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方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分析了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多种适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技术,给出了技术方案选择的依据。同时,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通信采取多种通信手段的情况,提出了构建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通信平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信道的建设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需求及配电网拓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介绍了一种采用EPON技术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网络,并分析了EPON网络的通信原理以及该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应用的优缺点。最后,结合EPON技术的特点,说明该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本地通信中,为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目标做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远程信道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描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国试点单位安徽巢湖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技术路线和方案,着重介绍了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中的应用,包含EPON设备的配置及网络结构,通道保护方案的选择、业务接入及应用情况,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及相关分析等,以期为其他地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青海省部分农牧区及山区无公网信号覆盖,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客户用电数据无法上传的实际问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北斗卫星、230无线专网、光纤通道、中压电力线载波等多种远程通信通道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结合青海电网实际,以无线公网为主,光纤通道、230无线专网、北斗卫星、中压电力线载波为辅,构建了多种通信方式互补的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通道网络,实现了青海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力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借助无线专网、光纤专网、无线公网电力通信远程通道传输,受限于各网的独立组网结构,制约了信息采集效率。为此,结合电力三网融合结构,综合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广域网(WAN)、邻域网(NAN)和家庭域网(HAN)三个网络模块及蜂窝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技术(PLC)、ZigBee等通信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EPON-LTE-PLC-ZigBee传输方式的电力三网融合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该方案可有效降低用电信息采集的成本,为电力无线专网、光纤专网及无线公网融合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宝星 《广东电力》2010,23(7):47-50
针对配、用电自动化系统的远程通信需求,分析了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多种适用于配、用电自动化系统的远程通信技术,给出进行技术方案选型的依据;并针对配、用电自动化系统的远程通信必将采取多种通信技术的情况,提出构建配、用电一体化通信平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线专网的配变实时监测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配电所远程实时监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专网的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数据采集终端DTU、GPRS和GSM信道、监测中心,其中通信通道采用先进的APN技术建立无线专网进行通信,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可靠,高效,安全的运行.经过数据通信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EPON和McWiLL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文章介绍了岳阳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利用EPON技术和McWiLL技术有线/无线互补方式实现居民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对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通信方案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变电站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传统组网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原变电站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不足,提出变电站电能信息采集专网改造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变电站电能采集专网改造后,既可以提高采集通道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又可以降低变电站电能信息采集通道的建设、维护、运行成本,节约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0.
《供用电》2015,(12)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作为坚强智能电网重要环节之一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被赋予了新的、更高的技术和应用要求。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采用的通信技术类型多样,通信效果参差不齐,系统功能实用化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LTE-230MHz无线专网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以及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充分运用新型LTE-230MHz无线专网的技术优势,可提升配用电专用无线通信的通信速率、系统容量、覆盖范围以及可靠性,为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EPON通信的3种组网方案和3层结构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种的具体应用,提出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多网融合的建设策略,介绍了建设包括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及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通信网管平台建设内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无线专网、物联网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新技术及其特点,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结构,分析了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及应用需求,研究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及主站应用、智能费控、用电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重点论述了通信网接入、信息共享与融合、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移动作业、基于三网融合的采集技术、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需求以及EPON技术的特点.描述了EPON技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E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通信技术,非常适用于建设远程通信网络。随着光纤到户技术的发展,EPON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本地通信。从而解决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存在的问题,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技术目标,并在未来提供电力系统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需求、系统业务架构及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明确了通信信道层在用电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集中器到用电信息系统平台的远程通信技术及采集器到集中器的本地通信技术,并对远程通信技术和本地通信技术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即明确各种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后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通信方案,可为用电信息通信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电力光纤无法覆盖到每一个智能配电网终端,特别是仅需要“两遥”信息采集的终端普遍采用公网GPRS无线通信作为采集手段。但公网GPRS无线通信以保障语音通信为主,在城市密集区的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无法有效保障。年度运行费用也较高。文章根据山东电力开展基于ZigBee技术的配电网无线通信试点工作,验证了ZigBee技术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对丰富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信网络是维系配网自动化主站、配电终端和业务信息的纽带,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技术手段。文章在论述株洲配电自动化试点区电力通信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配网自动化对通信通道的需求论述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并确定配电通信网络的技术指标通过对各种主流通信方式的比较,结合株洲地区用电网的特点,选定适合株洲地区配、乜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通信方式,并对省内已建成的配电通信网组网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建设方案,以达到建成后的配电通信网络结构清晰、施工方便、维护难度降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营销业务的基础数据平台,对于实践营销“十二五”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一强三优”,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系统.文章着重介绍了浙江省电力公司建设省级集中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期间,在主站通信系统设计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一套优于传统的通信系统架构,并对具体实现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8.
寿之奇  欧阳柳 《浙江电力》2011,30(4):23-26,41
为推进低压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对目前国内3种主流用电信息采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并通过实例对3种采集模式的建设运行维护成本和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低压配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模式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EPON技术特点出发,从通信方式、适用环境、建设成本和性能要求等方面,分析比较了6种基于EPON技术实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通信组网方式下,EPON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未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