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过程中,高密度建站面临的无法获取足够最优站址的问题,本文通过将无线通信技术、无人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相结合,提出在空中布设智能运动型基站,构建空中智能移动通信网络的思路。文章在详细阐述空中智能移动通信网络中智能运动型基站、基站蜂巢、智能云平台等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网络架构的通信流程,并对关键技术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程焱  聂在平 《电子学报》2007,35(12):2417-2420
提出了一种用于MIMO系统基站的寄生振子开关八木分集天线.采用寄生振子开关八木天线阵列组成基站分集天线系统.该天线系统充分利用基站空间,在Z向进行组阵以获取阵列增益,在水平面则利用天线方向图的可重构性来进行方向图分集.通过MIMO通信平台的外场测试,得到了多天线系统的误码率的实验数据,说明了该基站天线的确具有提高信道容量、降低误码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SCDMA无线接人技术,是通过使用智能天线、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实现连续序列扩频码分的多址无线接人技术。无线基站系统是SCDMA系统的前端设备,它一方面通过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实现与各种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另一方面则通过E1数字中继链路连接到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核心网络的通信连接。SCDMA基站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利用升空载体作中继通信平台,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多个地面台(站)之间的远距离通信,是大区域覆盖和“动中通”的最佳通信方式。有人认为空中平台通信是继六十年代卫星通信、八十年代蜂窝通信之后,移动通信新的里程碑。空中平台通信发挥了卫星通信和蜂窝通信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一些缺陷。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空中平台通信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按载体的升空高度,可分为对流层和同温层两类通信平台。一、空中平台通信的发展概要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使用系留气球吊升长波天线与远洋舰艇通信。六十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国将系留气球作…  相似文献   

5.
李跃 《电讯技术》2020,(2):174-180
针对由卫星通信网络、地面移动网络以及空中飞行平台所组成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Hybrid Satellite-Aerial-Terrestrial Network,HSAT)下行链路的系统吞吐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地面基站选择及功率分配算法。在这一网络中,空中飞行平台需要地面基站为其进行中继通信。因此,地面中继基站的选择和功率分配决定了系统的吞吐量。所提算法为了取得对系统吞吐量更好的优化效果,将优化系统吞吐量和满足约束条件建模成两个优化目标,通过设计特有的迭代选择过程使地面基站选择和功率分配不断优化。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用户最低通信需求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以相控阵天线为代表的下一代通信基站天线正在向着高频段、高增益、高密度、高指向精度方向发展,机械结构因素对通信系统信道质量的影响与制约越来越明显、机电耦合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有效保证复杂环境下5G/6G通信容量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通信基站相控阵天线的机电热耦合问题,建立了融合阵元位置偏移、姿态偏转及温度分布等因素的基站天线信道容量机电耦合模型,可据此快速评估射频器件发热环境下通信指标退化情况;构建了阵列天线电场强度与信道容量对阵元随机位置误差的灵敏度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工作条件下各阵元随机位置误差对通信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对通信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技术被广泛研究。通过对基站天线的电调技术、极化技术、宽带技术、阵列天线多频技术和基站天线小型化技术等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分析了这些关键技术在工程上的实现方法与措施,总结了这5个关键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在基站天线下一步的发展中,需要将多个关键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阵列天线多频技术和基站天线小型化技术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贺子健  艾元  闫实  彭木根 《电信科学》2017,33(10):65-70
无人机搭载通信设备升空作为空中基站,具有灵活机动、部署迅速等特点,合理地部署无人机基站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的覆盖与容量。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相比,无人机通信网络性能不仅受到无人机基站部署密度的影响,还与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有关。通过搭建无人机通信的系统级仿真平台研究了不同场景下无人机通信网络中各参数对网络容量与覆盖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无人机密度增加,会提升网络容量及覆盖;相同无人机密度下,网络容量随着无人机飞行高度增加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型基站通信设备体积大而笨重、硬件改造困难,容易给工作带来问题。文章结合OAI开源系统和通用软件无线电设备,在计算机上建立了4G-LTE软基站(eNB)、软终端(UE)以及在空中接口的eNB和UE上下行链路系统,用Iperf测试软基站稳定性和空中接口的传输速率,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重点分析。文章为研究LTE软基站和其他相关技术以搭建了一个简便快速的平台,具有很强的灵活参数配置性,该结论将为研究软件无线电LTE的软基站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基站架构也不断演进。详细介绍了传统基站、分布式基站、有源天线基站的架构,对比了其优缺点,说明了演进到有源天线基站的必然性。针对有源天线,明晰其概念,给出了设计思路,探讨了其技术优势。有源天线可通过波束成形覆盖更多小区,完全可满足未来低能耗、低成本绿色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要求,将成为基站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蒋克勇 《移动通信》2002,26(10):79-80
1 前言 在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基站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干扰也日益严重,城市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天线是移动用户和基站之间联系的纽带,而天线辐射性能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移动用户的通话效果,甚至影响到整个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因此,基站天线的好坏对优化移动通信网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线选择的关键参数 基站天线如同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触角,在通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基站天线时关键要参考以下的一些参数: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UAV)中继平台具有机动性好、成本低、易于部署等特有优势可有效解决通信孤岛问题并提升无线网络的连通性及通信质量,满足多种通信业务需求.该文提出了利用无人机作为空中移动基站进行无线中继,建立远处基站与卫星的连接,从而实现星空地一体化的通讯保障,我们讨论了卫星轨道所隐含的操作约束条件,以及对无线电链路作了链接预算分...  相似文献   

14.
单纯从技术角度考虑,传统网络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基站与天线布设的新需求。运营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要求,不断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基站和天线不断增多,其中大部分基站在建设时只是从技术角度考虑如何满足通信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意识的提高和变化,传统的天线安装方式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天线与环境的和谐问题,以及美化材料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馈线和走线架的美化方案等,提出了在不同环境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基站天线的结构组成,接着将影响基站天线互调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归类为13种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举出实际案例和解决思路,最后归纳了基站天线互调测试系统搭建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基站天线的结构组成,接着将影响基站天线互调的因素进行梳理,归类为13种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并举出实际案例和解决思路,最后归纳基站天线互调测试系统搭建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提供通信保障服务,各运营商要求覆盖更全面、更加无缝衔接。全国各地都在大张旗鼓搞现代化建设,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张,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密集城区,基站共站址建设的情况使天线布放非常密集,往往一个楼面放置多类天线,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的美感,在电气化的今天,也让人们心中对电磁辐射的阴影挥之不去,通信基站的美化,尤其是天线的美化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18.
移动基站建设是为人们提供良好通信基础的重要途径,在移动基站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提高基站的维修和运行成本,同时提高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文章对通信基站建设以及基站的天线分布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站天线常采用赋形技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减小对邻区的干扰,但采用赋形技术会导致天线的增益下降,通过方向图积分方法来计算和评估赋形天线的增益下降,计算过程复杂。介绍了一种通过分析基站天线接收信号过程中馈电网络功率合成的方法,只需几步简单的运算即可得出赋形基站天线的增益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20.
1、天线的分类 针对我国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的需求,为了对设计、生产、选型及测试进行指导,行业制定了基站天线的标准:YD 1059—2004《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