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牛仔染色的新方法,号称对环境无害——他们创造了最绿色的让牛仔裤变蓝的方法:通过实验室培育的微生物来染色。全新的染色方法模仿了日本植物蓝蓼(Persicaria tinctoria)的生长原理。加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的John Dueber表示:"我们设计了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实验室菌株,这是一种在我们的肠道中发现的微生物,可以作为生产靛蓝染料的化学工厂。"和植物一样,这种微生物会产生一种名为吲哚酚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6,(5):57-57
天然染料由于无毒无害、无污染等特性在纺织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日前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JixunZhan博士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大肠埃希菌制造出了一种称为indigoidine的靛蓝染料。研究人员首先使用另外一种细菌产生蓝色染料,然而发现最后的数量有限。随后他们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改造,最终成功产出大量的靛蓝染料。Indigoidine靛蓝染料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后,能充当食品、饮料或化妆品的染色剂。  相似文献   

3.
正媒体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从基因改造的细菌中生产靛蓝染料的环保方法。牛仔面料的代表性蓝色通常来自于靛蓝。这种合成和应用靛蓝染料的生物方法避免了对有害化学物的需求。天然的靛蓝来自植物,人们几千年来一直从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自然—化学生物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从基因改造的细菌中生产靛蓝染料的环保方法。牛仔面料的代表性蓝色通常来自于靛蓝。这种合成和应用靛蓝染料的生物方法避免了对有害化学物的需求。天然的靛蓝来自植物,人们几千年来一直从植物中提取靛蓝用作蓝色染料。然而,现代社会对这  相似文献   

5.
《印染》2020,(1)
正美国新创公司Tinctorium正试图通过利用生物工程改造的细菌来应对牛仔布行业生产永续靛蓝染料的挑战。新工序解决许多合成靛蓝染料的关键问题:首先是用于生产合成靛蓝染料的化学品,以及必须减少靛蓝染料用于纺织品的严苛工序。Tinctorium的执行长兼联合创始人Michelle Zhu表示:"靛蓝染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其是石油化学合成品,对于石油以及甲醛等许多其他有问题物质的高度依赖;二是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植物靛蓝染料染色工艺处方及曲线,对染色时间、温度、保险粉用量、烧碱用量和元明粉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K/S值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即染色温度为30℃,染色时间30 min,保险粉用量为25 g/L,烧碱用量为5 g/L,元明粉用量为60 g/L,并比较了植物靛蓝染料和合成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两种染料染得织物K/S值相近时,植物靛蓝染料染棉织物耐干摩擦牢度与合成靛蓝染料的基本相同,其耐湿摩的擦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稍低于合成靛蓝染料的,但完全可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天然靛蓝染料对牛仔布纱线进行染色试验,探讨了碱用量(石灰)、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染色深度的影响,得到了最适宜的染色工艺,并对比测试了该染料和化学靛蓝染色的染色深度和各项染色牢度。试验表明,天然靛蓝具有良好的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可代替化学靛蓝用于牛仔布的染色,特别是用于贴身穿着的衬衣和牛仔裤的中浅色染色,对人体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115-121
为解决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乙酸、乳酸等抑制性副产物积累对对菌体活力和色氨酸积累造成抑制的问题,利用2株色氨酸生产菌,即大肠杆菌TRTH和谷氨酸棒杆菌TQ2223进行混合发酵,利用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大肠杆菌产生的乙酸、乳酸等副产物,降低乙酸等副产物对大肠杆菌发酵的负面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混菌发酵的最佳接种间隔时间为14 h,谷氨酸棒杆菌TQ2223接种量为7. 5%,培养温度为36℃,p H 7. 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了30 L发酵罐小试验证,结果显示,与普通发酵工艺相比,混菌发酵工艺的乙酸积累量减少84. 8%,乳酸积累量减少82. 9%,L-色氨酸产量提高13. 6%,糖酸转化率提高19. 1%。为发酵法高效生产L-色氨酸提供了新方案,为混菌发酵在氨基酸发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靛蓝染料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靛蓝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技术的历史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使人们对靛蓝染料如何走向更环保更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未来靛蓝染料染色技术达到零排放和无污染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00,(3)
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新发现的一种爱“吃”工业染料的细菌 ,研究清除纺织工厂等排出废水中所含染料污染的新方法。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最近报道说 ,废水中所含染料一般不会直接对水质产生危害 ,但染料废物会阻碍进入河流中的天然光照 ,进而影响到其中生物的生存。利兹大学研究人员认为 ,他们正在开发的细菌清除法将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染料污染问题。新方法的核心是一种在工厂排水管中发现的腐败细菌 ,该细菌喜“吃”染料 ,并能最终将染料完全分解。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测试显示 ,仅需少量该种细菌 ,即可在一天内…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染料还原率低、染色深度差问题,选择不同价态的铁盐溶液作为媒介与葡萄糖酸钠和Abal B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电化学还原。通过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研究不同铁盐媒介的电化学还原能力。结合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还原液浓度、电压、通电时间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优化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FeSO4·7H2O、葡萄糖酸钠、Abal B、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2、10.5、37.5 g/L,工作电压为10 V,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染料还原率达到89.95%,染色后棉织物染色深度值比传统方法提高4.5%,色光偏红,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相当。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常温下靛蓝染料还原工艺处方及靛蓝染料还原工艺曲线,依据基础还原工艺对染料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及二氧化硫脲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染料还原后溶液的电位值作为还原效果衡量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靛蓝染料的最佳还原工艺。结果表明:靛蓝染料用量及氢氧化钠用量在10g/L时,溶液的电位值趋于稳定,而二氧化硫脲用量在10g/L时,溶液的电位值达到最大。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染料用量为7g/L,氢氧化钠用量15g/L,二氧化硫脲用量7g/L时,溶液的还原电位值最大,还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一种新型生物燃料—正丁醇,生产效率比以往的方法高出约十倍。天然的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正丁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使大肠杆菌拥有制造正丁醇的能力,并设法增强代谢过程,提高正丁醇生产效率。利用这种新方法,从每升培养基中可以生产出15~30 g正丁醇,而此前的方法产量只有每升1~4 g。有关论文发表在美国最新一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一种新型生物燃料——正丁醇,生产效率比以往的方法高出约10倍。天然的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正丁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使大肠杆菌拥有制造正丁醇的能力,并设法增强代谢过程,提高正丁醇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中将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进行套染,以获得色泽饱满、稳定的军绿色。研究了天然靛蓝在棉织物上的提升力及染色性能,并探讨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色顺序,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色光、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工艺中,染色织物的K/S值随着靛蓝染料浓度的增加明显提升,具有较好的提升力;通过天然靛蓝染料和栀子黄染料套染,染得了一系列绿色样品,获得了目标军绿色,其中栀子黄套染靛蓝染色工艺可以获得深浅、浓淡不一的绿色系染色效果,且染色牢度较佳,其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达到3.0~4.0级,耐日晒色牢度可达3.5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醋酸、蚁酸和柠檬酸的条件下利用染料的酸性隐色体的形式来染色的技术。同时研究了尿素的加入对提高染料上染的作用。除此之外,对靛蓝染料染色后的样品进行反复多次清洗,并与分散染料的染色样品相比较,以此测试牢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冈山一家工业技术中心最近开发出一种用靛蓝染料染合成纤维的简易方法。靛蓝染料应用于棉织物上进行染色已非常广泛,但在染合成纤维时前处理工序非常关键,而且经常会造成所染织物变硬。 新技术对合成纤维表面的非结晶体部分进行染色,染料中含有能降低碱份的制剂,温度在100~ 120℃,不需要作预前处理,染色后织物不会变硬。 新技术的开发成功,不但可以扩大牛仔服装用料范围,而且还便于生产深色牛仔服。日本开发出新靛蓝染色技术@高鲁青  相似文献   

18.
牛仔水洗条件与靛蓝沾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鹏  张莹 《印染》2006,32(12):27-29
模拟生产实际情况,收集纯靛蓝牛仔布水洗残液进行靛蓝染料的再沾色试验。通过测定白衬布的R值,定量分析沾色的程度,研究了水洗温度、pH值、纤维素酶种类、表面活性剂以及水洗时间对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靛蓝再沾色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素酶种类、表面活性剂以及水洗时间,而温度、pH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牛仔布染整加工中靛蓝染料及助剂的测试分析唐增荣张珏敏(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11)1前言牛仔布生产起源于美国,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我国称作靛蓝劳动布或靛蓝坚固呢。八十年代中期受到国际流行的影响,以靛蓝染色为标志的牛仔布生产线,在全国各地纷...  相似文献   

20.
《肉类研究》2013,(12):7-8
<正>美国科研人员利用β-苯基乙胺作为营养试剂降低大肠杆菌对牛肉的污染由于致病微生物可以产生对抗灭菌化学制剂的抵抗力,长久以来,牛肉或牛肉制品中的大肠杆菌(E.coli O157:H7)对人体造成感染都是研究热点。由于利用细菌的营养来操纵细菌进入行为或细胞表型对人体健康有害,美国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发表于2014年1月Meat Science),选用95碳源和95氮源作为E.coli生长、细胞分裂和生物膜品来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