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磊  陈维国  龚熠 《印染》2007,33(16):16-20
对含吸湿排汗涤纶纤维的混纺面料分别进行碱冷轧堆精练和热定形加工处理,测试其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对织物进行碱冷轧堆精练时,较低碱浓度(100~150g/L)可以显著提高其吸湿透湿性;较高碱浓度对吸湿排汗纤维表面形态的损伤明显,吸湿透湿性下降,并使织物的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下降;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拉伸率对吸湿排汗涤纶面料进行热定形,可以提高其吸湿性、断裂强力及断裂延伸性,但柔软度会变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种记忆织物的碱减量处理和折皱回复性,探讨了湿热处理对纤维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记忆织物(SMPET)织物适合碱减量加工,而PTT记忆织物(SMPTT)不适合碱减量加工;湿热处理对SMPET织物的折皱回复率的影响要比SMPTT大;SMPET的热性能与常规PET纤维类似,而SMPTT则较低;湿热处理不会影响SMPET纤维的结晶结构,但会降低纤维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3.
将Coolmax用作棉涤仿牛仔面料的纬纱,探讨了碱处理时间对纤维外观形态、纤度、断裂强力、热性能、吸湿透气快干性,以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涤纶纤维作纬纱的面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碱减量处理后,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染深性和导电性增加;碱减量时间以35~60 min为宜,以确保纤维一定的纤度和断裂强力;含Coolmax纤维的仿牛仔面料,其成品定形温度应比含普通涤纶仿牛仔面料低5~1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和接触暖感舒适功能的桑蚕绢丝绸织物,选用83.3×2 dtex桑蚕绢丝线和83.3×2 dtex桑蚕绢丝/粘混纺纱作经纱,选用三种不同混纺比的桑蚕绢丝/PTT纤维混纺纱和四种不同混纺比的桑蚕绢丝/Outlast粘胶纤维混纺纱作纬纱,分别制成9种不同规格交织物坯布,并精练制成成品。测试织物成品规格以及拉伸、抗折皱、透气、悬垂、热阻湿阻、抗起毛起球等服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TT或Outlast纤维混纺对纱线的收缩性能、练减率、白度影响不大。在试样所配置的不同功能纤维或不同含量情况下,织物的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均较好。混入PTT这一热塑性合成纤维,织物的断裂伸长基本相近,断裂强力无明显规律,织物的缓弹性回复角降低,透气性减弱,织物获得一定的可塑成形能力。随着织物中Outlast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断裂强力先减小后增大,织物的断裂伸长先增大后减小,混入适当含量的Outlast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织物的热阻和湿阻性能。  相似文献   

5.
梅肖瑾 《印染》2007,33(24):13-15
分析了竹粘胶纤维、氨纶纤维和T-400弹性纤维的性能,讨论了竹纤氨/T-400双弹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和生产注意事项,包括烧毛、冷轧堆前处理、定形、丝光、染色和后整理工序.结合生产实践,前处理采用短流程低碱冷轧堆工艺;采用155℃×30 s的定形工艺,以稳定纬向尺寸稳定性,同时减少T-400纤维的弹性和强力损伤;采用分散/活性染色工艺,分散染色温度宜控制在120℃,染浴中加入高温匀染剂和浴中柔软剂,以利于提高匀染性,防止粘胶纤维擦伤;选用亲水性柔软剂后整理,要求改善织物手感的同时,不损伤其吸湿快干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棉包涤织物进行染整加工时,烧毛要轻烧,采用高碱丝光工艺,定形温度应适宜,以保护涤纶纤维强力不受损伤,冷轧堆染色时控制好轧辊的机械作用力,尽量减小对纤维的磨损.棉包涤织物经上述工艺处理后,手感柔软、滑爽、厚实和悬垂性好,无需进行树脂免烫整理,即可达到面料洗可穿标准.  相似文献   

7.
PTT和PET纤维碱减量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别用同浴碱处理和单独碱处理两种方式,研究了不同碱处理工艺对PTT纤维和PET纤维减量率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PTT纤维的减量率明显低于PET纤维,即PTT纤维的耐碱性比PET纤维好,这为开发PTT纤维和PET纤维混纺或交织物同浴碱处理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雅君 《印染》2004,30(19):19-20,22
对PET/CDP交织物减量染色重现性差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碱减量工艺不合理是造成含CDP纤维织物重现性差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应采用间歇式碱减量机减量,避免采用减量促进剂,以防止减量时阳离子型促进剂吸附在织物上,造成染色时对阳离子染料的缓染。要注意预定形条件的一致性,采用烘干后再定形的工艺;控制减量率的一致性,提高织物上纤维染色匀染性。  相似文献   

9.
为使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具有真丝织物的效果,需对其采用碱减量处理。主要研究了碱减量处理对超细涤纶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超细涤纶纤维织物碱减量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减量率、断裂强力、吸水性、硬挺度和染色表观色深K/S等指标表征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减量处理的性能。通过对碱减量处理后超细涤纶纤维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和比较,综合考虑织物碱减量处理的效果,确定了烧碱用量、碱促进剂种类和用量。通过正交分析法,优化超细涤纶纤维织物减量处理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得出超细涤纶纤维织物碱减量的最佳工艺为:碱的浓度为5 g/L,促进剂浓度为0.8 g/L,时间为60 min,温度为85℃,浴比1∶30。  相似文献   

10.
测试了PTT针织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定形前后织物尺寸稳定性能、纤维临界溶解时间、织物延伸度与拉伸应力的关系、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针织物顶破强力以及织物的染色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了PTT针织物较佳的热定形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11.
纤维的性质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纤维的长度、粗度和强度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着重讨论了对纸张强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和涤纶纤维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ET纤维具有比PLA纤维更致密的结构,有些PLA纤维横截面上的孔洞或裂缝用生物显微镜就能观察到。PET和PLA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差别,在差热性能上,PET纤维的熔融温度和峰顶温度比PLA纤维的分别高90℃和84℃。碱性条件下(pH值为11.8)对PLA纤维的强度有明显损伤,而对PET纤维的强度损伤并不明显,这种性能也可以用来进行对2种纤维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8种不同的物理及化学方法,对陶瓷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鉴别进行探索,总结出一套针对这两种无机纤维的系统鉴别方法:先用感官法确定未知纤维的归属类别,再选用热分析法达到对这两种无机纤维的鉴别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六种新型纺织纤维的性能及其鉴别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Lyoeell、Modal、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甲壳素纤维的性能并进行了对比。对这六种新型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综述,并与几种易混淆的常规纤维的相应特征进行了区别,提出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再生纤维的开发现状及纤维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近年开发和研制的各种新型再生纤维,如Lyocell纤维、LenzingModalFresh纤维、氨基甲酸酯纤维、超导粘胶纤维、木棉纤维、甲壳素纤维、玉米纤维、Lenpur纤维、角蛋白纤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型植物纤维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然纤维的发展历程做了回顾,简单阐述了新型天然纤维的开发现状,对1980年以来全球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总产量发展特点做出分析,并指出了开发新型植物纤维对弥补棉花产量滞后纺织加工需求缺口的重要性,开发途径可以从自然资源和农业废弃物两方面着手。重点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然彩棉、竹纤维、罗布麻、菠萝叶纤维等9种新型植物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做了归纳,论述了充分发挥现有自然资源,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已经成为发展绿色纤维、生态纺织品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纤维素纤维由于在原料、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文章介绍了世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现状和更新换代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文章还指出,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更新技术,如Lyocell、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elsol、湿纺法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纤维素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聚酯纤维的弱点,世界上许多大公司都致力于改性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新的聚酯纤维层出不穷,这些新材料在纺织生产中应用,能赋予纺织产品新的性能和风格,提高纺织产品的档次;能突出纺织产品的个性化、环保化和功能化的特点。文章介绍了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多种新型聚酯纤维的性能、规格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膳食纤维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证实,膳食纤维改性后理化性质具有明显优越性,能更好发挥其生理功能。该文综述化学处理法、机械降解处理法、微生物发酵与酶法和混合处理法在膳食纤维改性中应用进展,阐明改性膳食纤维发展前景,旨在为今后膳食纤维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苎麻纤维物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实验找出苎麻纤维的长度分布、细度(直径)分布以及长度和强度、细度(直径)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