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空纤维超滤膜净化长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滤膜净化长江水过程中净化水水质和过滤性能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操作压力和不同反冲周期的条件下,膜通量和产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出水水质良好,产水量较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
运行条件是影响超滤膜过滤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以东江水源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恒定水头和恒定通量2种过滤方式对浸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恒定水头和恒定通量2种过滤条件下,超滤膜对颗粒物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恒定水头过滤引起的不可逆膜污染比恒定通量过滤条件下严重,通过选择合理的膜通量和清洗方式,采用恒定通量过滤可使膜系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超滤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滤技术作为膜分离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有机物等杂质,达到反渗透进水的水质指标.文章比较了活性炭过滤和超滤在预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超滤膜因其透水性能好、截留性能较高,同时满足进水水质状况较差、处理水量大等状况,而替代传统活性炭过滤,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电厂化学水处理顸处理系统中.同时因超滤装置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维护好超滤膜,不仅保证系统运行正常、同时以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过滤面积0.11m2的陶瓷膜,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实验,研究不同膜渗透通量、反冲方式、反冲周期及反冲时间下的实验结果,依据总产水量(V1)、净产水量(V2)、产水回收率(η)和能耗四项指标,得出最优操作条件.对产水水质的检测结果为:产水浊度低于0.05NTU,浊度去除率达90%,产水SDI15值为2.5,满足反渗透系统进水要求.膜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条件下进行酸碱交替清洗,膜渗透通量恢复效果高于其它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预处理与浸没式超滤膜集成工艺的出水水质以及预处理对膜污染的影响.方法 以松花江水源水为试验原水,用浸没式超滤膜对原水进行过滤,并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进行分析.结果 混凝、PAC-混凝、污泥回流、炭泥回流四种膜前预处理均可提高超滤出水水质,炭泥回流对膜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原水中浊度、DOC、UV254、CODMn、BDOC和THMF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40.7%、44.4%、55.9%、83.6%和59.5%.在长期的周期性膜过滤过程中,预处理不仅可以明显降低膜运行的TMP,而且可以降低不可逆膜污染,从而有效延缓膜污染.结论 四种预处理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膜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其中炭泥回流对膜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且可以更好地减少不可逆膜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不同的过程参数(包括膜截留分子量,操作压力,流量,操作方式,预过滤)对膜通量及渗透液水质的影响.经超滤后废水的色度和COD值均有明显降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对膜清洗进行了初步研究,合适的清洗剂是0.8%EDTA(用碱调至pH=10.0).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处理对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试考察了砂滤、纤维过滤、混凝-砂滤以及混凝-纤维过滤预处理与超滤膜工艺联用对受污染水中波长为254nm的紫外吸光度A_(254)和DOC的去除效果,并与直接膜滤工艺进行比较,探讨不同预处理对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预处理均可明显改善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与直接膜滤相比,采用砂滤、纤维过滤、混凝-砂滤以及混凝-纤维过滤预处理,可使超滤膜出水中A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6、7、23及14个百分点。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7、14、27及19个百分点,其中混凝-砂滤-膜滤工艺在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其他工艺,采用混凝-砂滤作为超滤膜工艺的预处理方式对提高膜处理效率及防止膜污染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快滤池的传统滤层改造为均粒石英砂滤层,为的是改善滤池的工作性能,提高产水量.方法采用均粒石英砂滤料,粗粒石英砂滤料及常规石英砂滤料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粒径与过滤周期、滤速、反冲洗强度、反冲洗时间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均粒滤料与非均粒滤料相比,滤速提高15%以上,过滤周期提高13h以上,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时间变化不大.结论均粒滤料的过滤性能优于非均粒滤料,将常规石英砂滤料更换为平均粒径相同的均粒石英砂滤料,能够延长过滤周期,提高产水量,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超滤膜物理破损压力衰减监测的有效性,对破损后膜出水水质的变化和膜内压力的衰减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借助医用探针在超滤膜上制造破损点(单个扎孔破损率A=5.46×10-6),发现随着破损率由0增加到5A,超滤膜出水的UV254和DOC仅分别增加24%和26%;出水浊度由0.100 NTU增加到0.290 NTU,但绝对值依然很低,难以反映超滤膜破损的程度.超滤膜急性物理破损时,膜内压力则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即便破损率仅为1A时,55 k Pa的压力仅66 s就降至零点.因此,以压力衰减监测作为超滤膜物理破损的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评价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接触实验表明,粉末炭与超滤膜的短期接触(45 d)不会造成超滤膜的慢性物理破损,不会影响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适的阈通量是超滤膜在城市水处理工艺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过滤原水、混凝水、沉后水和滤后水,通过通量循环法求解不同水质的阈通量,分析不同预处理对阈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的有机物和浊度高,不可逆阈通量为11 L/(m2·h);通过混凝沉淀沙滤后,不可逆阈通量大于55 L/(m2·h).过滤沉后水和滤后水的阈通量相似,建议在沉后直接安装超滤设备.  相似文献   

11.
从水表的质量、现场安装条件、水表口径选择、管道水质等因素,分析了误差变化规律,研究了水表误差变化机理,并从合理选型、加强质量检验、正确安装、改善水质、对水表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变化跟踪考核、加强水表强制检定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所应采取的措施,控制其误差变化,为准确计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实际水处理中复杂水质条件对臭氧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用实验室模拟水质的研究方法.在去离子水配制的溶液里加入少量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的,以及用自来水、地表水配制2, 4-二氯苯氧乙酸(2,4-D)溶液,检测反应过程中的2, 4-D、氯离子、过氧化氢浓度,讨论水质特性对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地表水、硝酸钠等能提高2, 4-D臭氧氧化速率,增强2, 4-D的脱氯效果;氯化钠等具有抑制作用,降低脱氯能力;硫酸钠对反应速率基本无影响.2, 4-D臭氧化可产生过氧化氢,水质可改变溶液中过氧化氢浓度,影响过氧化氢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指标的非线性动态软测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稳定可靠的水质在线分析仪表,污水处理厂很难实现实时水质闭环控制和操作优化.通过选择污水过程中容易获得的进水流量和水质、溶解氧浓度、曝气氧量等辅助变量,提出一种基于PLS的多变量非线性动态多模型软测量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有源自回归(Auto-Re-gressive with extra inputs,ARX)模型与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方法识别操作工况,在不同操作工况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NNPLS(Neural Net Partial Least Square),建立多个非线性子模型拟和系统全局非线性.所提方法应用于某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组分浓度软测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多变量出水水质指标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线性PLS模型.  相似文献   

14.
水在发酵面团制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在发酵面团中用量仅次于面粉,其作用举足轻重:面团中面筋的形成、淀粉的膨胀糊化离不开水;酵母的生长繁殖以及在酶的作用下的一些生化反应也需要水的参与;面团的硬度和温度要通过水来控制;制品的成熟及良好的口感的形成,水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同的水质对发酵过程也有很大影响。充分重视水在发酵面团制品中的这些作用,有利于控制发酵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Aimed 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absorption and the scattering of photons in the water, the process of sim-ulating by Monte Carlo method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lope distribution of wavy surface of water, the dis-tribution field of underwater laser is simulated, and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field of laser through wavy surface in two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laser in the seawa-ter at the same depth with different water qualities and in the seawater at different depths with the same water quality are computed.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to the design of airborne oceanic lidar.  相似文献   

16.
化学清洗废水是指工业领域去除生产设备金属表面因安装或运行过程形成的污垢而产生的废水。水质因清洗对象、清洗方式和清洗剂的不同而复杂多变,并且处理困难。通过对实际酸、碱清洗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清洗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并提出了废水处理的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块站污水处理量为4000m3/d,设计水质达标级别B3级,采用沉降-除油-过滤的重力三段式污水处理工艺.从目前运行情况看,仍然存在着水质达标率低、处理后水质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对该站工艺流程的分析研究,发现工艺流程不完善、药剂性能不稳定、污泥无法解决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水质达标的基础,及...  相似文献   

18.
基于煤储层注CO2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机理, 从实验模拟研究和现场出发, 总结和分析了注CO2 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 影响因素主要有煤质条件、 水和CO2 的注入压力及注入速率。煤质条件中的矿物、煤层中的水因其种类、 含量及分布特点不同而影响注气过程, 在煤中无外来水源补给的自由水状态下, 煤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越高, 煤层气采收率越高; 注气压力越大, 煤层气产出的渗流通道越好, 在一定时间内甲烷脱附率随着CO2注入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 煤质条件的权重系数为0. 5 5, 在注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降雨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降雨过程中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分析,研究了雨水中污染物来源及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径流雨水中SS、COD、NH3-N、TP均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其中SS、COD、TP主要来源于径流过程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NH3-N主要来自源于降雨对大气的直接淋洗;径流雨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稳定;雨水径流污染物SS与COD、TP、NH3-N的相关性较强,说明污染物质多以SS形态存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雨水处理的关键是去除雨水径流中的SS.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质供水的区域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水量的水资源配置无法体现水资源在水质方面的区别.分质供水在我国已经起步,但还没有广泛推广.因此建立基于水质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