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以太网技术已成为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发展趋势,而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设备硬件平台配置较低,难以引入实时操作系统及其TCP/IP协议栈。地址解析协议(ARP)是TCP/IP协议栈的基本协议。文中分析了ARP,研究其在低硬件配置平台上的实现方法,提出使用哈希表形式的ARP信息表,组织管理IP单播地址和对应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的映射,给出了哈希表的哈希函数和利用ARP监测网络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网已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发展趋势.低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设备硬件平台配置较低,通常难以引入实时操作系统(RTOS)及其TCP/IP协议栈.文中研究了在低硬件配置平台上实现嵌入式以太网通信软件的若干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分时、分层的以太网通信软件结构;对内存采用实时性较好的空间表进行管理,对报文采用动态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对间隔层设备的路由和地址解析问题,间隔层设备只实现地址解析功能,变电站的外出网关设定地址解析协议(ARP)代理功能,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另外,还针对以太网实现中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TCP/IP的结构及TCP/IP开放源代码的定义及特点,列出了TCP/IP开放源代码OpenTCP协议栈实现ARP地址解析、TCP及FTP功能的函数,并以ARP地址解析、TCP及FTP为例给出了实现其功能的软件流程.最终举出了OpenTCP协议栈在Freescale公司的以太网芯片MC9S12NE64上实现TCP通讯的应用实例,结论证实了OpenTCP协议栈在MC9S12NE64芯片上能够稳定实现以太网通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不同智能电子设备(IED)间的互操作,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并颁布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国际标准IEC61850。基于以太网和TCP/IP协议的通信网络将成为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主流。本文以MPC555+Nucleus Plus构成的嵌入式系统为例,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以太网接口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和LwIP协议的移植。  相似文献   

5.
一种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符合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将以间隔层、过程层智能电子设备为代表的嵌入式系统连接到工业以太网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是一个关键.为了适应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并满足实际要求,对标准TCP/IP协议栈进行了裁剪与修改,设计了一种适合32位微处理器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新的协议栈不仅实现了标准TCP/IP协议栈的主要功能,占用资源少,而且为间隔层、过程层智能电子设备的网络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系统在51微控器下运行μC/OSⅡ操作系统实现ARP、IP、TCP、UDP等TCP/IP协议栈,实现了仪器设备同以太网的互联.此系统能很简单的移植到具有嵌入式系统内核的仪器上,使仪器能同以太网进行高效的数据交互.  相似文献   

7.
以太网作为局域网的骨架已经不局限于校园等一些办公场所,它开始慢慢的走向工厂、车间,所以研究和实现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入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在ARM32位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的以太网(ETHERNET)接入设计。方案采用ARMCPU来控制网卡芯片RTL8019AS,在以太网协议上实现了ARP协议和自行设计的小型TCP/IP协议栈。本文描述了系统硬件构成,并对以太网通信中的ARP协议以及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精简的INTERNET网络通讯协议-TCP/IP的实现等做了介绍,最后对调试的方法也做了简单介绍。本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新型环保黑匣子产业化项目。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与性价比高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产品开发的延续性,对于需要在嵌入式系统中进行局域网数据传输的场合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伟娴 《大众用电》2019,34(11):26-27
<正>终端电脑网络可靠率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支撑的关键指标,但经常会有许多乡镇供电所及变电站反应个别电脑不能上网,有时甚至是某一网段不能上网,严重影响了终端电脑网络可靠率指标。通过查询其接入交换机日志发现,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数据包。ARP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底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实现了IP地址到网络接口硬件地址MAC的映射,属于OSI网络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由于数据链路层上的协议运行机制比较简单,因此本层上的安全性经常被忽视。同  相似文献   

9.
殷淑英 《电气开关》2009,47(4):51-53
介绍了一种基于Modbus/TCP协议的并下智能测控装置的设计方案。硬件系统采用ARM7与DSPIC的双CPU结构,软件结构分别采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及前后台系统。分析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斗IP,给出了μIP的结构及接口函数。提出了Modbus/TCP应用的解决方案,对Modbus/TCP服务器端的软件设计做了详细分析。Modbus协议、工业以太网及TCP/IP协议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将Modbus/TCP协议应用在井下智能测控装置中具有较高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春红  王照 《广东电力》2006,19(2):74-77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从中、低压变电站系统向高压、超高压变电站系统发展,对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而使嵌入式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倍受关注。介绍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嵌入式以太网的关键技术,指出采用由Ubicom公司的IP2022以太网协议转换芯片构成的嵌入式网络单片机是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的最佳配置方案,并对这种嵌入式网络单片机的软、硬件,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嵌入式以太网是今后变电站通信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梁亦昭 《青海电力》2009,28(1):69-72
ARP协议又称“地址解析协议”,负责通知电脑所要连接的目标地址,而以太网内的主机通信是靠MAC地址来确定目标的,即通过IP地址来查询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一旦这个环节出错,将导致目标主机无法进行正常通信,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文章结合青海电力信息网络实际情况,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测控保护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IEC61850目标在于提高产品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建立无缝的通信体系。基于这一标准的嵌入式以太网技术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基于Rabbit2000+Dvnamic C的嵌入式以太网在装置上实现方案.给出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结构,Rabbit2000的系统结构,以及该方案的硬件系统和软件设计。该方案满足了IEC61850对通信接口的要求和装置实时多任务通信的特点.同时提出了具有兼容性的嵌入式规约转换的思想。实际运行表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从IPv4转向IPv6的原因众所周知 .在基于TCP/IP的网络中 ,地址解析 (以及逆向地址解析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IPv4中使用了ARP和RARP两个协议来解决 .IPv6对于这个问题使用一种新的协议 ,即邻居发现协议 ,这些功能包括在ICMPv6中 ,其中邻居宣告和邻居请求合在一起代替了IPv4中的ARP协议 .对于ARP和RARP已有了成熟的技术 ,而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的开发与实现正在实验阶段 ,本文的目的是对IPv6的有关地址解析问题作一个探讨 ,并对它与IPv4的ARP和RARP在功能上技术上进行比较 ,以此可以通过ARP/RARP的技术特点 ,来指导将来从IPv4转向IPv6的有关技术问题 .  相似文献   

14.
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以太网由于其介质访问控制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机制,对其能否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在实践中一直有不同看法。文章在分析了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变电站内通信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具体的应用模式,并从硬件平台和软件实现方面阐述了嵌入式以太网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信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赖以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簇路由的2层架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组网方案,该方案在过程层采用WSN,在间隔层、变电站层采用以太网。文章对该方案具体实施中的传感器节点能量供给、数据融合与分簇路由算法、可靠性与安全技术、WSN接入以太网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初步解决办法,最后阐述了WSN实际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文章提出的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的2层架构组网模式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王云华  张浩 《电气自动化》2005,27(6):34-35,37
本文简要介绍了ISA总线型以太网络控制芯片RTL8019AS的使用特性;说明了使用80C196单片机控制RTL8019AS将RS232总线信号转换成以太网可传输信号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本设计中,利用C196语言对RTL8019AS芯片进行初始化编程,并编写了用以实现以太网通信所需的协议,如UDP、IP、ARP等,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调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山西电力》2009,(2):64-66
指出在局域网中,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介绍了局域网通信协议的原理,分析了ARP病毒攻击原理和方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