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Planning》2021,(1):79-85
面对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先进制造业创新环境变化很大,创新难度急剧增加,迫切需要企业寻求外部资源,通过集群企业间广泛合作来开展创新和技术攻关(即协同创新),以实现价值共创并分担市场风险。然而,目前尽管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但集群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创新动力不足,存在重集聚轻协作、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紧密、创新路径选择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创新绩效。为明确集群企业协同创新关键路径,提高集群企业协同程度与创新绩效,以常州市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创新外部环境、集群企业创新学习能力、集群企业间协同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集群协同创新绩效,且集群企业创新学习能力在集群协同创新外部环境与集群协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需要从环境治理机制入手,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来调节协同创新环境;从知识治理机制入手,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来统筹协调集群企业开展学习活动,促进集群企业整体或局部知识创造;从信息治理机制入手,解决集群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集群资源或能力的差异性,确立持续竞争优势;从关系治理机制入手,通过硬性规则、软性协定、柔性协定为集群企业协同创新提供动力;从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入手,处理好集群整体目标与企业个体目标的关系,在确保企业个体获得合理收益的同时实现集群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风险管控机制入手,推动集群在产业链层面、技术链层面、价值链层面的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2)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知识创新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强有力地推动了集群知识创新。借鉴生态学中群落的概念,基于竞争与共生两个方面,对集群知识系统中的创新活动进行了模型分析。得出结论,集群企业应以一种合作共生的心态来面对知识创新,充分发挥知识溢出的作用,将有助于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发展创新集群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强中美创新集群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对中美两国典型创新集群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美创新集群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推动我国创新集群快速发展,建设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有必要加强与美国一流创新集群的合作,在创新人才、创新中介、创新产业、创业型大学和创新政策体制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研究创新集群有对提高国家竞争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创新集群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而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复杂开放的系统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文章首先阐述了耗散结构形成条件,在创新集群的研究中引入熵的概念,并分析说明创新集群是一个耗散结构;然后对创新集群中的正负熵流进行了分析和诠释,构建出创新集群的熵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建造师》2008,(6)
集群创新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在集群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集群内的企业创新优势的缺乏以及集群内部创新文化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集群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其对集群企业获取创新升级优势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创意生成、创意开发、创意保护为脉络,详尽分析了集群企业在利用创意获取创新升级优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并提出集群企业必须激发个体生成创意的积极性,将创意知识化涉及的资源从业务层面上升至战略层面,实现创意知识化表达后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大规模工程项目集群管理,立足于工程总承包实践创新,从项目管理机制、组织建设、施工图设计深化与优化,以及在质量、安全、技术、文明、绿色等全过程管理中,创新形成了超大规模工程项目集群管理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为建筑企业建立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创造性、前瞻性的集群项目综合管理理论,有效引领建筑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推动新发展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网络 “涌现”现象的产生、来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具有非平衡性、多主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的产业集群创新联盟网络的创新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创新体系理论出发,以深圳市为例,对城市创新体系的演进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以本土企业为主体,增强城市区域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随着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的发展,集群企业为了寻求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间不仅越来越需要采用纵向合作策略,也越来越需要采用横向合作策略。利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汇集式集群价值链中上游企业之间不同形式的合作定价对价值链及相关企业运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四种情形下的博弈均衡结果,为集群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策略提供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11.
马泽琛 《城市建筑》2014,(33):90-90
创新能力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核心。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强管理创新,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做大做强企业发展。本文阐述了加强管理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思路,旨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力是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三大环境力之一。本文基于文化、文化力和企业文化力的文献回顾,提出文化治理是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作用的最高层次。基于此,将其划分为企业精神文化力、企业制度文化力、企业行为文化力和企业物质文化力四个层次,并构建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为了有效测度文化力对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效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四种文化力权重,然后以DEA 为中心模型提出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效率评价模型,并以项目偏差思想为基础构建效率波动分析图寻求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文化力指标之间的效率差距。建筑业企业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度建筑业企业价值创新的文化力效率。  相似文献   

13.
吴扬  张澍扬 《安徽建筑》2007,14(2):113-114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论述了目前阻碍我国建材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建材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之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瑜 《城市建筑》2014,(8):398-39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管理与创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我国铁路施工企业科技管理体制现状、加强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必要性及加强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建议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环境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建筑业企业保持其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匹配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内涵,构建了创新系统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系统进行测度,表明协同模型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针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不确定和风险环境复杂的特点,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序关系法对指标赋权,结合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值。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单一性和主观性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水泥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的数学思路和模型建立。依据河南省十家水泥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各指标初始数据,采用该模型运用数学软件MATLAB编程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得指标的相关矩阵、特征值和贡献率;计算出十家水泥企业的科技创新绩效得分,对各水泥企业的科技创新绩效得分进行了排序。提出了在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开展水泥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明荣  王树恩 《中国园林》2012,28(2):118-121
在知识创新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于员工激励的制度体系的构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分析基于知识创新的大型园林企业激励体系构建的目的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基于知识创新的大型园林企业激励体系的具体构成与总体结构,就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企业的激励体系由企业文化、经营者能力与人际关系、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设置、薪酬管理和员工发展6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如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忠义  张建康 《山西建筑》2001,27(2):113-113,139
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如何创新,从创新的紧迫感、企业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求胜的法宝,并提出一项优秀的创新成果可以使一个企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