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周婧琦 《中国食品工业》2023,(2):108-109+58
创新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创造力、开拓性强且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创造性贡献的优秀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高职食品专业,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与创新创造力。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革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有的模仿式教学,组织综合性强的创新型试验。这不但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力,还有利于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学校势必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针对此,本文围绕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核心课,互联网技术结合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趋势。基于多年来食品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发现,以学为中心,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区域特色、开放实验室及校企合作等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是"互联网+"时代下农林院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课程考核体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培养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构建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食品新产品开发过程经历创新、评估、开发、进行等阶段,其中创新思维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了食品新产品日后能否在市场中成功,并且也是食品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形成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创新的产品概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食品物流、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对物流类专业人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文章围绕食品物流专业群建设中与食品物流产业链发展“不匹配”、与食品物流产业提档升级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不匹配”、与食品物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急需的支撑要素“不匹配”的共性问题,结合调研数据,通过“三业三体四协同”的食品物流专业群建设及培养模式研究,构建提升食品物流专业群内涵建设路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培养适合食品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支撑物流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探讨创新教育在染整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具体实施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出适合纺织染整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从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体会三方面对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主体需要不断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引导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并探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评价体系,以期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食品行业的创新来源于食品领域人才的创新。本文在明确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新时代食品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先,通过探索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进行创新模式的全方位构建;其次,通过专业技能的全链式培养,加强人才发展的深度;最后,通过知识体系的多维度塑造,拓展人才培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10.
汪群 《食品工业》2021,(1):I0038-I0038
在创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出实践创新型综合人才,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专业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要结合食品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性质、特点和市场对食品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的超高速发展,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日益突出。食品专业人才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才,其培养工作更是受到了行业的重点关注。以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例,一方面,创新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掌握食品生产、制作、质检等必备技能,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创业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食品行业与市场的快速变化,进而辅助其做出更具有建设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淮阴师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考核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课时调整、考核方式提出改革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探索食品科学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应用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食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重科学轻工程的问题,为培育新时期食品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工程人才,以新工科的全新视角探索食品工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在食品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食品物理类课程群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的支撑作用,以物理类知识体系为主线,从基础物理、工程物理、应用物理三个层面打造食品人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食品产业优质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智力资源融入产业创新与创业的机制,激活产业与高校之间共同创新、融通育人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为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通过与未进行教学改革的食品专业学生的比较,说明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加深了学生相关课程的理解,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良好实验课氛围,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食品专业人才,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从2006级食品专业本科生开始,在"食品导论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名师系列讲座"的教学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根据食品科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专业新生的思想特点,本文阐述了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以及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情操和能力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食品专业的改革,主要是加强校企交流合作、设计特色授课方案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技术性食品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食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和学生自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点探讨了食品类专业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省级示范中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重点实验室、校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校企共建实践平台为支撑,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创新构建多层次食品专业工程技术型工程人才立体联动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践基础和专业基础,更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并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通识教育与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知识传输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造脑得到充分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确立一种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采用合作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如何以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创新型人才,已然成为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重要任务。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开展创业教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思维逐步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构建学科交叉与实践应用结合、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