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为中性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分离蛋白、甘油、阿魏酸为组成成分的成膜溶液调pH为中性,热处理后铺板干燥,揭膜,在相对湿度为52%的环境下平衡48h后测定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颜色等。结果表明,阿魏酸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对膜的这些特性都有显著影响;阿魏酸的添加可显著增加膜的拉伸张力(20.2%~34.5%)和断裂伸长率(62.5%~94.3%),但也使膜的颜色变深;阿魏酸使pH为中性的大豆分离膜的机械性能可与通常在pH9或以上制备的这类膜相媲美,这使大豆分离蛋白膜有了更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大豆分离蛋白可食膜的生产工艺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赟彬  江娟 《食品科学》2012,33(6):100-104
选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卡拉胶添加量、甘油添加量、pH值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做正交试验,得到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基数,卡拉胶添加量8%,甘油0.4mL/g,料液比1:15(g/mL),调节pH值到7.0时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水溶性为32.7%,水蒸气透过系数为2.348g ·mm/(m2 ·h ·kPa),抗拉强度为7.192MPa,断裂伸长率为128.1%。最佳膜的电镜分析结果:大豆分离蛋白分子在膜上的分布较均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膜的阻水性能,可以采用均质等方法加以改进,使大豆分离蛋白分子更好的分散在膜的表面,从而使膜具有更强的阻水性。  相似文献   

3.
凝胶多糖的制备及其在可食性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微生物发酵蔗糖制得凝胶多糖,研究了凝胶多糖在可食性膜中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多糖和甘油复合制造可食性膜,可以极大地改善单成分膜的性能,以膜的抗拉强度为指标得到优选方案为:干燥温度为70℃,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5%,凝胶多糖浓度为0.8%,甘油浓度为0.5%;以伸长率为指标得到优选方案为:干燥温度为50℃,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2%,凝胶多糖浓度为0.2%,甘油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4.
几种多糖和交联剂对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提高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研究了多糖和交联剂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液中添加0.5%(W/V)的果胶能有效增加膜的机械强度,添加0.1%(W/V)的葡萄糖能有效降低膜对水蒸气、氧气的透性。因此,果胶和葡萄糖对其性能的改善效果较佳,果胶和葡萄糖能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可能机理是因为它们增加了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 ,研究了多糖与交联剂混合使用对可食性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液中添加 0 .5 % (W/V)的果胶和 0 .1% (W/V)的葡萄糖能有效增加膜的机械强度 ,降低膜对水蒸汽、氧气的透性。因此 ,果胶 -葡萄糖的组合对膜各性能的改善效果较佳。果胶 -葡萄糖能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可能机理是因为它们增加了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  相似文献   

6.
利用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及相容性,研制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三元复合可食膜。研究了成膜材料配比、成膜液pH和甘油用量对该复合膜的透湿性、吸油性、机械性能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该复合膜的适宜条件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为1:1:1,成膜液的适宜pH值为3-4。甘油用量为6~8%。  相似文献   

7.
超声处理对大豆蛋白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液经超声功率20W、10min的处理,可显著地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及阻湿性能;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超声处理改变了膜的空间结构,使膜表面平滑、均匀。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强化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超声波作用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食性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液经超声功率20W、10min的处理,可显著的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及阻湿性能,膜表面更加平滑、透明.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收集大豆蛋白沉淀,对其进行分散、热处理和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观察该产品的热聚集行为及其所成热致凝胶机械性能,考察热处理和干燥方式对所得产品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使制得大豆分离蛋白多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导致其溶解性(pH值7.0)分别从79.9%和69.8%下降至35.2%和42.0%。相对于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未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图存在78℃和98℃吸热峰;其分散液再次经历热处理后,分散液中蛋白的体积分数约从30%下降至20%,展现出进一步聚集并形成有序结构的趋势;对于质量分数为16%的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SD-SPI)和冷冻干燥大豆分离蛋白(FD-SPI)样品分散液所制备的凝胶,其断裂应力分别为10.80 kPa和12.50 kPa,显著高于对应HSD-SPI(经热处理)凝胶的3.69 kPa和HFD-SPI(经热处理)的4.36 kPa,但后两者硬度高于前两者。另一方面,干燥方式没有对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见,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交设计法优化大豆分离蛋白膜工艺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甘油制成可食性膜,研究成膜介质和成膜方法对膜性能影响;并比较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可食性膜性能,选择出最佳成膜工艺参数。酸性条件下为:蛋白质与甘油比例为2:1、pH为3、温度80℃、底物浓度8%;碱性条件下为:蛋白质与甘油比例为3:1、pH为10、温度90℃、底物浓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