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特殊钢》2020,(3)
根据临氢化工用200 mm特厚12Cr2Mo1R钢板的要求,即P≤0.007%,Si≤0.1%,回火脆化系数J≤100,X≤10×10~(-6),采用120 t BOF-LF-VD-连铸-电渣重熔技术及300 mm厚板淬火机热处理工艺控制,成功开发出了厚度200 mm的特厚12Cr2Mo1R钢板,钢板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及内部质量,完全满足设计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临氢化工用200 mm特厚12Cr2Mo1R钢板的要求,即P≤0.007%,Si≤0.1%,回火脆化系数J≤100,X≤10×10-6,采用120 t BOF-LF-VD-连铸-电渣重熔技术及300 mm厚板淬火机热处理工艺控制,成功开发出了厚度200 mm的特厚12Cr2Mo1R钢板,钢板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及内部质量,完全满足设计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舞钢256 mm厚临氢12Cr2Mo1R钢板的研发情况.检验结果表明,舞钢生产的256mm厚度12Cr2Mo1R钢板具有良好的常温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完全满足临氢设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用特厚13MnNiMoR钢种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70~100mm特厚压力容器用13MnNiMoR钢板在南阳汉冶特钢采用100t转炉—模铸—3800mm轧机—热处理的工艺研制开发过程。通过合理地确定化学成分、冶炼和浇铸工艺、轧制及热处理工艺,最终确保了70~100mm厚13MnNiMoR保一级探伤、保力学性能的成功研制,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Cr12MoV扁钢主要采用模铸钢锭、多火次锻造、轧制成材的长流程工艺,生产效率低、成材率低、成本高、能耗高。为了解决冷作模具钢的导热性和塑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90 t EBT-LF-VD-150 mm×630 mm连铸矩形坯和一火加热+15道次轧制成材的短流程工艺,成功开发Cr12MoV钢矩形连铸坯及轧制19 mm厚扁钢产品,连铸坯中心疏松1.5级,中心偏析≤1.0级,成品扁钢共晶碳化物不均匀级别≤3级,探伤质量等级达到A级,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Cr12MoV冷作模具钢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HIC)钢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详细研究了钢板热处理工艺与组织对模拟焊后热处理和回火脆化倾向等性能的关系。以118mm厚钢板为例,给出了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该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钢板成分均匀、杂质元素含量低、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回火脆化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济钢采用转炉冶炼、炉外精炼、控制轧制、正火+回火工艺开发生产锅炉压力容器用12Cr2Mo1R钢板的实践.一系列分析结果表明,济钢研制的12Cr2Mo1R钢板质量稳定,满足了用户制造耐高温结构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段贵生 《特殊钢》2008,29(1):45-47
对150 mm×150 mm连铸坯轧制Φ12 mm SCM435合金冷镦钢(%:0.35C、0.98Cr、0.16Mo)盘条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1020℃加热,900℃轧制,吐丝温度控制在780~800℃,相变前冷却速度控制在1℃/s左右,该钢可以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良好的冷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HIC)钢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详细研究了钢板热处理工艺与组织对模拟焊后热处理和回火脆化倾向等性能的关系。以118mm厚钢板为例,给出了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该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钢板成分均匀、杂质元素含量低、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回火脆化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0.
《宽厚板》2017,(4)
根据大单重石化加氢核心设备用12Cr2Mo1R(H)锻轧钢板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技术难点,舞钢在开发过程中基于材料综合性能要求展开创新性成分设计,并通过锻造与轧制相结合的工艺以及精准完善的热处理工艺控制,成功研发出50 t级、最大厚度达174 mm的12Cr2Mo1R(H)锻轧钢板。钢板各项性能优良,内部组织致密,完全满足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水冷模用于特厚桥梁钢的开发试验,通过成分设计、轧制、热处理工艺设计,采用100t转炉—模铸—3800mm轧机—热处理的工艺研制开发过程,获得了细小、均匀的内部组织,钢板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成功研制出150mm厚的Q370qE-Z35特厚、大单重桥梁板。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南阳汉冶特钢通过模铸浇铸、3800mm轧机轧制、钢板堆冷和退火、试样调质的热处理工艺,采取以轧代锻方式,成功地研制出了42CrMo特厚合金结构用钢板,钢板的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要求且富余量较大,焊接性能良好,超声波探伤全部符合JB/T4730.3—2005中Ⅰ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何贝  徐光  袁清 《特殊钢》2015,36(6):45-48
试验用12Cr2Mo1R钢(/%:0.08C,0.07Si,0.45Mn,2.16Cr,0.95Mo,0.18Ni,0.14Cu,0.015Al,0.015Sn)经电弧炉-300 mm×2 000 mm电渣重熔扁坯轧制成150 mm厚板(开轧1145℃,终轧850℃)。通过热模拟试验和温度场的有限元仿真得出12Cr2Mo1R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超厚板表面、厚度1/4处和1/2处(心部)的冷却温度曲线。热轧板经916℃ 226 min正火,698℃ 240 min回火后,钢板1/4厚度处为贝氏体+少量铁素体,1/2厚度处为贝氏体+铁素体,其力学性能-屈服强度464 MPa,抗拉强度585 MPa,伸长率22%,符合供货要求。  相似文献   

14.
12Cr2Mo,14CrMo和15CrMo钢的生产流程为铁水-110t BOF—LF—VD-300 mm×(1700~2400)mm板坯CC工艺。分析了钢中碳含量,Mn/S,结晶器倒锥度,结晶器冷却工艺和保护渣,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等因素对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的影响。通过将优化前3种钢的结晶器倒锥度1.10优化成12Cr2Mo钢1.20,14CrMo钢1.15,15CrMo钢1.10,浸入式水口的插入深度由原先的170~180 mm调整到140~150 mm,使用粘度较低的保护渣(碱度1.25,1300℃粘度0.129 Pa·s),以增加渣液的流动性,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缺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纵裂率由原先的8.9%降低到优化后的3.2%。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加氢反应器用大厚度12Cr2Mo1VR钢板的生产工艺和主要技术难点,通过两次正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促进了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性,成功研制开发出182 mm厚度12Cr2Mo1VR钢板。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及晶粒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方剑  黄彦  唐应波 《特殊钢》2018,39(3):54-58
试验用Φ360 mm 27CrMnMoV钢(/%:0.27C,0.25Si,0.92Mn,1.06Cr,0.75Mo,0.009P,0.003S,0.088V)铸坯经穿孔和Φ340连轧机组热轧成Φ244.48 mm×15.11 mm无缝管。试验研究了830~950℃水淬,880℃水淬+600~680℃ 30~120 min回火,以及880℃两次水淬+620~660℃回火工艺对该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般要求V150管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034~1241 MPa和≥1103 MPa,0℃横向冲击功≥80 J。结果表明,一次淬火+630~655℃ 60min回火时Mo和V碳化物析出产生二次硬化,其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 034~1 150 MPa和1 103~1 225 MPa,0℃横向冲击功为80~108 J。二次淬火+635~655℃ 60 min回火工艺,循环淬火使奥氏体晶粒细化,提高强度的同时显著改善韧性,其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 034~1 170 MPa和1 103~1 240MPa,0℃横向冲击功为80~120 J,比一次淬火+回火工艺更容易实现V150高抗挤毁套管性能的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