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Smad3、Smad4和Smad7在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蛋白Smad3、Smad4和Smad7在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25Gy^60Coγ射线全胸照射二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建立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照射后1天、1周、1月及3月活杀后取材并进行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信号蛋白Smad3、Smad4和Smad7的表达变化。正常肺组织中较大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胞浆中存在Smad3、Smad4、Smad7蛋白弱阳性表达,Smad4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也有阳性表达;照射后l天,上述3种蛋白在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胞浆出现阳性表达;照射后l周及1月,Smad4蛋白在肺间质内纤维/成纤维细胞胞浆也出现阳性表达;照射后3m,Smad4蛋白在部分肺泡上皮、巨噬细胞、成纤维/纤维细胞胞核出现阳性表达。信号蛋白Smad3、Smad4、Smad7主要表达于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的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包括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并呈一定时相性动态分布,证明TGFβ的Smad信号通路在放射性肺纤维化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结合体内外实验,探讨了钙结合蛋白S100A8在放射性肺纤维化早期的表达及意义.20Gy6oCoγ射线全胸照射大鼠,建立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照射后1周、2周及4周活杀后取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100A8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S100A8及与其形成复合物的S100A9 mRNA水平的变化.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T-PCR方法检测该细胞受γ射线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处理后S100A8 mRNA水平的变化.照射后4周,S100A8蛋白在大鼠肺部巨噬细胞胞浆增强表达,S100A8和S100A9 mRNA在大鼠肺部也增强表达.结果表明,RAW264.7细胞中,γ射线与LPS能够协同作用增强该细胞S100A8 mRNA的表达.S100A8在放射性肺纤维化早期于巨噬细胞表达增强,发挥其趋化活性,参与炎症发生,进而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卵巢辐射损伤与卵巢切除对大鼠骨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与主要的基质蛋白I型胶原(COLI)基因表达的影响。50Gy剂量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和双侧卵巢切除后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TGF—β1与COLI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骨组织COLI的mRNA表达水平上升,而TGF—β1 mRNA表达减少,卵巢辐射损伤大鼠与卵巢切除大鼠两者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照射14 d的混合照射组20只、14 d的空白对照组10只、照射31 d的混合照射组20只、31 d的空白对照组10只。照射组每天用低剂量率60Coγ-射线(0.0167 Gy·h-1)照射2 h和252Cf中子(0.028 mGy·h-1)照射20 h,在照射14 d、31 d后,各处死20只受照大鼠及10只对照大鼠,提取肝脏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中CYP7A1基因及参与调控该基因表达的核受体—PPAR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FXR(Farnesoid X receptor)、PXR(Pregnane X receptor)、HNF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和LXRα(Liver X receptorα)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混合照射14 d后,大鼠肝细胞CYP7A1基因mRNA表达显著下调至空白对照组的44%(p0.01),PXR基因mRNA表达上调至空白对照组的1.69倍,PPARα、FXR、HNF4α及LXRα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混合照射31 d后,大鼠肝细胞CYP7A1基因mRNA表达显著下调至空白对照组的22%(p0.01),PXR基因mRNA表达显著上调至空白对照组的2.34倍(p0.01),PPARα、FXR、HNF4α及LXRα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一定时期内,低剂量率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导致大鼠肝细胞CYP7A1基因的表达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机制可能是混合照射上调了PXR基因的表达,而PXR对CYP7A1基因表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所致肾损伤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剂量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后诱发骨代谢异常的细胞分子机制。以15Gy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3个月后分析骨骼的病理形态、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改变。肾辐射致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目分别降低13.2%、18.3%(p〈0.05)和20.1%(p〈0.05),骨小梁间距增加34.8%(p〈0.05),骨吸收表面提高20.2%(p〈0.05)。骨骼RANKL/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mRNA比值提高52.2%(p〈0.05)。TGF—β(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OPN(骨桥蛋白,Osteopontin)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大剂量γ射线照射大鼠肾脏可导致明显骨代谢异常,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1α羟化酶活性降低致活性维生素D减少及PTH升高,成骨细胞表达的RANKL/OPG比例失调,以及TGF—β、IGF—Ⅰ、OPN表达明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信号蛋白Smad3于不同时间段,在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视黄酸对其表达的影响,以6MV-X线对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15Gy全胸野照射,建立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并用视黄酸进行干预。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给药组(B组)、单纯照射组(C组)和照射加给药组(D组)。于照射后第1、2、4、8周后取肺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3。结果表明,照射后1周,发现肺泡腔有炎性细胞渗出,继而间质水肿,4及8周出现肺泡腔变小、结构破坏,肺间质出现胶原纤维;B组与A组比,各时间段的病理无明显差别,但D组与C组相比,大鼠肺炎和肺水肿减轻,肺组织胶原纤维量减少。Smad3免疫组化学标记显示:A组与B组相比,检测的4个时间点均无差别;C组和D组与A组比,在放疗后的第1、2、4、8周时间段Smad3表达均明显增强(p0.0001),以C组增强更明显;D组与C组比,Smad3表达减弱,以第4、8周表达减弱更明显。由此可见,放射性肺损伤肺组织Smad3表达明显增强,视黄酸对大鼠正常肺组织的Smad3表达无影响,但它能从蛋白质水平上有效抑制放射诱导的Smad3表达,对放射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为临床用其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 MV X射线单次全胸野照射15 Gy,于照后不同时间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受体CD3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和CD36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和意义。结果表明,HE和Masson染色提示照射后的1周肺泡腔有炎性细胞渗出,继之间质水肿,4及8周出现肺泡腔变小甚至结构破坏,局部实变,肺间质出现胶原纤维;CD36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照射组在照后的第1、2、4、8周时间段CD36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说明CD36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阻抑其表达可能对放射肺损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1983年太湖水、苏州市河水和浅井水中的放射性水平,并与1973年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太湖、运河水的可疑放射性污染源——望亭燃煤电厂粉煤灰对其水体的放射性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3年太湖水、苏州市河水和浅井水的平均放射性水平是:总α放射性分别为41.4mBq·L~(-1)、37.6mBq·L~(-1)和61.4mBq·L~(-1);总β放射性分别为91.9mBq·L~(-1)、101.9mBq·L~(-1)和857.7mBq·L~(-1);铀浓度分别为3.4×10~(-7)g·L~(-1)、3.6×10~(-7)g·L~(-1)和1.6×10~(-7)g·L~(-1);钍浓度分别为3.5×10~(-7)g·L~(-1)、4.9×10~(-7)g·L~(-1)和3.9×10~(-7)g·L~(-1)。枯水期的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丰水期,但均低于1973年的放射性水平。望亭燃煤电厂粉煤灰导致太湖、运河水体的平均放射性水平是:总α放射性分别为87.3mBq·L~(-1)和140.6mBq·L~(-1);总β放射性分别为146.3mBq·L~(-1)和162.8mBq·L~(-1);~(40)K放射性分别为162.0mBq·L~(-1)和130.2mBq·L~(-1);铀浓度分别为6.7×10~(-7)g·L~(-1)和5.3×10~(-7)g·L~(-1);钍浓度分别为4.1×10~(-7)g·L~(-1)和4.6×10~(-7)g·L~(-1)  相似文献   

9.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海马组织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脑受辐射后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组织内的变化特征。对被单次全脑2、15、30Gy照射后1h至1w的(Sprague?Dawley,SD)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核糖核酸(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大脑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和其基因转录产物水平。结果表明,15Gy和30Gy照射后12h内,海马中IL?1β、TNF?α含量与mRNA相对量有显著升高;IL?6含量虽无明显变化,但其mRNA亦有明显升高,这些改变在照射后1d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受较高剂量全脑辐照后,1d内脑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有迅速地增加。  相似文献   

10.
使用单次全肺照射至吸收剂量15 Gy的C57BL/6雌性小鼠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连续20周观察照射小鼠的基本情况和大体肺组织变化,制作肺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并进行Ashcroft纤维化评分和纤维化面积定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内TGF-β1、TβR、磷酸化Smad 2/3和Smad 7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照射后给予CpG-ODN处理,能使小鼠肺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减轻,Ashcroft评级降低2分,纤维化面积减少约11%,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表达水平下降近1/2,肺组织内的TGF-β1、TβR和磷酸化Smad 2/3蛋白的表达皆出现不同程度降低,Smad 7蛋白的表达升高。这些结果提示CpG-ODN能通过降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TGF-β1/Smad依赖性纤维化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放射性肺纤维。  相似文献   

11.
EGCG辐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MTT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以人肝LO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对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辐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MTT结果表明,EGCG在5-50μmol/L的浓度下,对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对细胞的修复有促进作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结果显示,EGCG作用可减少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水平。两者均显示EGCG可减少对辐射导致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2.
溴代对竹红菌乙素光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MF-水体系中用自旋捕捉,消自旋等ESR技术测定了竹红茵乙素及其两种溴代物光敏产生^1O2,O^-2及负离子自由基的相对产额,发现单溴代未增加HB^1O2的产额,而二溴代使^1O2的产额增加20%左右,但同时降低其经电子转移产生O^-2和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枸椽酸镓-67注射液放化纯度的鉴定,文献已有报道。Hnatowich比较了几种展开剂对不同形式镓的R_f值的影响;Waxmax用甲醇-水的硅胶薄板色层法对几种枸椽酸镓-67商业产品作了放化纯分析,日本是采用柠檬酸钠-乙醇展开剂的纸色层分析法。 本文比较了五种展开剂在中性产品条件下及三种展开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不同形式镓的纸色层图谱的影响,试图选择1-2种展开剂作为生产枸椽酸镓-67注射液放化纯的常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ISOCS在铀同位素丰度比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就地计数系统(ISOCS)测量235U和238U丰度比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基于蒙特卡罗原理的无源效率刻度软件对235U和238U子体234mPa进行效率刻度,采用平衡铀测定方法计算出235U和238U的原子比。使用该方法对某一铀样品进行了分析,其测量结果与质谱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为2.2%。  相似文献   

15.
利用POISCR程序计算了调变磁化方向型(MMD)和调变宽度型(MW)永磁多极磁体的磁场分布。本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永磁材料实际退磁曲线的非线性,两种型式永磁多极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分布相似,而带软铁屏蔽的MW型磁体的场强略高于MMD型磁体。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对放射性钍的促排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实验观察立即单次及连续给予单、双分子取代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 760 1和 95 0 1、95 0 2对2 34 Th中毒大鼠和小鼠的促排作用 ,以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的增高、小鼠整体和肝、骨组织中2 34 Th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 ,与DTPA相比较。体外实验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 760 1和 95 0 1与牛血清白蛋白络合竞争Th的能力及ESR方法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 .2 )的作用。结果表明 ,760 1和 95 0 1、95 0 2均有较高的促排效果 ,中毒后立即单次给药使大鼠尿、粪中2 34 Th排出量达 63 %~70 % ,连续 3天给药使小鼠整体2 34 Th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 82 %~ 88% ,肝、骨中的蓄积量均明显降低 ,760 1和 95 0 1的促排效果明显优于DTPA。 760 1、95 0 1和DTPA三者促排效果强弱差别和三者与血清蛋白络合竞争钍的能力相一致。 95 0 1和 760 1具有较强的直接清除O- .2 的作用 ,达到BESOD的水平。初步探讨了 760 1和 95 0 1防护核素内照射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元素在花岗岩表面吸附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钴的天然丰度为100%,是核反应研究常用的元素之一。根据核物理实验的需要,我们先后用电镀法、电阻加热法、聚焦重离子溅射法、滚轧法和水冷坩埚电子轰击法制备了各种厚度的钴靶。本文简述了制备钴靶的各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指出了它们的适  相似文献   

19.
聚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型、文链型、封端支链型聚酯聚氨酯丙烯酸树脂(PUA)的合成及其基本性能,其中线型PUA还包括聚醚型PUA。结果发现支链型PUA的力学性能和感光性能较优异,但粘度较大;而封端支链型PUA粘度较低,但力学性能、感光性能均较差。  相似文献   

20.
锆与HDBP形成萃取界面污物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锆与HDBP形成界面污物的行为,分析了Zr-DBP界面污物的基本构成,并就观察到的HDBP与锆形成界面污物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