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台州发电厂配有6台420吨/时锅炉和2台1025吨/时锅炉。1-6号锅炉型号为SG420/140-M414(415),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中间再热悬吊式,Ⅱ型露天布置,锅炉构架采用全悬吊结构,向下作自由膨胀,制粉系统型式为中间仓储式,热风送粉,与12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配套使用的固态排渣锅炉,于1982~1988年间先后投产。7-8号锅炉为北京B&W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汽包、Ⅱ型露天布置辐射式锅炉,采用正压直吹MPS中速磨系统,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并配有B&W标准的双调风EI—DRB型旋流煤粉燃烧器,与33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配套使用,于1997年先后投产。1999年至2005年12月期间,该厂共发生38次锅炉“四管’爆破事故(其中1025吨/时锅炉发生7次)。  相似文献   

2.
<正>大唐淮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号机组锅炉系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型号为DG670/13.7-20,锅炉为全钢结构,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型布置,固态排渣煤粉炉,设计燃用贫煤,也可燃用烟煤。  相似文献   

3.
两次改造沸腾锅炉的设计实践与体会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谈丛熙某选煤厂原有两台50年代生产的SZP型短汽包6.5t抛煤机锅炉,由于燃烧本厂洗中煤不太适应,锅炉出力很低,每年冬季为厂内约3万m ̄2建筑供暖非常困难,据厂方主管供热的人员说,只能供这边停那边,供...  相似文献   

4.
王伟  苗红军 《煤矿机电》2010,(3):107-107
<正>1结焦原因分析鹤煤公司热电厂DG445/13.7-W型锅炉为超高压、中间一次再热、单汽包自然循环、固态排渣,集中下降管、悬吊式露天布置、中间储仓式煤粉炉。1#机组2#锅炉针对主汽温偏低改造后,运行中出现炉内大量结焦现象,焦块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5.
黄永杰 《煤炭技术》2013,(6):151-153
工业锅炉产生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是否稳定、锅炉运行是否安全,直接影响到生产,更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与否。文章介绍了工业锅炉的主要工艺流程,锅炉的三大过程控制系统,探讨了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综合应用,从单变量控制到多变量控制,深入分析,为锅炉控制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深井软岩巷道变形大、支护难的问题,以盘江矿区某矿121213工作面运输上山为工程背景,进行深井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变形破坏原因的研究,得出结论:高地应力、围岩遇水易膨胀变形及围岩承载能力难以发挥是造成巷道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双套棚灌浆支护技术,设计一种"锚杆锚索+灌浆+双U型套棚"的复合支护方案,即在锚杆、锚索支护的基础上,在围岩外部两架U型棚之间进行高压注浆,强化围岩承载结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双套棚灌浆支护后,巷道顶板、两帮及底板平均变形速率分别为0.55,0.43mm/d和0.36mm/d,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45,115,87mm,巷道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7.
李波 《矿业装备》2024,(1):144-146
为了解决工作载荷较大造成采煤机部件损坏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卸荷槽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V型、U型、工型卸荷槽在同一加载扭矩条件下应力应变分布进行分析,发现U型槽口较剩余两种槽口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对不同卸荷槽深度、宽度、位置下卸荷槽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卸荷槽深度为7 mm,最佳宽度为3 mm,最佳轴向位置为300 mm,为采煤机扭转轴卸荷槽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锅炉汽包的成功实例,详细介绍了东锅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包吊装方案、机具选择。对钢梁强度及稳定性的数值计算,在实践中提出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确保汽包吊装安全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国华4台600MW亚临界锅炉再热器排空管座(管孔)内壁裂纹和变径处裂纹形成原因的分析表明:管座(管孔)内壁开裂是热疲劳所致;管座变径处开裂是结构应力集中所致。所提出的治理措施正在国华17台600MW亚临界锅炉上逐步实施,再热器排空管座开裂问题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 由北京煤矿机械厂研制的BY300-11/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在鸡西矿务局小恒山矿使用成功,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该支架工作阻力为2208.8~2726.4 kN,初撑力为1632.4~2014.8kN,支架中心距1.5m,支护强度为444.4~551.3kN/m~2。移架步距600mm,采用单伸缩机械加长式立柱,设计时广泛采用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并结合我国的地质条件设计的一种新型支架。设计中采用了长顶梁,单伸缩机械加长立柱,扁宽型槽板结构等较先进的支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