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某中硫含铜金矿石的细菌预氧化——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盛艳玲  韩晓光  李珊 《黄金》2003,24(3):38-40
河北某金矿矿石属中硫含铜难浸金矿石,其中包裹金含量达28.77%。该矿石常规全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51.78%。本试验在堆浸前对矿石进行了细菌氧化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0-5mm粒级矿石经45d氧化后,Fe的氧化率为28.16%,S的氧化率为25.43%,Cu的氧化率为44.62%,氰化堆浸金的浸出率可达80.35%。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含金变质砂岩金矿石物质成分和金矿物特征,矿石元素组成,堆浸工艺性能,活性炭吸附金,载金炭灰化、造渣、提金等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矿石氰化堆浸具有渗透性、可浸性好,试剂耗量少,淋浸时间短,金浸出率高(84.42%),矿渣含金量低(0.607g/t),浸出贵液含杂质微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按照常规硫化浮选工艺处理铜绿山难选氧化矿,选铜回收率一般为40%。采用制粒堆浸新工艺处理该矿石,铜浸出率可达到69.51%,金浸出率为72.46%。基于此,推荐了酸化制粒浸铜-氰化浸金-浸出渣回收铁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西藏高寒地区采用堆浸工艺从低品位金矿石中提取金的试验结果,原矿石金品位为5.26g/t,属氧化矿石,经29d氰化浸出后,金的浸出率达到75.15%,相应的氰化钠耗量为0.223kg/t。  相似文献   

5.
加温堆浸提金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周谭 《黄金》1998,19(11):44-47
为了解决低温对堆浸喷淋的影响,进行了氰化浸金过程的加温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对氰化液加温,温度控制在20 ̄80℃之间,比在12℃条件下,金的浸出速度可加快一倍。在堆浸实践中,采用电热器对喷淋池中氰化液加温,延长了氰化浸出时间,使最终金浸出率达到67.73%。与自然温度条件下相比,金浸出率提高了7.87%。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图金矿矿石易浮选,难氰化浸出。金精矿直接氰化试验金浸出率仅为50%。采用细菌氧化-氰化提金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7.12%,试验指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王宏志  陈雯  朱云  沈强华 《黄金》2013,(8):56-59
针对金矿石中,金与硫化矿物伴生的特点,将金矿矿石充分细磨后,采用强化措施进行全泥氰化浸出。然而,硫化矿物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氰化物溶液,产生的可溶性硫化物将阻碍金的氰化浸出。为减少硫化矿物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采用鼓空气的方法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同时,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通过对磨矿细度、溶解氧、硝酸铅以及氰化钠质量分数的控制,优化了金浸出效果。最终,在减少氰化物消耗量的前提下,金浸出率提高到95.4%。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砷、高锑难浸金矿石的成分、工艺矿物学特征,碱性(NaOH)水化学预氧化—氰化浸金工艺,考察了碱性水化学预氧化—氰化浸金工艺对影响金浸出的褚因素,探讨了矿石成分的改变及金难浸的原因。结果表明,矿石用碱(NaOH)水化学预氧化后,成分及工艺矿物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矿渣以脉石矿物为主,硫化矿物少量,金浸出率达91.56%。  相似文献   

9.
马晶  任金菊 《黄金》2008,29(4):38-41
对某碳质微细粒金矿石研究采用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降低了矿石中碳质矿物活性,抑制了碳质矿物对已溶金吸附,使金浸出率达88.49%,活性炭对金的吸附率为99.71%。预处理—氰化炭浸金浸出率比直接氰化炭浸金浸出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金矿石堆浸前预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祥  胡振亚 《黄金》2005,26(7):31-34
采用制粒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矿石泥质成分对浸堆渗透性的影响。生物预氧化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硫化矿物(黄铁矿、砷黄铁矿等)包裹金矿物类型的低品位矿石用堆浸方法处理。焙烧或氯化则可使矿石中的“劫金”碳质物得到钝化,从而消除碳对金浸出率的影响。采用氨氧浸出、酸浸等方法可消除矿石中消耗氰化物的铜、锌等贱金属,从而提高堆浸金浸出率。  相似文献   

11.
铁帽型金矿石制粒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泥质金矿石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某铁帽型金矿石开展了制粒堆浸提金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含泥较多的铁帽型金矿石,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浸出法的33%提高到72%。  相似文献   

12.
提高云南某金矿金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某金矿矿石的特征,拟定了一个提高氰化浸出率的工艺方法,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氰化浸出时加入一种高效助浸剂,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浸出率到93.75%,比现场提高了14%,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低品位含铜金矿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柱浸法对紫金山矿区含铜金矿进行浸出试验,分别考察矿样粒度、铜品位、喷淋强度、氰化钠喷淋浓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堆浸法处理该含铜金矿矿样是可行的,对-80mm粒级在15天内金浸出率大于86%,浸出前期金、铜同时浸出,在浸出后期出现沉铜现象。  相似文献   

14.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10,31(4):42-43
采用边磨边浸氰化工艺对山东某矿山的金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11(NaOH用量10kg/t),浸出液氰化钠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对金精矿进行边磨边浸4h(矿样细度-325目90%),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4.8%,达到97.8%。  相似文献   

15.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低品位金矿柱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低品位金矿进行柱浸试验研究,考察喷淋制度对金、铜浸出率的影响,探索了在现行堆浸条件下矿石浸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现行堆浸技术处理低品位金矿石是可行的,在合适的喷淋制度下,20天内金的浸出率可达84%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高效回收尾矿资源中的金矿物,对含金尾矿进行了选冶联合试验研究。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中的金含量为0.86 g/t。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样宜采用浮选—浮选金精矿预处理—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来回收金。浮选条件试验、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选在Na2CO3用量为500 g/t、(NaPO36(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0 g/t、CuSO4用量为75 g/t、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为120 g/t、松醇油用量为40 g/t的条件下,通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的闭路工艺流程,可获得产率为14.23%、金品位为5.21 g/t、金回收率为86.21%的金精矿。在金精矿磨至-0.037 mm占70.12%的条件下,直接浸出率为41.60%,金的浸出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金呈微细粒被黄铁矿包裹以及金矿物多为碲金矿、碲金银矿和含金碲银矿等所致;金精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的合适条件为氧化焙烧温度为750 ℃、焙烧时间为60 min、焙砂细度为-0.037 mm占85%、矿浆浓度为33%、矿浆pH值为10.5、NaCN用量为10 kg/t、浸出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3.76%,与金精矿直接氰化指标(金氰化浸出率为41.60%)相比,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32.16%。  相似文献   

18.
铁帽型金矿助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升明 《云南冶金》1999,28(4):37-40
介绍了几种化学药剂对某铁帽型金矿氧化矿石柱浸提金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 -30 mm 矿石采用K-104 助浸, 金液渣平均浸出率可提高597 % , -10 mm 矿石采用K-104 预浸及L-88 助浸, 金液渣平均浸出率可提高1077% 。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制剂浸金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熊英  郑存江 《黄金》1998,19(1):36-38
本文简要论述了生物制剂浸金的原理。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工业下脚料经水解改性以后,制备成生物浸金制剂。研究池矿浆浓度、氧化剂浓度、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的条件下,生物浸金制剂对氧化型金矿石金的浸出率大于95%,对经过细菌预氧化的难浸金精矿金的浸出率与氰化法相同。  相似文献   

20.
张水旺  冯勇  黎清林 《黄金》2010,31(10):49-51
通过对难浸金矿石的氰化、浮选试验研究,确定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及条件,使难浸金矿石氰化浸出率达到87%以上;对氰化尾矿浮选,使金的氰化、浮选总回收率可达9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