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污水再生与景观河道利用工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水质标准的分析,阐述深度处理和生态净化对污水景观河道回用的重要意义;提出改善回灌河道水质和确保生态安全的城市污水“三级处理+生态净化+河道修复”工艺;以宁波市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工艺设计为例,从河道水体现状、再生水水质水量、投资与效益及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采用该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尾水再生和景观河道回灌,实现生态环境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物激活剂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永胜  谢曦  唐玉斌  陆柱 《净水技术》2004,23(3):3-5,17
生物激活剂促进污染水体的自净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投加量为1mg/L时,COD、NH3-N的最终去除率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21.3%、38.4%,密闭条件下投加3mg/L生物激活剂后,水样中的溶解氧有所提高;水样初始pH在6.5~10.0时COD去除效果明显;漕河泾、青春河、颐景园、文化园四个不同水质水体的修复效果差别明显,COD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40.3%、11.7%、1.5%、39.6%,NH3-N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31.9%、27.0%、58.5%、85.4%。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将河底强化立体生物床、可升降双定位复合植物床和河道膜曝气装置组成生态净化系统应用于天津市纪庄子河生态净化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净化和保持水质效果,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838-2002地表水IV类标准。在稳定运行情况下,COD和NH_3-N、DO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6.06 mg/L和0.68、6.16 mg/L。该生态净化工程可为具有相似特征的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并具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造粒粉煤灰的磷吸附特征及其对景观水的直接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造粒粉煤灰的磷吸附特征,以及采用造粒粉煤灰为填料的滤床对实际景观水的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造粒粉煤灰的最大磷吸附容量达5.95mg/g,用于对初始浓度〈5mg/L的模拟水进行处理,最终处理水中磷浓度低于0.1mg/L。针对污染浓度较低的实际景观水,在0.25m/h的较低滤速下运行时,磷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在1.5m/h的高滤速下运行时,21d内磷的去除率始终维持在30%~40%之间;同时景观水中的P03^--P、NHs3^-N、COD、浊度等水质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H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以"康盛周庄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二期景观水系"水质净化项目为例,利用"水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水体生态修复,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分析。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其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在施工期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Ⅴ类及以上标准;水生态净化系统稳定后水体主要水质指标(TP、TN、COD_(Mn)、NH_3-N)达Ⅳ类及以上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0.8 m以上,能抵抗一定外源污染。本工程实施为房地产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及长效保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水体——海珠湿地景观水体和荔湾湖为例,采用大型溞摄食藻类、有机悬浮物颗粒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逐步完善修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修复后海珠湿地景观水体主要水质指标NH_3–N、TN、TP和CODcr分别在1mg/L、1.5mg/L、0.01mg/L和10mg/L以下,SD在2m左右;荔湾湖修复后水质也基本保持在地表Ⅲ水标准(GB3838–2002)。实践证明,大型溞控藻生态修复技术能够适应南亚热带富营养化水体,效果显著,这也为典型华南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因截污不彻底、径流污染、大气干湿沉降等因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并出现黑臭化的现象,采用混凝沉淀与微曝气滤池相结合的工艺对广州某市河道进行了125天的净化处理研究,监测了主要指标TP、NH_3-N和COD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TP、NH_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7%、85%和87%,出水TP、NH_3-N和COD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0.3 mg/L、1.8 mg/L和16 mg/L左右,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可为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维护和保育提供技术依据与应用参考,为城市河道水体水质的生态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振  刘汉湖 《净水技术》2005,24(4):56-58,76
介绍了我国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污染、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给水处理现状。指出了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质保障,重点论述了供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水回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水回用作了介绍,井指出其对缓解供水紧张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叙述水的基本性质后,较详细介绍了水的活性化和活性水的特征及制备方法,指出活性水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高质量的水。  相似文献   

14.
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油田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这两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具体应用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常规油田、稠油油田、低渗透油田和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未来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顾振国 《净水技术》2003,22(5):20-22
该文介绍了具有120年供水历史的上海杨树浦水厂的创建和发展、供水现状与技术管理,以及为提高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制约非洲干旱地区新建炼油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节水、用水,是炼油厂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炼油厂取水、净化水、循环冷却水、除盐水、污水处理及污水回用水系统设计的分析,总结了炼油厂水系统的设计方法、节水思路和措施,对类似干旱地区炼油厂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东  陈荔 《化肥工业》2000,27(3):30-32
概述了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据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采用软化水工艺和除盐水工艺进行水质处理,实现分质供水,并介绍使用情况和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饮用水安全法是美国最重要的供水法规,本文概述其内容纲要,并对有关条款的社会,经济影响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茂名市主要潜在中水用水对象,并根据茂名市第一污水厂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情况,结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探讨了适合茂名市的中水水质标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顾振国 《净水技术》2006,25(6):1-2,63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水价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根据我国的国情,城市供水水价的改革不适于所有成本都进入到供水价格里面,其部分支付责任仍应由政府承担。该文用公共产品理论对此作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供水企业按全成本核算的理由,并提出城市自来水供水价格的形成体系可由三部分组成的思考方法和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