,振动也明显增大,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我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对4#机配汽方式进行了改造,本文分析了故障的原因,介绍了配汽改造的方案,经不同的方案下的机组运行参数比较分析,采用新的顺序阀方案后,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了煤耗量,极大的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崔亚辉 《节能技术》2021,39(6):566-569
为消除某台新建汽轮机在单阀状态下出现的汽流激振问题,采用受力分析法,对该机组在顺序阀状态下产生的汽流力进行研究.因轴承温度不高,故采用顺序阀从上部两个阀门进汽,产生汽流力把轴颈往下压,减小轴承油膜厚度,增加轴瓦对轴颈约束力,成功把轴振和轴承温度都控制在优秀值以内.计算了高压缸效率变化1%对热耗和供电煤耗的影响,对比了单阀和顺序阀状态下运行时的经济性差别,该机组从168 h试运期间被迫投运顺序阀,运行四年后未发现异常,证明该措施兼顾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解决新建机组在168 h试运前单阀状态下出现的汽流激振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某厂国产引进型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在设计阀序下进行阀切换试验时,存在轴振大、瓦温高现象,阀切换试验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针对该机组阀切换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称进汽阀序方式,顺利地实现了该机组的单阀切换为顺序阀试验,为同类型机组的阀切换试验提供非常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公司制造的660—25/600/600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1拌、2#可倾瓦轴承瓦块设计结构、强度、低速碾瓦的特点及低速碾瓦机理分析,采取了防止低速碾瓦的相应措施,彻底解决了低速碾瓦的问题。宁德电厂1#、2#机1#、2#可倾瓦轴承经改进后投入生产运行,均未发生轴承低速碾瓦和正常运行超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大型汽轮机组不同配汽方式下运行经济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大型汽轮机组单顺阀配汽方式经济性分析方法,结合某国产600MW汽轮机组不同负荷下单阀与顺序阀对比试验,对大型汽轮机组不同配汽方式下运行经济性进行分析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汽轮机组在顺序阀方式下的运行经济性要高于单阀方式,且运行负荷越低,顺序阀方式的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葛洲坝电站170 MW机组推力轴承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葛洲坝电站#1、#2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长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运行隐患,为提高机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对#1机组的平衡块式推力轴承进行了改造,采用弹性油箱托盘支柱式推力轴承。运行结果,推力轴承瓦温、油温稳定,实践表明170 MW机组推力轴承改造是成功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某厂北重330 MW汽轮机高压转子#1、#2轴承运行中Y向振动不稳定。顺序阀运行时,#2高压调门在10%开度#1、2轴承Y向振动上升明显,尤其是#1轴承Y向振动最高可达150μm(跳机保护值),不得不提高保护定值上限维持机组运行。通过调整轴承标高、间隙、紧力和高中压转子对中等措施后,轴承振动降到76μm以下,使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以某600MW汽轮机调节级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阀序改造后顺序阀工况下调节级叶轮-叶片系统的结构应力、振动特性、瞬态动力响应和动应力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顺序阀工况下调节级叶轮叶片系统的静强度和动强度满足强度设计要求,阀序改造后调节级叶轮-叶片系统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六高调门机组在半缸进汽方式下的低功率轴振故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机理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顺序阀规律设计策略可以解决该问题:采用"2-2-1-1"的低负荷双阀对角进汽的顺序阀调节模式,既能避免"2-1-1-1-1"顺序阀进汽模式带来的低负荷轴振大而不得不切换至单阀方式运行问题,又能保证不降低高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这对同类型机组顺序阀低功率运行故障的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机组额定运行工况下推力轴承瓦温偏高的问题,提出通过增大推力瓦外径来减小推力瓦温的优化思路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采用Pro/e、Gambit、Fluent软件对改进前后的油膜计算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改进前后洪屏电站#2机的瓦温进行测量,以验证改进后推力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推力瓦面压力高压区域增大,温度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类似电站解决推力瓦温过高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阀切换顺序阀时引起的负荷波动、汽轮机主要运行参数出现异常变化问题,对顺序阀运行方式下重叠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调节系统试验确定合理重叠度的方法,并分析了重叠度对调节系统和调节级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吕雪霞  李照忠  邢媛  郑耀东  原志国 《节能技术》2012,30(3):258-261,265
本文针对国内两台处于电网末端的600 MW亚临界空冷机组,在顺序阀方式下运行至高调门第三阀与第四阀重叠区域附近阀位时,出现的高调门高频摆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通过对机组实际运行参数和DEH控制逻辑的分析,发现了阀门摆动的根本原因,并采用配汽优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对提高目前国内占主流的600 MW级别机组的顺序阀运行方式下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一次调频等调节性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存在轴系故障的超临界660MW机组,通过模拟试验成功地完成了从单阀到顺序阀运行方式的切换。由机组性能试验数据,比较了单阀运行和顺序阀运行的经济指标,在500MW以下负荷,机组节能效果明显。针对机组日常运行负荷,对调门重叠度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节流损失,并相应提高机组运行主汽压力,保证机组超临界参数、高效率运行的优势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20.
国产600MW汽轮机单顺阀滑压运行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场试验,对某国产600MW汽轮机分别在单阀和顺序阀运行模式下滑压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单阀模式与顺阀模式相比,由于配汽均衡,使调节级汽温、高压缸汽缸保持较高的温度水平并且加热均匀,温差较小,随负荷变化也不敏感,转子与汽缸的膨胀更趋于一致;经济方面,单阀运行高压缸相对内效率较低.文章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