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新雷 《化工技术经济》1998,16(4):27-29,36
以热、电、煤气“三联产”工艺工业性试验装置为例,定量评价了该工艺干馏器部分的能量转换的效率,讨论了其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气站特有的危险有哪些?应如何防止? (1)煤气站特有的危险主要有着火、爆炸、中毒这三个方面。 (2)煤气站生产现场不允许抽烟和生明火,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物品,必须配备灭火器及消防栓。煤气发生炉及其附属设施必须在正压状态下运行。严禁在负压状态下运行,防止煤气倒流或空气进入煤气系统而引起爆炸。  相似文献   

3.
苑卫军  李建胜  李见 《佛山陶瓷》2010,20(11):31-34
本文就发生炉煤气站煤气放散系统及其规范设计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对煤气放散系统放散管通径和放散高度的合理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煤气放散引发的几个事故案例,对与煤气放散系统相关的设备及管道系统的安全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指出煤气放散系统对维持发生炉煤气站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煤气放散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规范设计应该受到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承钢钒化工厂回转窑燃料系统和燃烧系统的改造方案,阐述了发生炉煤气站的工艺特点和热煤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两段式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是一种热效率高、工艺流程短、调节灵活、环境污染小的煤气化技术,目前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本文着重介绍了威尔曼两段炉煤气发生站的主要设备性能,并对该煤气站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控制情况作了归纳,同时初步评价了该煤气站的主要经济指标.最后就如何消化吸收国外两段炉技术;如何针对国内现有煤气站情况,推广应用该炉型等方面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泉清 《煤化工》1995,(4):29-32
本文从民用角度主要介绍了发生炉煤气站工艺流程,讨论了煤气站的经济性、存在问题及对策,从而确定发生炉煤气作为民用煤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能量衡算与分析的方法对该厂重油气化炉系统进行能量利用情况评价,划出气化炉系统的能量损失,挖掘物质原料转化为物质产品过程能量合理的利用问题,探索提高气化炉系统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厂煤气站是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济南黄台煤气炉有限公司制造安装的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冷净煤气站,规模为两台D3.0Bz—Q型煤气发生炉,生产时两台同时开,没有备用炉,煤气站自2000年10月开始设计至点火整个工期近5个月,自运行以来,设备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下运行,现将我们在运行中的控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苑卫军  陈红英 《陶瓷》2010,(5):56-58
我国的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合理科学地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气化作为在中国应用较早洁净煤技术,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后仍然是工业燃料气化的主要煤炭气化供气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对发生炉煤气站在余热利用、煤炭和电力节约、提高气化效率、减少事故放散排放等方面强化技术进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发生炉水煤气反应,生产低碳煤气,使发生炉煤气站符合中国能源结构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延长其市场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水煤气发生炉煤气化工艺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振刚  张振勇 《煤化工》2000,(4):9-11,16
以往评价水煤气发生炉煤气化工艺的效率仅针对气化炉子系统的气化效率和热效率。然而 ,从能量转换和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 ,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在获取产品煤气的整个工艺过程中 ,投入的不仅是原料煤 ,而且还有生产工艺蒸汽的燃料煤及驱动风机、水泵等所消耗的电能。因此 ,为了能更科学、合理地反映该工艺的煤炭利用效率 ,本文建议采用针对整个气化工艺系统的气化过程总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 ,利用新、老指标对该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庞永超  韩中合 《化工进展》2016,35(Z2):75-79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大规模的能量存储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调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储气室作为系统中主要的储能设备,其特性对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储气室热力特性对AA-CAES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新型储气装置,建立实际、绝热、恒温3种储气室模型,并结合其他部件模型,对系统进行联合求解。分析求解结果发现,储气室绝热模型具有最高的储能效率,可以达到68.97%,恒温模型的储能密度最高,为2.4706 kW·h/m3,实际模型的储能效率和储能密度都较低;恒温模型下系统的性能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提高环境温度可以使储能效率上升,但会导致储能密度下降;改进的储气装置能够结合绝热模型与恒温模型的优点,使系统性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热盐水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刚  唐良广  黄冲  冯自平  樊栓狮 《化工学报》2006,57(9):2033-2038
将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在热力作用下的分解过程看作一个移动边界问题,在求解等温边界条件下水合物地层中分解区和未分解区(水合物区)温度场的基础上,推导出热力法开采水合物过程中开采热效率(用于水合物分解的热量与输入热量之比)和能量效率(开采所得甲烷气体的总热值与输入能量之比)的解析表达式.在相同水合物地层条件下,对比注入热盐水(采用NaCl溶液)和热水两种开采方法,得出热盐水中盐的浓度(简称盐度)对开采热效率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热盐水开采热效率一般在40%~70%.在开采温度300~450 K、盐度0~15%的条件下,热力法开采水合物的能量效率在7.4%~11.3%之间.  相似文献   

13.
The high‐sulfur gas sweetening process is energy consuming. To analyze its energy efficiency effectively, and look for ways to improve this process, a novel energy‐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yield‐energy‐selectivity and efficiency coefficient methods was proposed. First, the yield, energy, and selectivity a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o establish the yield‐energy‐selectivity evaluation model. Then, the coefficient and score of each indicator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proposed energy‐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actual high‐sulfur gas sweetening proces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actu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4.
李保军  贺高红  肖武  代岩  陈博 《化工进展》2016,35(10):3072-3077
针对炼厂气多目标回收工艺设计时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分离过程能效比的概念,将气体分离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变化导致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统一用电功表示,得到了分离过程能耗与产品回收量间关系的定量表示方法;以某厂炼厂气回收过程为例,比较了不同分离技术和不同分离过程的能效比。当产品氢纯度要求不高(≥97%)时,采用变压吸附(PSA)工艺的能效比较高(0.86),与膜分离工艺相比,提高了28%;当产品氢纯度要求较高(≥99.9%)时,采用膜分离-PSA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能效比(0.54),与PSA-膜分离工艺相比,能效比提高了40%。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过程的能效比可以用于评价不同分离技术或不同分离过程的能量效率,可用于指导不同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多技术耦合工艺过程的设计,能够为炼厂气回收工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煤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构建和开发了一套煤制清洁燃料过程通用能效评价系统。通过对煤制油工厂实际数据进行采集、归纳和整理,将实际数据录入系统,按照煤化工通用能效计算公式进行能效、能耗计算,并可将其中任意数据作为变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流程自由组态、能效计算与评价、专家知识库及诊断等功能。该系统可通过流程组态模拟不同工艺过程,结合各单元模块工艺参数和能效消耗数据,自动完成物料平衡、能效、能耗、碳排放等计算,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诊断和分析,给出节能参考建议。该系统可以应用于煤制烯烃、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和煤分级炼制等过程能效分析和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张泽娜 《广东化工》2012,39(6):327-328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蒸汽系统的节能是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的方法之一。文章分析了生产企业在使用蒸汽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介绍了蒸汽系统的各个环节该如何进行节能设计,从多方面入手,提高生产企业蒸汽系统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7.
邵炜 《广州化工》2009,37(7):194-195
通过对1,4-丁二醇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的改造,有效减少了现有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的尾气焚烧量,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燃气轮机与乙烯裂解炉集成技术的研究分析,探讨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应用此技术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Wei Han 《Fuel》2011,90(1):263-271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at implements mutually beneficial use of natural gas and coal. In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fossil fuels are usually directly burned with air to convert the chemical energy to thermal energy for power generation. In combustion processes, about 30% of exergy of fuels is destructed,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irreversibility of combustion processes has larg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plants. The new system attempts to use chemical exergy of fuels before combustion through coordinated use of coal and natural gas. First approximate 60% of coal is gasified in a gasifier with air and steam as oxidant, then, the unconverted residuals (char) and natural gas are utilized syntheticall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har-fired reforming to generate syngas, in which the combustion of char will drive the methane/steam-reforming reaction. The fuel gas from the partial gasification of coal and syngas from char-fired reforming are mixed together and fed into a combined cycle for power generation. As a result, the overall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new system is about 51.5% based on the current turbine technologies and the net thermal efficiency of coal to electricity of the new system can reach near 48.6%. The results obtained here may provide a new way of using coal and natural gas more efficiently and econom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