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设缝高拱坝的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周边缝,底缝高拱坝的破坏机理进行了阐述,采用增大水重度和降低坝基交界面或缝面材料强度储备两种方法;对未设缝高拱坝,设部分周边缝高拱坝和底缝高拱坝的破坏形式。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寻找设缝拱坝的可能破坏形式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坝型的整体安全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未设缝拱坝,部分周边缝拱坝和底缝拱坝,破坏均是从坝体与垫座交界面上游侧开始开裂,向下游扩展,最终下游侧屈服破坏。  相似文献   

2.
设底缝对高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成斌  任青文 《水利学报》2001,32(5):0001-0005
本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小湾高拱坝(坝高292.0m)设底缝时的工作性态进行研究,模型中考虑了缝面应力与变位的非线性重调整,考虑了坝体、坝基材料非线性和底缝接触非线性的耦合,模拟了缝的开裂、滑移等非线性。对设缝深度、干缝、湿缝等对高拱坝拱冠、坝踵和坝肩等关键部位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设缝前后建基面、坝踵附近的开裂区和屈服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底缝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拱坝坝踵的梁向拉应力,对坝踵附近应力影响较大,坝体其它部位应力和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混凝土非线性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对小湾高拱坝设上游底缝的开裂规律进行了初探,分析了无缝和有缝以及干缝、湿缝对拱坝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设上游底缝能改善坝踵开裂情况,是改善拱坝坝踵应力状态的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边缝拱坝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型拱坝建设中有相当地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种坝型的认识还很不一致,本文根据广西白云江周边缝拱坝与固端拱坝及底缝拱坝三种坝型试验成果,对周边缝拱坝的上浮稳定性。坝体应力分布,底缝及边缝的作用,坝的承载能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这种坝型的初步评价。一、拱坝的基本数据白云江周边缝拱坝总坝高为35米,在距坝基11米处设置底缝。底缝以上坝高为24米。为  相似文献   

5.
高碾压混凝土拱坝不同分缝形式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采用整体结构模型试验,分别对设置周边应力释放缝加两条诱导缝、三条诱导缝、坝体不设缝三种方案进行了坝体的应力及变形特性、破坏形态、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分缝形式下高碾压混凝土拱坝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周边缝、底缝拱坝的研究,从一些常规高拱坝的裂缝形式论证了设缝的必要性.对缝的结构型式、形状和接缝模拟的数值方法进行了讨论比较.指出分析研究周边缝、底缝拱坝应首先解决缝单元的形式、本构关系及高效求解方法,研究中应考虑施工期的温度应力等.同时,需对设缝以后拱坝的工作机理和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安全度需给以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7.
拱坝拟建场址的河谷地形、地质条件通常很复杂,坝基处理对于改善拱坝受力状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针对白鹤滩拱坝采取不同的坝基措施(无垫座和扩大基础、设置坝肩垫座、扩大基础),对比分析了在设计地震动下,拱坝位移、横缝开度以及坝体损伤等响应随着地震动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取扩大基础和垫座对于拱坝地震动抗震性能是有利的,坝肩垫座对拱坝整体地震动响应及损伤破坏的影响不大,扩大基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周边缘,底缝拱坝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我周边缘,底缝拱坝的研究,从一些常规高拱坝的裂缝形式论证了设缝的必要性,对缝的结构形式,形状和接缝原因模拟的数值方法进行了讨论比较,指出分析研究周边缘,底缝拱坝应首先解决缝单元的形式,本构关系及高效求解方法,研究中的应考虑施工期的温度应力等,同时,需对设缝以后拱坝的工作机是和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安全度需给以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9.
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分缝形式及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陈媛  张林  周坤  胡成秋 《水利学报》2005,36(5):0519-0524
本文结合四川沙牌碾压混凝土(RCC)拱坝,通过结构模型破坏试验,对RCC拱坝的分缝形式、坝体开裂与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诱导缝、横缝、周边缝等分缝形式对坝体的影响,确定了两条诱导缝加两条横缝的方案为选定方案。根据选定的分缝方案,探讨含诱导缝坝体的开裂破坏机理。研究中采用断裂力学理论,求得考虑尺寸效应的材料断裂韧度值和建立诱导缝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式,并通过分析断裂韧度与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推导出诱导缝的开裂相似条件。据此提出在结构模型中模拟诱导缝的方法,在结构模型试验中实现对诱导缝的相似模拟,观察到坝体的开裂过程、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已应用于沙牌拱坝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拱坝高度的不断增加,坝体厚度不断减小,高拱坝坝踵破坏成为工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人们通过设置坝踵底缝来降低坝踵最大拉应力。但是设置底缝后,坝踵和底缝尖端部位是否稳定需要验证,目前人们对坝踵底缝稳定性判断主要采用断裂力学法,本文采用Drucker-Prage准则对坝踵和底缝尖端材料屈服性进行判断,同时对底缝的张开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的结构和施工特点,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和不等比例降材料强度参数的方法,对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渐进破坏过程、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坝的破坏失稳表现为沿RCC层面(包括建基面)的剪切滑移,或表现为从坝体下部下游侧RCC本体开始的大面积压剪屈服为主的与沿RCC层面剪切滑移的组合,它取决于大坝的断面形态和RCC层面与块体材料强度的组合情况。因此,在研究评价大坝的稳定安全程度时,除核算沿关键层面(或建基面)的抗滑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坝践区块体的抗压剪能力。用不等比例降材料强度参数的方法提示了碾压混凝土坝的破坏规律,且结果合理,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设上游底缝改善拱坝应力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王光纶  张楚汉  郭志松  金锋 《水利学报》1998,29(1):0069-0076
本文首次采用边界元法对拱坝设上游底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底缝设在不同高程、底缝的缝深不同以及干缝和湿缝对拱坝应力和变位的影响规律. 分析结果表明:设上游底缝是改善拱坝应力状态的一个有效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碾压混凝土拱坝设人工短缝的应力释放及止裂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仓面碾压混凝土拱坝横缝少,整体性好,仓面准备工作量少,浇注工艺简化,施工速度快,省水泥和温控措施,但施工期内外温差约束强,运行期均匀温降及温差应力大。拱结构研究表明:在上游坝肩拉力区设人工折缝,将折缝缝端置于低应力区,下游面拱冠设径向短缝,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温度和水压引起的拉力;从近缝两侧有限元节点位移差直接求得缝端应力强度因子,和缝端止裂措施组合韧性比较,可以保证人工构造缝的稳定。该设计已用于碾压混凝土工程,实测表明在超高水位下运行时人工短缝张开小于1mm,止裂措施后实测应变小于37个微应变,止裂效果好,人工缝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坝后局部加固体对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应用结构多场仿真与非线性分析软件SAPTIS对50年后拱坝任意时刻温度场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某拱坝无、有加固体情况下大坝在典型工况下的变形、应力差异和结合面状态。模型中,坝体和基础网格采用六面体网格,边界约束条件为地基底面、地基侧面以及上下游面加法向链杆约束,并考虑了正常水位和水库水温变化过程、气温变化过程、混凝土水化热、太阳辐射等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温降情况下,该大坝无加固体和有加固体时,向下游变形分别为23.1 mm和20.1 mm,差别为13%,在正常温升情况下,差别达20%;有加固体时,上游面边缘部位受拉区域范围增加,与下游加固体尺寸大致相同,但拉应力最大值明显减小,由1.3 MPa减小为0.9 MPa。结果表明:大坝与加固体结合面普遍处于压剪状态,上部边缘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内部应力较小;坝后局部加固体增大了坝体刚度、减小了大坝向下游变形、改变了坝体应力分布规律,使得应力分布更均匀化,对大坝工作性态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许东林  秦赫 《大坝与安全》2011,(3):53-55,61
混凝土面板坝上游坡面施工是控制坝体填筑进度和影响坝体质量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挤压边墙施工技术是在垫层料的上游侧采用机械设备挤压而形成一道混凝土边墙,避免了传统工艺垫层料超填、斜坡碾压、削坡等繁琐工序,是面板堆石坝上游坡面施工的新方法.堵河潘口水电站上游坡面施工采用该技术,简化了垫层料的施工工序,加快了进度,将斜坡碾压改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龙洞槽砌石拱坝除险加固工程,基于三维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坝体上游侧、下游侧培厚加固方案在基本荷载组合与特殊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包括三种典型的粘结工况及配筋工况,并确定合适的加固方案与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基本荷载组合是上游测、下游侧加固方案的控制荷载组合,需在冬季对拱坝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以减少温度降低对拱坝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两种加固方案均满足规范应力要求,但是上游加固方案在加固效果、施工便捷等方面更具优越性;新老坝体粘结效果对拱坝应力位移具有较大影响;在坝体中上部布设径向配筋,有助于减弱新老坝体粘结强度不足对坝体应力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拱坝迎水面聚脲涂层防渗结构动力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拱坝坝体表面增加聚脲防渗涂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变形性能,以西南地区某高拱坝上游面聚脲防渗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圆柱体全级配混凝土试件表面喷涂聚脲涂层作为基础试件,采用MTS 15MN大型动态材料试验机,模拟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横缝或裂缝瞬时张开工况,测试不同厚度聚脲涂层和不同结构形式横缝表面止水结构的动力变形性能。动力变形试验结果表明,在坝体混凝土横缝或裂缝瞬时张开时,聚脲涂层在一定开度范围内表现出柔性特性。模拟横缝动力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峰结构型式的表面止水结构适应横缝大变形能力好,可推荐作为高震区拱坝横缝表面有效的止水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8.
高拱坝拦蓄水体巨大,要求建基岩体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但坝基嵌入深度过大,坝基大量开挖会影响坝基上下游高边坡的稳定,此外,存在高地应力导致的坝基岩体卸荷松弛问题等。在对比研究国内外设计标准对建基面的要求基础上,结合锦屏一级特高拱坝建基面的确定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点新的认识在采取可靠基础处理措施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对建基岩体的质量要求;可采取适当增加坝体厚度、降低拱坝应力水平的方式,降低建基岩体受载;采取在拱坝下游抗力体区域施加横向锚索锁固的方式,可提高建基岩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