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药品生产环境按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划分洁净级别,进行净化,创造一个高度洁净的药品生产环境,以保证生产出优质、安全、有效的药品。已普遍在国际上达到共识并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均对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要求做出了规定,我国卫生部制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中则规定得很具体:“100级洁净厂房适用于生产无菌而又不能在最后容器中灭菌药品的配液(指灌封前不需无菌滤过)及灌封能在最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品是指应用生物技术,以细胞、微生物、动物或人的组织或体液为原料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品,其在市场上以及临床治疗上所占比例均在不断上升。本文对眼科疾病中常用生物制品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等在角膜损伤或角膜炎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生物制品之间联合应用的相关性(如羟糖苷与生长因子类药物联用效果等)作一综述。通过现有药物应用的启发,为生物制品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经常会对已上市生物制品的工艺、设备、设施、质量控制等进行变更。由于生物制品具有特殊性以及生产变更对其安全性和/或有效性的潜在影响较大,因此美国FDA对生物制品生产变更的管理要比一般药品严格。美国法律法规和指南已对部分生物制品的生产变更(chemistry,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热原清除效果的测试,确认药品生产过程所用不锈钢容器具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表面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达到预期的清洁及除热原效果,符合药品生产企业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要求。方法:药品生产所用不锈钢容器具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1)把氢氧化钠溶液均匀涂布在不锈钢容器具上待其自然晾干,或(2)将可拆卸的小件不锈钢容器具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或(3)使用CIP在线清洗系统对不锈钢容器进行除热原处理,作用一定时间后用热原测试合格的注射用水进行冲洗。结果:通过终洗水取样法对细菌内毒素含量、微生物限度、pH值、电导率等4项指标来判定氢氧化钠溶液对生产用不锈钢容器具的清洁及除热原效果。结论:经过氢氧化钠溶液除热原后,药品生产用不锈钢容器具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被有效杀灭,代谢产物及可能的热原物质被有效去除,且氢氧化钠残留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 ,药品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也对药品生产实施GMP加大了认证力度 ,2 0 0 2年 1 2月 31日以后不再受理单一剂型的GMP认证。在这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 ,我公司决定对制剂进行改造 ,新建一座符合GMP要求的制剂大楼。新建制剂大楼建筑面积 90 0 0m2 ,其中洁净区面积为 70 0 0多m2 ,洁净要求较高 ,洁净级别有十万级和万级两种。如此大的洁净面积 ,空调用制冷设备 (系统 )的选择很重要。现在常用的空调用制冷方法有三种。一是直接用深井水水冷 ;二是采用溴化锂制冷机组 ;三是采用“回灌技术”。经过技术及经济上的多…  相似文献   

6.
药品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正确掌握药品生产相关规范与要求,并结合具体药物对具体环境的要求来采取不同的洁净标准、不同的洁净技术。为此,对洁净技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用,希望能对提高药品生产质量,减少药品污染几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是我国药品质量评价的标尺,生物检测用国家标准物质是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由于生物制品质量评价常采用生物学方法的有效性指标进行检测,而这些方法一般变异性相对较大,因此,生物检测用标准物质(简称生物标准物质)作为生物制品生产检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和效力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我院作为国家法定的药品、医疗器械标准物质提供单位,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国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大家知道,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可调整机体、予防和治疗疾病。药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同时牵连着千家万户,因此世界各国对生产安全药品和保证质量非常重视。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制药的优质生产标准”(简称为GMP)。而GMP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生物洁净技术应用到制药工业生产中去,并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即把各工序的环境分成若干洁净级别,以保证药品各工序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整肌体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因此,世界各国对医药产品生产极为重视,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GMP(GoodManufacturing Practice)制度。GMP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洁净技术应用到药品的工业生产中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各类医药产品的生产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也在推行并实施GMP,并把洁净技术比较广泛地应用到药品生产中去,从而把医药生产技术推进了一大步。但  相似文献   

10.
生物制品的国家批签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包括疫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体外免疫诊断制品等。 一般来讲生物制品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包括正常或修饰过的微生物及人源或动物组织,并且常常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由于制造生物制品的原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组成成分也十分复杂,其制造过程涉及到生物技术学等加工处理,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药厂洁净空调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洁净空调系统是制药洁净厂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检测控制手段 ,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要求 ,如“四度”即一定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等 ,是全面贯彻GMP要求 ,保障药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单元控制器为例 ,阐述了洁净空调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1990年12月参加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组织的考察团赴日本熊本化学及血清疗法研究所、阿苏支所、菊池研究所、东京北里研究所等单位考察。考察内容是各种生物制品的工艺生产及符合GMP(美国药剂生产质量管理通用规范)要求的生产环境。 日本目前生产的生物制品有: 1、人用疫苗:乙肝、脑炎、流感等疫苗 2、动物用疫苗:狂犬病疫苗 3、诊断试剂 4、血液试剂 为了对生物制品的产品进行各种试验,  相似文献   

13.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系为培养、分离需气菌、厌气菌的培养基。它由酪胨、葡萄糖、ι-胱氨酸、硫乙醇酸钠(或硫乙醇酸)、酵母浸出粉、氯化钠、琼脂、亚甲蓝(或刃天青)和水等制成。它是被国际卫生组织推荐,并为美国药典及食品、生物制品管理条例所规定使用的培养基,并被我国1985年版药典规定为药品无菌试验用培养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76年配制了这种培养基,并于1980年制成干粉培养基供应全国。无论是新鲜配制的还是干粉制剂,质量均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制品批签发是国家药品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根据批生产检定记录的审核和试验检测的结果,对即将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进行批放行的制度,是生物制品大规模使用前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保障[1]。1批签发管理制度的建立1992年,WHO推荐疫苗生产国实施批签发制度,1998年进一步将其作为生物制品管理的6项关键职能之一。我国于2001年开始试行批签发制度[2],  相似文献   

15.
空气洁净技术是为了创造药品生产所需要的空气环境,使之符合GMP管理的要求,确保药品质量通过GMP认证。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的变更需进行可比性研究以证实变更未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影响。近年来,国内已上市的生物制品变更申请逐渐增多,而国内对于生物制品上市后生产变更研究缺乏相关的具体技术指南,许多药品生产企业因研究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而致使其提交的资料难以通过审评。本文主要介绍已上市治疗用生物制品发生生产变更时需进行的药学可比性研究的一般原则,也可为其他生物制品进行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物制品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储运过程中需要冷藏或冷冻。冷冻包装是生物制品生产厂家应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冷冻包装甲肝疫苗中的包装材料进行了试验,并对冷冻包装效果进行了评价。1生物制品必须采用冷藏包装生物制品有的需要冷冻保存(-20~0℃),有的需要冷藏保存(2~8℃)。从生产厂家生产、贮存、销售运输到使用各环节均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一个制品从实验研制到正式生产,国家药检部门及生产厂家一般都能严格按GMP标准进行。但销售运输环节却不太严格。计划免疫用生物制品,通过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冷链系统下发到用户。冷链系统的运转…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5)
随着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执行,以及近十年来药品工艺核查、药品一致性评价和医药产品技术新政推进,中国医药生产技术正得到质的提升,医药行业投资成本也呈量级增长。在符合法规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就显得很有经济意义。本文针对医药洁净厂房设计,从地域气候差别、生产剂型品种等方面,对医药洁净厂房的经济优化设计提出了一些措施,以降低工厂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通常含预防性疫苗在内的所有人用生物制品在灌装后的终产品阶段均需通过一项毒性或安全性检测[1],即异常毒性检测。这项检测最早在20世纪初(1900s)开始发展作为确保血液制品生产安全性及一致性的手段,之后拓展为用于所有生物制品检测外源污染物的一般化安全性检测。异常毒性检测曾一度为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指南(WHO Recommendations and Guidelines)及各国国家药典(National Pharmacopoeias)所推行[2]。但近年来随着疫苗研发、生产及质控等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人们对异常毒性检测的意义、要求、方式、操作等各方面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生物制品用原辅料(乳糖、葡萄糖、明胶、淀粉、胰酶、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分别采用平皿法及薄膜过滤法检测上述6种原辅料的微生物限度,并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在供试品中加入5种标准菌,测定标准菌的回收率。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标准菌在上述6种原辅料供试品溶液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符合《中国药典》二部(2005版)中要求大于70%的合格标准。结论平皿法适用于检测乳糖、葡萄糖、明胶、淀粉、胰酶等原辅料的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适用于检测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