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铁水预处理脱硅对脱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利用Fe3O3-CaO-CaF2渣系研究了在高炉铁水预处理过程中脱硅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3K温度下,脱硅渣中w(Fe2)3)=16.8%~40%进可获得终点w(Si)含量为0.144%~0.090%的脱硅效果;对初始「Si」含量小于0.15%的铁水,在1573K温度下,脱磷渣中w(Fe2O3)=40%即可获得85%以上的脱磷率,而在1623K温度下,脱磷渣中w(Fe2O3  相似文献   

2.
钒,钛氧化物的还原对高炉渣,铁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日升 《钢铁钒钛》1998,19(4):10-13
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的渣-铁界面存在着部分钒氧化物以及钛氧化物的还原,这些还原反应造成了上,下渣成分和温度的差异,多次对高炉上,下渣和铁水温度及尬发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渣-铁界面的还原反应导致下渣中Ti(C,N)含量比上渣中高0.2%=-0.3%,低价钛(TiO+Ti2O3)含量比上渣中约高0.3%-0.4%。同时这些反应还导致上,下渣温度不均匀,上渣温度比下渣温度约高25℃,下渣温度比铁水温度约  相似文献   

3.
田征文  纪双凯 《铁合金》1996,(6):16-19,61
根据工厂生产实践,分析了高炉锰铁渣的合理岩相组成及其对炉渣性能和(MnO)的影响。指出了采用较高Al2O3(13-17%)渣型时应保持渣中MgO5-7%,碱度为1.4-1.6;采用高MgO(8-12%)渣型时应控制渣中Al2O3 8-12%,硅度1.3-1.5。  相似文献   

4.
根据工厂生产实践,分析了高炉锰铁渣的合理岩相组成及其对炉渣性能和(MnO)的影响。指出了采用较高Al2O3(13—17%)渣型时应保持渣中MgO5—7%,碱度为1.4—1.6;采用高MgO(8—12%)渣型时应控制渣中Al2O38—12%,碱度1.3—1.5。  相似文献   

5.
转炉溅渣护炉调质剂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松  周俐  朱本立 《炼钢》1999,15(5):37-40
影响溅渣护炉效果的终渣成分的控制,主要是控制终渣中FeO%、MgO%和R。通过试验室小型热态模拟实验,测定了溅渣的侵蚀量,炉渣半球熔点,并分析炉渣的显微结构,探讨了溅渣层的侵蚀机理,提出了溅渣护炉的终渣成分大致分别为MgO=8%-10%,FeO=10%-13%,R=3.5左右。  相似文献   

6.
用NaCl对含镓钒渣进行氯化焙烧提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镓钒渣与NaCl和碳粉混合,在500~1300℃下进行氯化焙烧实验以提取钒渣中的镓。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Ga2O3的氯化反应有显著的影响,Ga2O3的氯化率随焙烧温度和NaCl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1200℃、NaCl和碳粉用量分别为20%和5%条件下,对含镓钒渣进行了焙烧,钒渣中Ga2O3的氯化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7.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焦粉对降低渣含铜和Fe~(3+)含量有显著效果,渣含铜可降到0.50%,Fe~(3+)含量可降到3%以下;添加焦粉可以降低渣中As、Sb、Bi含量,但是冰铜中As、Sb含量有所提高;添加焦粉使冰铜和炉渣中的Pb、Zn含量同时降低,而且冰铜中的Pb、Zn含量的降低幅度大于炉渣.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撇渣罐用挡墙和水口的研究及使用情况。该技术研究成功使钒渣中的CaO含量由原来的3.5%降到2.0%以下,提高了钒渣质量,使脱硫提钒撇渣工艺得以顺行。  相似文献   

9.
转炉渣含铜较高必须返回反射炉,液态转炉渣返回量的多少及随渣带入的Fe3O4、SiO2等造渣组分会影响熔炼作业。对2号反射炉的现场调查表明,转炉返渣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射炉渣中的SiO2、Fe3O4浓度不会超出正常范围,炉渣的粘度、密度等性质变化不大。随着转炉返渣量进一步增加,要保证反射炉渣Fe3O4浓度不显著升高,须添加熔剂使SiO2在32%~34%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转炉返渣量增加,因炉渣的停留时间缩短,可能使渣含铜升高  相似文献   

10.
袁守谦 《钢铁研究》1998,(4):28-30,50
为了降低硅铁中的铝含量,采用在包内加合成渣同时吹气精炼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合成渣成份,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平均降铝率为45%,渣铁比为4%~7%吹气处理时间约为3min。  相似文献   

11.
高炉冲渣水作为一种低温废热源,具有温度稳定、流量大、热容量大的特点,充分回收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包钢高炉渣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忠刚  于俊 《包钢科技》2000,26(2):20-22
本文就包钢高炉渣堆存现状,介绍几种处理方法,提出处理高炉渣,将有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投资少见效快,既可以稳定保产,且又收益巨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Fluxing trials were conducted at Brunswick Smelting over a four-month perio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lag composition on slag lead losses, blast furnace coke consumption and smelting rate. A computer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analyse the blast furnace operating data so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ag variables and lead loss could be examined. Microscop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granulated slag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smelter to identify the forms of lead in slag and to relate these forms to the flux composition of the slag.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 that low lead losses in slag can be achieved with good blast furnace throughput by maintaining a slag composition of 40–42 wt % iron and 0.85–0.90 lime-silica ratio. The benefits expected from operating at these levels are reduced fluxing costs, lower coke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d savings in lead recovery.  相似文献   

14.
围绕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设计开发了冷热双混辊压法高炉熔渣破碎装置,并以水淬高炉渣作为冷却介质,开展了高炉熔渣辊压破碎试验。试验研究了电机转速R、辊间距离L、冷却介质漏斗高度H等装置运行参数对处理后炉渣的厚度、温度以及玻璃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参数,为高炉熔渣余热回收及工业试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电机转速为9 r/min、辊间距离为2 mm、水淬渣漏斗高度为4 mm时,处理后的高炉渣呈现为厚度最小为1.26 mm的薄片。此时,炉渣温度为442 ℃,玻璃体化率达89.8%,可在保证高炉渣后续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余热回收温度。  相似文献   

15.
围绕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设计开发了冷热双混辊压法高炉熔渣破碎装置,并以水淬高炉渣作为冷却介质,开展了高炉熔渣辊压破碎试验。试验研究了电机转速R、辊间距离L、冷却介质漏斗高度H等装置运行参数对处理后炉渣的厚度、温度以及玻璃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参数,为高炉熔渣余热回收及工业试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电机转速为9 r/min、辊间距离为2 mm、水淬渣漏斗高度为4 mm时,处理后的高炉渣呈现为厚度最小为1.26 mm的薄片。此时,炉渣温度为442 ℃,玻璃体化率达89.8%,可在保证高炉渣后续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余热回收温度。  相似文献   

16.
高炉渣处理和热能回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因巴法(INBA)、图拉法(TYNA)、底滤法(OCP)、拉萨法(RASA)等国内外高炉渣处理的方法及回收高炉渣热量的物理法和化学法。认为目前的高炉渣处理存在新水消耗大、炉渣物理热无法回收和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排放的问题,且在已研究的回收炉渣热量的方法中,未考虑处理后炉渣的应用或存在设备损耗大、热量回收率低等问题。拟开发的高炉渣干法粒化技术有望同时解决其渣粒化及热量回收的问题,是高炉渣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观察法、岩相法和X射线衍射法定量分析了某钢厂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得到该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大于95%的结论。三种方法中,观察法最简单,但易受人主观因素影响;岩相法需要一定的经验来判断;利用X射线衍射法可以较客观定量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炉矿渣生产微晶玻璃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目前利用高炉矿渣生产微晶玻璃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并简单分析了该项目的投资与经济效益,以及产品的应用前景等。认为利用高炉矿渣生产微晶玻璃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材料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铁尾矿配比对矿渣成分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高温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测定熔渣黏度、流动性等高温物化性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建立了主成分与熔渣流动性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调质高炉渣的成分设计参数更符合制取矿渣棉原料的要求;随着铁尾矿配比增加,熔渣黏度有升高的趋势,但高温区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适宜的成纤温度区间变宽,调质高炉熔渣黏度、流动性更适合用于制备矿渣纤维;调质高炉熔渣适宜的酸度系数为1.2~1.4,即铁尾矿适宜的质量分数为5%~15%.  相似文献   

20.
高钛高炉渣碎石用做砼骨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旭  李江龙  罗崇理 《钢铁钒钛》2001,22(4):43-46,68
攀钢高炉渣TiO2含量15%以上,与普通高炉渣的组成结构有较大差异,高钛高炉渣的性质研究及其用于砼的试验说明:高钛高炉渣结构稳定,其碎石用做砼骨料与普通碎石相比,抗压强度及劈拉强度稍高于后者。此外,其运用实例也说明了高钛高炉渣砼的稳定性。开发利用高钛高炉渣对环境保护,延长攀钢渣场使用年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