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建筑楼宇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建筑楼宇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建筑物材料及所耗能源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获得不同建筑材料及能源碳排放系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建筑使用和维护阶段中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生命周期的比例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理论,来估算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建筑施工碳排放量估算包括建筑材料和周转材料在生产和运输中的碳排放,现场施工中的碳排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碳的减排量。估算碳排放量的关键是各种建筑材料周转材料的碳排放因子。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的估算来评价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的水平,为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测算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和维护更新、废弃与拆除 5 个阶段,分别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来源,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确定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结合广州市某高校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案例,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特点与强度,为建筑碳排放测算研究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分别占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30.03%和 68.00%。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是低碳建筑碳排放管理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建筑材料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功能需求,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以BIM为技术核心,以B/S为网络,架构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完成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信息交流、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技术的引入在建筑使用阶段达到了低碳减排的目的,然而"低碳"不能依靠末端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低碳建筑要靠系统减排。该文以"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产品"为例,通过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是建材开采、生产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客观、真实地反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结论:由于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了90%,然而太阳能系统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太阳能光电板生产的碳排放占总建材碳排放量的41%,必须纳入到建筑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归纳全生命周期中办公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的特点,为方案设计中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为低碳建筑设计从方案本身考虑运行使用阶段的减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一栋位于西安地区的高层建筑附以四种不同规格不同种类及厚度的保温材料的典型墙体构造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包括物化阶段,使用阶段和建筑生命终止阶段,分别通过不同的计算模型加以核算。其中,建筑使用阶段借助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模拟出不同工况下的空调采暖能耗,加以转换进行核算;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得出不同要求下相应的墙体构造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