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芯棒是轧管必备的工具之一,有着比较复杂的生产工艺。描述了目前国内芯棒淬火的现状、介绍了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设计芯棒淬火设备的背景、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对失效后的H13芯棒进行SEM、金相及力学性能分析,并与未经使用的相同热处理工艺的H13芯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主要有2种裂纹(热疲劳裂纹及机械磨损裂纹)导致芯棒失效,并且有基体氧化伴随着裂纹的产生;失效芯棒边部碳化物粗化,马氏体回复,硬度降低,且越靠近表面,硬度降低越明显;强度降低是芯棒1表面过早出现热裂纹的主要原因,而韧性不足是机械磨损裂纹深度较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NC50钻杆接头产品开裂机理进行研究.裂纹形貌分析表明,产品裂纹从外壁开始起裂向内壁扩展,裂纹距离外壁深度13.7 mm,主裂纹与外壁保持垂直;微观分析表明,裂纹起裂点附近存在链状分布的Al2O3和钙铝硅酸盐,裂纹末端存在氧化层.结果表明,NC50钻杆接头开裂属于冷速过快的淬火开裂,调制热处理过程中淬火介质使用不当,使得淬火冷却速度过快,产品在外壁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产品坯料在外壁附近存在Al2O3和钙铝硅酸盐等夹杂物,降低了产品外壁承载能力,促进了淬火裂纹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子显微镜、金相组织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55Cr3钢汽车稳定杆矫直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杆在其端头压扁冲孔时因加热温度过高产生了过热组织,导致在其后余热淬火时又产生表面细小淬火裂纹;稳定杆在矫直时以细小淬火裂纹为源发生一次性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相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60Si2Mn弹簧脆性断裂的形貌特征及原因,认为原材表面缺陷和淬火裂纹是引起60Si2Mn弹簧断裂的主要原因。对脱碳层及氧化质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弹簧的裂纹来源于铸坯表面缺陷。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工艺不当,也会使弹簧内部产生大量裂纹,形成脆性断口。  相似文献   

6.
42CrMo圆钢在加工成贯通轴过程中发现裂纹,采用ARL3460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2CrMo贯通轴试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2CrMo贯通轴裂纹为试样在感应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7.
对2205双相不锈钢连铸坯进行了高温淬火实验,采用不同金相腐蚀方法对淬火试样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发现在其金相组织中均存在较明显的微裂纹。经分析发现,在淬火过程中因奥氏体和铁素体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热失配应力增加了试验后试样内残余热应力,较大的残余热应力在金相腐蚀过程中诱发了微裂纹;并理论上计算了热失配应力单独作用下淬火过程中微裂纹产生的临界淬火温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42CrMo圆钢在加工成轴轮套过程中,镗孔时发现裂纹,采用ARL3460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2CrMo轴轮套试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2CrMo轴轮套裂纹为试样在调质过程中,由于淬火内应力过大产生沿晶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9.
采用ARL3460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45圆钢齿条裂纹样进行分析。由化学成分及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齿条裂纹属于沿原奥氏体晶界形成的沿晶裂纹,是在加工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淬火工艺不当产生的淬火内应力过大而形成的沿晶裂纹。由此得出结论:要生产质量合格的齿条,应合理地控制好淬火温度并严格控制好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65Mn盘条绕制螺旋弹簧过程中边部出现微裂纹和热处理时中心出现纵向开裂的现象,采用断口宏观及微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对裂纹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试样中边部的异常组织(莱氏体、网状渗碳体、流变组织)、表面缺陷(结疤)是造成65Mn盘条拉拔成型开裂的主要原因;中心出现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时工艺不尽合理,导致淬火马氏体组织析出,形成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