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河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项目中完成的749个点的地表水水文调查资料,结合河流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通过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河流-地下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特征,阐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相互影响以及有机组分相互影响与无机组分相互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区地下水对排泄型河流(段)水质影响有限,人为排污、降水及上游河水水质是影响其水质的决定因素;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与补排关系、地层岩性及结构关系密切;一些严重污染的补排交替型河流两岸分布有较宽的地下水严重污染带;河水中的有机物对地下水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在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与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特殊脆弱性、本质脆弱性、地下水污染后果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矩阵等级划分法对北京市两个典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为等级6,风险高;2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为等级8,风险高;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由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后果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3.
在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定义与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特殊脆弱性、本质脆弱性、地下水污染后果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矩阵等级划分法对北京市两个典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为等级6,风险高;2号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为等级8,风险高;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由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后果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区划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从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定义入手,综合考虑地下水固有的脆弱性、外界胁迫脆弱性和地下水资源预期损害性,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简要介绍了基于灾害风险理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河以南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淮河以南地下水区域贮存与开采条件,结合工业、生活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现状,讨论了地下水在农村人饮及城镇工业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环境水文地质是我校博士学位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围绕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污染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可持续开发利用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综合考虑银川平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边界性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其相关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银川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银川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为12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区;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进行评价,之后对银川平原地下水进行功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较强区、一般区、较弱区与弱区的面积分别为62.38,4 876.9,1 596.34,552.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88%,68.8%,22.52%,7.8%;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形势较为严峻,为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控制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健康的水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维持地下水环境健康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方向,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将生态系统健康理念引入地下水环境系统,探讨了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内涵与特征、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基本结构,开展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理论体系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依据大量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揭示了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性,并从气候、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认为高含氟地层的存在是形成高氟水的基础,地貌、气候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是三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并建立了地下水中氟含量与相应深度地层氟盐含量的关系式,用于指导低氟地下水的寻找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是确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否可行的关键.根据湛江市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状况,在特定情况下对DRASTIC模型进行合理简化,选取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地形作为评价因子,并利用GIS技术编制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分区图.应用实测的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分布状况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简化的DRASTIC评价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湛江市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了地下水水质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保护地下水环境工作的基础.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参考.应用改进AHP法确定权重系数,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识别模型对青岛大沽河地下水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的结果将对大沽河地下水源的保护与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炭开采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破坏。把调查区分为井田内开采区、井田内未开采区及井田外地区3个区域,在对襄垣县41座煤矿井田及其周围86个村庄的86口水井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PSS对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煤炭开采是造成地下水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井田内开采区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了76.9m,井田内未开采区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了20.1m,井田外地区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了6.3m。此研究对区域的煤炭开采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下水资源系统功能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特征与内涵,提出了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框架,并建立了大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的有关理论,建立了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大型灌区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并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典型灌区,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调蓄技术实现地下水资源储备,是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地下水资源人工调蓄的地质、技术和管理技术条件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地下水资源调蓄的可行性,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储备规划、建立水资源储备协调机构、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邯郸市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质评价、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物质空间分布和污染物超标原因的分析,对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邯郸市科学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双丰农业综合开发区的灌溉用水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本开发区地下水资源可以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方案和缺水对策,为该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理论依据、主要参数、极化装置、仪器设备、工作方法以及应用实例.根据地下水资源勘查的特点,探讨了激发极化法在勘查中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并对地下水资源勘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