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储层构型表征是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由于辫状河沉积机制复杂,砂体叠置关系多样,致使其内部构型模式复杂。针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在野外地质解剖、测井曲线识别、探地雷达分析以及室内模拟实验等多方面均已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依据储层构型层次界面分析法,辫状河储层构型共划分出6级储层构型单元;其中主要的储层构型研究对象为3级和4级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内容为辫状河沉积体系中单砂体的沉积模式、构型参数表征,心滩内部增生体与夹层的发育模式及构型参数特征。辫状河储层构型主要受构造运动、河水能量、气候条件以及沉积基准面变化4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集油田阜宁组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确认该组储层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结合该区物性特征和铸体薄片资料,对该区储层沉积相、岩石类型、孔隙类型等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集中分布于阜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在Choquette和Pray提出的孔隙空间成因分类体系基础上,对该区孔隙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和成岩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含煤层系一般井段长,层数多,单层厚度薄,需要组合层系进行开发。通过对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分析,提出了煤层气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认为一套层系的煤层厚度下限为5 m,井段长度上限为371.3 m;不同煤层应属于同一压力体系,层系内的煤层厚度要稳定,并有一定的面积,投入开发的煤层与相邻的富水层之间要有稳定的隔层隔开,同一层系内的煤层其解吸压力应该相近。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为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出砂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出砂状况,结合矿场实际资料,通过对出砂机理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弱胶结粉砂颗粒的迁移、高温蒸汽的作用和压力的影响是造成出砂的主要原因:储层的成岩程度、沉积微相、原油性质和油井的构造位置是影响出砂的主要地质因素;注采参数、射孔方式和汽窜是影响出砂的工程因素.该项研究为浅层稠油油藏热采出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对陈堡油田阜一段和阜三段2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大孔隙喉道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而渗透率并不完全决定驱油效率,孔隙和喉道的均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油层的驱油效率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油层改造、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新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集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对泌阳凹陷新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划分和微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模式和油气储集性能的研究。研究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是该区最好的油气储集体,其它微相依次为辫状河道、浊积岩、前缘席状砂和决口扇。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学计算法,结合韩城矿区实际生产数据,探讨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横向上矿区西部的最小水平应力值一般大于东部,纵向上应力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应力增加,煤体结构向糜棱煤转化,煤储层渗透能力减小。韩城矿区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以小于0.47为主,稳产期日产量随着差异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地应力等值线图与煤层气产气量等值线图在平面上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煤层气开采理论中关于水在煤层气吸附、解吸中的作用所存在的争论,对煤储层孔隙中的气水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根据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大小差异,划分了3种孔隙下的气水分布模式,并探讨了其对煤层气产出机理及煤层气注CO_2增产措施的影响。指出了相态转换部分过程机理理论及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通过对杨家坝油田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矿场测试资料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滩坝、河口砂坝微相中,其他砂体剩余油分布较少;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面积较大的主力油层、漏射的非主力油层以及厚油层的顶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