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FH型高效有机硅乳液消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二甲基硅油为主体成份 ,辅以多种乳化剂和助剂 ,在水相中复合乳化 ,制备了 FH型消泡剂 ,着重研究了原料组成、配比以及乳化工艺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消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高效乳液消泡剂其粘度为 0 .8~ 0 .9Pa.s,贮存期为半年以上 ,消泡时间为 3~5s,抑泡时间可达 2 .5~ 3.5h。同时认为二甲基硅油的粘度以及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饰面膨胀型水性防火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饰面膨胀型水性防火涂料,通过对5个配方的试验研究及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结果的对比,筛选出最佳方案:成膜物苯丙乳液为25%;成炭催化剂多聚磷酸铵为22%;成炭剂季戊四醇和发泡剂三聚氰胺分别为6.0%和11.5%;颜填料选择了钛白粉为6.0%;助剂由分散剂六偏磷酸钠5.0%和乳化剂(OP-10)0.5%组成,适当选择了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消泡剂甲基硅油的用量、该防火涂料适用于木材和钢铁基体,是一种有应用推广价值的防火涂料。  相似文献   

3.
Si-O-C型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制备出一种兼具聚硅氧烷类及聚醚类消泡剂特性的消泡剂,在三氟乙酸的催化下,将摩尔比为1∶1.3的甲基硅油和以正丁醇起始剂制得的聚醚于100℃条件下反应2 h,再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0左右的复合乳化剂(由Span-80和Tween-80组成)乳化,制得Si-O-C型有机硅消泡剂乳液.通过红外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消泡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消泡剂转化率达60%,聚醚成功接上有机硅链段,且该消泡剂乳液性能稳定,水分散性能好,消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硅油乳液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间均有强烈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方:ω(X1)=30.14%,ω(X2)=23.69%,ω(X3)=22.45%,ω(X4)=13.05%,ω(X5)=10.67%。制备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好,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30min不分层、不漂油。  相似文献   

5.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烯丙基聚醚类磺酸盐反应性乳化剂(M~(-1),M-2),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合成有机硅种子乳液;其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羟丙酯(HP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还原(K_2S_2O_8-NaHSO_3)和水溶性偶氮(VA-044)复合引发体系,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种类、有机硅单体用量和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型乳化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佳,适宜的乳化剂用量为0.44%~0.66%;偶氮类引发剂引发的乳液稳定性优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宜的VA-044用量为1 000mg·kg~(-1);随有机硅用量的增大,凝胶率不断增加,在有机硅用量不超过15%的情况下,各项稳定性都比较好;乳液在pH为6~8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影响环氧改性水性PUA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环氧树脂E-20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作中和剂、乙二胺(EDA)为扩链剂制备了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NCO/OH总摩尔比、DMPA含量、HPA含量、环氧树脂含量和中和度对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UA乳液的耐水性随着NCO/OH总摩尔比和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明显增强,随中和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着DMPA含量和中和度的增大,PUA乳液的外观和稳定性变好;当NCO/OH的总摩尔比为1.1~1.2,DMPA的含量为6%,环氧树脂的用量为4%~8%,以及中和度为90%~95%时,所得PUA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在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工艺基础上合成耐电解质疏水缔合增稠剂,考察了各因素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单体可有效提高增稠剂的粘度和耐电解质性能。当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丙烯酸单体中和度为80%,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0.15%(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用量为0.22%(占单体总质量百分比),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的比例为2∶1,反应温度为40℃,反应3h时,聚丙烯酸钠3%原糊粘度达13667mPa·s,PVI值为0.26,其粘度保留率为10.5%。再加入复合单体进行改性,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质量比为1∶3,二者单体用量占总单体质量在4%~5%范围内时,所得耐盐疏水缔合型增稠剂的3%原糊粘度达10667mPa·s,粘度保留率可达40%,优于使用单一的疏水单体。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酯)/苯乙烯微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KPS),制备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纳米粒子.讨论乳化剂用量及复合乳化剂配比,KPS的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乳液透射电镜、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粒径多在10~89 nm之间;增加乳化剂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减小;提高St/BA中St的用量,共聚物的粒径增大,乳液成膜性不好;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温度太高有凝聚物出现.因此,St/BA为5/5~4/6,SDS/OP-10为1/1~3/2,反应温度65~80℃,引发剂用量0.4 %(占单体总量),丙烯酸用量3 %(占单体总量),所得共聚物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乳液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使用由非离子型乳化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的复合乳化剂,以及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OS)合成平均粒径为190nm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有机硅用量、聚合搅拌速度、单体滴加时间、软硬单体配比、聚合温度7个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乳化剂用量〉软硬单体质量配比〉有机硅用量〉单体滴加时间〉聚合搅拌速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得出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4%,引发剂用量0.6%,有机硅用量8%,聚合搅拌速度180r/min,单体滴加时间2h,聚合温度75℃,软硬单体配比43:54.  相似文献   

10.
以有机概念图为理论依据,选择松香的水相乳化剂组合为松香丙三醇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十二烷基硫酸钠(SBS),其质量分数比依序为1:2:4:8,采用常压转相乳化法制备出颗粒均匀、稳定性好、固含量为30%的阴离子分散松香胶,当其用量为1.0%时纸张的施胶度可达到25s以上。文中还探讨了乳化温度、转速、冷却速度和稳定剂对松香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废棉布制备高粘度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纺织废料的再利用,本文以废棉布为原料制备高粘度羧甲基纤维,采用碱醚同釜法及正交实验,通过测试粘度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浴比为1∶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30%,氯乙酸乙醇质量分数为30%,醚化时间为2 h,碱化时间为2 h,碱化温度为35~40℃,醚化初期温度为40~45℃,后期温度为70℃,羧甲基纤维素的的粘度值为932.6mPa.s。  相似文献   

12.
轮古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主要采用掺稀油的方式进行开采,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稀油需求量大、价值被拉低、运输和处理成本偏高等问题。在模拟自喷井举升的条件下,选取合适的水基降黏剂对轮古稠油乳化降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基降黏剂将黏度31 600mPa·s的掺稀稠油转变成黏度不超过400mPa·s的稠油拟乳状液,降黏率达到98.7%,降黏后的稠油拟乳状液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易于脱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合成不同氨值的羟基、甲基和甲氧基封端氨基硅油乳液并将其用于纯棉、涤/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通过分析氨值、封端剂对整理后织物的手感、白度、强力、平均弯曲长度等指标的影响,得出D3合成氨基硅油对纺织品柔软整理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随着氨值增加,整理后织物的手感变好、平均弯曲长度变小、强力下降、白度稍有降低;具有活性封端剂的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柔软性要优于非活性封端剂氨基硅油。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北油气井压裂破胶不彻底的问题,着重研究了适合低温浅层油气井压裂液破胶的自生热体系,通过研制腐蚀性小的激活剂,筛选出了腐蚀性低的自生热压裂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将激活剂Ⅰ和激活剂Ⅱ进行复配,加入自生热增压体系中,体系的腐蚀性大幅下降,腐蚀速率仅为0.048 5g.(m2.h)-1;同时该压裂液体系的破胶速率明显加快,在60min后,压裂液的粘度降低至7mPa.s  相似文献   

15.
复合离子型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产品,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工艺条件。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组成、乳化剂用量以及乳液形成方式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乳胶粒径和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脂肪酸(盐)为乳化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温溶解性;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优于单一乳化剂。以油酸与油酸钠复配物为乳化剂时,合成了单体转化率98%,接枝率80%,特性黏度1 300 mL/g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产品。考察了过硫酸铵、过硫酸铵-尿素引发剂体系对单体转化率、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麻织物聚醚型有机硅油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大麻织物的柔软性能,使用聚醚型有机硅油对大麻织物进行整理,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分析了大麻织物有机硅整理前、后的结构,测试了大麻织物的拉伸、硬挺和白度性能。结果表明,聚醚有机硅油整理剂大分子上的活性基团和纤维素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整理后的大麻纤维耐高温性能有所增强,最大吸热峰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变小,结晶度和取向度提高。织物手感柔软,白度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哌嗪与自制的聚醚/环氧硅油中间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哌嗪改性聚醚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PE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应用。结果表明: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PPEPS的硅含量对其应用性能有影响。增加原料含氢硅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提高硅含量,可改善PPEPS的柔软性,而对织物的吸湿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乳化硅油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转相乳化法,以较低黏度的二甲基硅油进行为原料,Span—60和Tween—60为乳化剂,成功制得了硅油乳液,质量配比为硅油10%,Span—60和Tween—60各占2.5%,增稠剂C占2%,离心及冻融实验证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印钞废水制备水性内墙涂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印钞擦板废水为原料,加入成膜物质(苯丙乳液和硅溶胶)与颜填料(钛白粉、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制备低成本水性内墙涂料;考察了硅溶胶用量、废水用量、颜料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性内墙涂料。与同类产品相比较,硬度更好,且降低了涂料的成本及处理印钞废水所需要的高昂费用,避免了焚烧废油墨渣的二次污染。其基本配方(质量分数)为:苯丙乳液18%,硅溶胶12%,印钞废水30%,钛白粉15%,填料21.6%,SD-505成膜助剂2%,DA-208消泡剂0.3%,5040分散剂0.2%,SD-200水性润湿剂0.1%,防冻剂0.5%,TT-935流平增稠剂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