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双光柱信号显示仪表的设计.该仪表输入为双路Ⅱ或Ⅲ型标准信号,输出为分辨率1%的 LED 光柱显示.该设计电路简单、可靠、实用,仪表显示直观,并可提供直流24V 输出为现场二线制变送器供电.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汽车异型管件的自动计数和标签打印,本文在Windows 7系统下的Visual Basic 6.0平台,设计开发了称重计数管理系统。系统由上位计算机和两台称重仪表组成,两台称重仪表一大一小,小称用于管件平均质量的取样,大称用于管件的称重与计数,上位机通过以太网通信,控制两台称重仪表的操作。上位机读取小称上一定数目管件的质量,从而获得质量均值,上位机读取放在大称上容器内管件的总质量,计算管件的数量。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存入数据库Access中,以供查询和追溯。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实际的汽车零配件生产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的多功能测量仪,详细说明了测量仪的硬件构成原理、软件实现方法和抗干扰措施。该仪表以8098单片机为核心,具有量程自动转换功能,并配有微型打印机,实现汉字打印输出。该测量仪功能齐全,可完成电压、电流、频率、相角、阻抗及继电器动作时间等多种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和打印。  相似文献   

4.
多路显示位控仪是以高档8位单片机8032为核心完成16路信号检测、显示、报警并带有位控输出的智能化仪表,具有显示、内部记录数据、打印及与PC机通讯等功能。仪表中采用VFC实现A/D转换,继电器接点作为位式控制输出,使仪表微机系统与被测信号、被控制对象完全隔离。仪表参数可由人工设定并存入E~2PROM。从而大大提高了仪表的通用性。该仪表的串行接口还可与PC机通讯。在软件硬件中采取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使该仪表具有高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二维槽型面数控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所开发的自动编制槽型面加工数控程序软件包,该软件包具有自动生成刀具运动轨迹、自动产生NC加工指令、以及显示模拟功能,可作为槽型面NC加工编程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指针式仪表进行自动识别读数,以实现指针表自动检定,重点介绍了检定过程中指针示值自动识别读取数据来代替人工识别的判读方法。研究并设计了采用CCD摄像头摄取表盘图像,经计算机进行图像识别及数据处理实现仪表指针自动读数,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判读方法受工作人员与仪表盘的距离和角度等主观因素导致判读的数据误差较大、效率低、可靠性不高的影响,该方法不仅解决了实际应用中有关模拟指针式仪表的检定自动化问题,而且有利于大量信息的及时采集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铸锅生产实践要求。本文将以微机控制铸锅吊包自动浇注的自动行车、定位、定量、废模越位、倒残、故障报警和工况显示等几个方面阐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案,并且给出控制系统的硬件框图和编程流程图,最后给出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不仅可用于铸铁锅连铸生产线,也适用于其他中小型铸件的连续浇铸生产线上。其具有明显的实际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水泥熟料计量仪的基本原理、特点、仪器配置及软件流程 .重点指出该仪表适用于散装固体物料的流量检测 ,并对仪器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简介该技术采用TCAS(空中交通预警和防撞系统),以及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设备等技术,可在列车自主定位的基础上,实现列车之间彼此相互监视,以及地面对列车的监视,解决列车运行完全依赖地面设备和地面指挥的问题;在没有加装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设备的列车上,该技术可根据从千米标获取的轨道限速信息及通过地面基站获取的临时限速信息,与列车当前速度对比,以实现列车超速防护功能。该项目为(《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3年度)》中电子信息领域的推荐项目。  相似文献   

10.
在线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在小包装食盐装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箱计数精度直接关系到装箱数量,是最终产品质量指标之一,是影响企业形象的关键因素.目前多由过程装备调整和现场人工检测加以调整,无法确保最终装箱计数精度.通过智能视频检测系统对装箱机的装箱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分析,找到影响装箱精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机械系统无法确保小包装食盐在最终装箱机传输带上间距足够大,产生叠包、近包缺陷,造成计数系统无法及时计数,产生装箱多包产品质量缺陷,为进一步解决多包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大跨度铁路桥梁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建立了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引入二重结构编码方法改进了遗传算法的个体编码方法。在最优保存策略中,采用自适应的部分匹配交叉和逆位变异方法,随适应度值的大小自动改变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确保布置结果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克服了其他遗传算法应用于大型桥梁结构时收敛速度慢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加快了收敛速度。最后以某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为例,验证了该算法较基本遗传算法和广义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计算效率和可靠性,所提方法可应用于实际铁路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12.
多功能测控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多功能测控系统的开发。该系统的设计以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具有8路信号输入输出通道;采样模块通过对来自传感器或仪表的模拟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将得到的数据以串口通信的方式发送给上位机,可方便地显示输入信号的数值及波形曲线;通过上位机组态选择,可控制下位机由AD421输出直流,三角波,方波,正弦波等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工业系统的监测与控制。本系统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实时性、界面友好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过程领域及科研实验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制的大字符喷码机控制系统,采用DOD喷印方式,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速电磁阀驱动电路以及驱动程序,控制喷墨的电磁开关的通断,完成喷墨。具备设定打印点大小、打印延迟时间、打印字符宽度以及编辑存储内容,时钟日历和计数等功能;并采用中文显示界面,更加人性化,方便用户使用;鉴于喷码技术以其在条码印制方面使用灵活、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该系统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产品标识、物流管理以及防伪监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P28335的电能质量监测仪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一种基于DSP28335和单片机的新型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设计了能够提供8路200Kbit/s的检测速度,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该装置可完成国标规定的电能质量指标的测量,并有数据显示、存储、通信和简单录波等功能,该方案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软件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便于调试与修改。实用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MTL理论进行DSL共模传输的建模思想,把传统的矢量传输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阻抗匹配应用于实际的电缆包的信道建模当中,从而实现了基于传输共模信号的电缆包MIMO模型,解决了在非屏蔽状态下双绞线如何进行共模传输的问题,基于此模型DSL中的数据传输速率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实验仿真表明基于该理论形成的差模信道非常接近实测数据,此外线与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非常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波混频光波耦合方程,研究了周期色散补偿情况下,高非线性光纤中双泵浦光纤参量放大增益平坦性问题。研究表明:在一段高非线性光纤内,通过周期插入色散补偿光纤,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起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高非线性光纤的长度和非线性系数与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平坦性有关。当增加高非线性光纤的长度和非线性系数时,光纤参量放大器的信号增益变大,但平坦性变差,可通过多插入几段色散补偿光纤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常规心电监护设备体积笨重、价格昂贵和不利于家庭化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芯片能够实时采集心电信号的电路。采集的心电数据通过串口提交到PC机,以VC++为开发平台,设计了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经实验室使用验证,该系统可实现对心电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而且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成本又大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Solidworks三维工程图为载体,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扩大法的可逆水印算法。针对Solidworks三维工程图顶点个数少、信息冗余量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通过将顶点数据进行扩展及增加顶点坐标的方法来提高水印嵌入量,水印及对应标志位分别隐藏在扩展后数据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水印鲁棒性和不可见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该叉车多轴伺服控制器的设计是以32位定点DSP处理器TMS320F2812为核心控制器,利用DSP的两个事件管理器来控制两路电机,并实时采集处理电机的电流、速度、位置和温度等信号,通过闭环控制使电机运行在正常稳定的状态,并利用CAN总线对电机的运行状态及错误信息进行实时显示。该设计对其理论依据、硬件实现和软件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完成了相关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混凝土框架支承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该类组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一致激励下的扭转耦联效应问题。针对空间结构的扭转形式及特点,以反应谱法和位能加权平均法为基础,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力学分析模型—柔度层模型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下部结构存在或不存在扭转,空间结构的平移位移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下部结构体系的扭转会对空间结构水平侧向位移产生了较大影响,大约提高10%左右。目前,国内外对空间结构的扭转现象分析较少,很多相关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