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苯酚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L-半胱氨卟啉镍(Ⅱ)(NiL)自组装电化学苯酚传感器(NiL/Au CME).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实验表明该电极上,苯酚可被NiL催化氧化,氧化峰电流和苯酚浓度成正比,可用于对苯酚进行测定,测定过程无需再向体系中添加媒介体.该电极对苯酚表现出快速的响应(响应时间<10 s).传感器对苯酚的测定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2×10-7~3×10-4 mol/L),检出限为1.0×10-7 mol/L.测定了电极稳定性,将该电极用于地表水中苯酚含量检测,并与标准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作了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酚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以硼掺杂金刚石为基底电极的酪氨酸酶传感器.该酶传感器对酚的催化作用强于以玻碳为基底电极的酪氨酸酶传感器.在浓度为1.0×10-8~1.0×10-5mol/L的范围内传感器对邻苯二酚的响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2×10-9mol/L.酶电极的Michaelis-Metent常数(Kapp m)为33.65μmol/L.酶电极对苯酚和对甲苯酚也有良好的响应,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8~2.0×10-5mol/L、5.0×10-8~5.0×10-6 mol/L.酶传感器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一种以海藻酸钠-石墨烯(SA-GR)为基底的新型过氧化氢电化学酶传感器。利用滴涂法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海藻酸钠-石墨烯复合物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再通过酰胺键将HRP连接在SA-GR复合膜上,从而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电化学酶传感器。该传感器重现性好、灵敏度较高,并且响应速度快(3 s),米氏常数较低(Km=0.663),对H2O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4~1.2×10-3mol/L,检测下限为5.7×10-6mol/L。  相似文献   

4.
将镍金材料结合壳聚糖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复合膜,酪氨酸酶(Tyr)借助NHS~EDC联酶法修饰于复合膜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酪氨酸酶修饰电极。以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实验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由于复合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电导特性,联酶法保持了酶活性和稳定性,该传感器对双酚A(BP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双酚A的检测范围为:4.0×10^-8~5.0×10^-6mol/L,检测限为1.0×10^-8mol/L(信噪比=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重现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并结合酪氨酸酶、聚酰胺-胺(PAMAM)和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研制了新型BPA生物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由于石墨烯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聚酰胺-胺和纳米银的协同作用,该修饰电极对于BPA有较好的电流响应。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对双酚A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7~3.3×10-5mol/L,检测限为3.0×10-8 mol/L(信噪比为3),相关系数为0.998。  相似文献   

6.
基于聚吡咯纳米阵列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聚碳酸酯为模板,运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纳米阵列电极,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实现了葡萄糖氧化酶在聚吡咯纳米阵列上的稳定固载.通过循环伏安(CV)以及i-t曲线实验研究了基于聚吡咯纳米阵列修饰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其线性范围为5.0×10-6 mol/L~6.0×10-3 mol/L,检测限为1.0×10-7 mol/L.该传感器具有检测限低、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应用于人体血液样品的检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石墨烯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测定6-苄氨基嘌呤的新型的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实验表明,石墨烯修饰电极能显著降低6-苄氨基嘌呤的测定电位,提高其响应电流。6-苄氨基嘌呤在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过程为扩散控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6-苄氨基嘌呤与峰电流在浓度为1.0×10-8~1.0×10-6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9 mol/L。考察了一些无机离子和有机化合物对6-苄氨基嘌呤测定的干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加标回收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的回收率在91.0%~104.5%之间,表明该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碲化钴纳米管,以制备的碲化钴纳米管、纳米金和壳聚糖组成的复合膜修饰裸铂电极,构建了一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该生物传感器及邻菲罗啉钴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对禽病毒基因进行了检测研究.实验表明,该法测定DNA的浓度线性范围为2.0×10-10~2.0×10-6 mol/L,最低检测限为7.94× 10-11 mol/L.  相似文献   

9.
将制备的L-半胱氨卟啉铜(Ⅱ)(CuL)配合物自组装在Au电极表面,获得电化学苯酚传感器(CuL/Au CME).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于-0.4~0.5V(vs.SCE)电位范围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分别为氧化峰电位Epa=90mV,还原峰电位Epc=-60mV.实验表明该电极上,苯酚可被CuL催化氧化,通过产物在电位0.1 V下的电化学响应对苯酚进行测定,测定过程不需要再向体系中添加媒介体.该电极对苯酚表现出快速的响应(响应时间<10s).传感器对苯酚的测定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10-7~2.5×10-4 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测定了电极稳定性,将该电极用于地表水中苯酚含量检测,并与标准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作了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检测阿特拉津的酪氨酸酶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酪氨酸酶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了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该修饰电极上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阿特拉津在8.7×10-7~8.2×10-5 mol/L范围内,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328c(Atr)+4.414,相关系数为0.9934,检出限为5.4×10-7 mol/L(信噪比为3).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的酶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戊二醛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和牛血清白蛋白固定在直接生长于石墨电极基体上生长的碳纳米管电极表面,制备了可应用于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对农药甲基对硫磷、乐果、敌敌畏响应线性范围、检测限及相关系数分别为1×10^-8~l×10^-3mol/1,5.4×10^-9mol/1,0.9683和1×10^-7~1×10^-3mol/1,8.5×10^-8mol/1,0.9926及l×10^-8~l×10^-3mol/1,7.02×10^-9mol/1,0.9915。所制得的传感器稳定性,重现性较好,重现性达到了97.63%。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01.用微波辅助丝素还原法制备了丝素还原石墨烯(SF—GR),并用红外(FT—IR)、紫外(UV—vis)和透射电镜(TEM)对SF—GR进行了表征。然后以丝素同时原位还原的石墨烯一纳米金复合水凝胶包埋酪氨酸酶fTyr)制备了新型的有机相酶电极(SF—GR—NanoAu—Tyr/GCE),在纯氯仿中对呋喃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中,丝素水凝胶能较好的保持酪氨酸酶的生物活性,GR和NanoAu促进了电子在电极界面上以及水凝胶内部的电子传递,提高了酶电极的灵敏性。在没有另外添加水或者缓冲液的情况下,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与浓度范围为1.0×10^-8~1.0×10^-12mol/L的呋喃丹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10^-13mol/L。该有机相酶电极制备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适合于有机溶剂中微量农药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将双壁碳纳米管(DWCNT)和氧化石墨烯(GO)超声分散在Nafion的乙醇溶液中,滴涂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氧化石墨烯/双壁碳纳米管-Nafion复合材料修饰电极(GO/DWCNT-Nafion/GCE),可用于莱克多巴胺的灵敏检测。通过扫描电镜(SEM)对修饰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莱克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莱克多巴胺表现出了强的电催化氧化效应。在pH=7.0的PBS缓冲体系中于-0.3 V下富集120 s后,该修饰电极对莱克多巴胺浓度在1.0×10-8~1.0×10-6mol/L范围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5.4×10-9 mol/L。同时,该电极选择性良好,表明该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2-乙酰基-5-溴噻吩)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用于同时检测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C)和对甲苯酚(PC)。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HQ、CC和P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DPV峰电流与HQ、CC和PC的浓度在1.0×10-5~8.0×10-4mol/L,5.0×10-6~5.5×10-4mol/L和5.0×10-6~7.5×10-4mol/L范围内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限分别为3.0×10-6 mol/L,1.7×10-6 mol/L和2.0×10-6mol/L。  相似文献   

15.
以碳纳米管-氨基硫脲复合物为载体制成碳糊电极,该电极对铁离子具有选择性的Nernst电位响应,其线性范围为3.5×10^-7-1.0×10^-1mol/L,斜率为30.7 mV/decade,检测下限为1.0×10^-7 mol/L。该电极对Fe^3+的响应时间为15 s,其选择性良好,并能成功应用于Fe^3+的回收率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以1,3-二(4-邻羟基苯亚胺次甲基)苯氧基丙烷为中性载体制备了PVC膜Fe3+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Fe3+呈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近Nernst电位响应性能。电极斜率为21mV/dec,线性范围为3.0×10-5~1.0×10-1mol/L,检出限为1.0×10-5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将电极作为指示电极初步用于EDTA的电位滴定。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基于一种简单的金属铜配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铜(Ⅱ)(Cu(Ⅱ)DHBA)为载体的PVC膜硫氰酸根离子(SCN-)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在1.0×10-1~1.0×10-6mol/LSCN-浓度范围内呈现斜率为-59.5mV/dec的近Nernst电位响应,检测下限为9.1×10-7mol/L。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交流阻抗技术初步探讨了电极对SCN-呈现的选择性电位响应机理。该电极作为直接电位分析法的指示电极,成功运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