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碳器可除掉反渗透出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减轻混床强碱阴树脂的负担,有利于混床除硅,提高混床的周期制水量和出水水质,减少再生用碱量。但是混床在工程设计中也存在设备本体较高,自重较重。如在反渗透加混床工艺中在反渗透出水的储存水箱上部加设除碳器的话,额外增加水箱间顶板高度约2m左右,大大增加了土建造价。本文主要根据我公司在山东某干熄焦项目上化学水处理工艺中采用的原水进水水质分析,探讨加装除碳器后的必要性。从原水水质层面分析解决是否在化学水处理中设置除碳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化工有限公司化学水装置中混床再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比巧妙利用了三维空间,最终确定在原有喷射器正上方增设一套混床专用喷射器,投用后运行效果良好,不增加占地面积,操作方便,其思维方式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依据轻油制气装置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混床的再生步骤,文章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对混床再生过程作一些调整,并在技术、经济、节能效果上与调整前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流行于热电行业的反渗透加混床和一级复床加混床水处理工艺各自的特点,探讨采取可编组式水处理脱盐流程对具有相同或相近出力的不同制水系统进行改造,增设联络管路和相关联络阀门,配置变频器调整相关水泵扬程及流量的改造方案,实现不同工艺流程编组,使即有的水处理设备能够适应原水水质波动,达到稳定制水系统运行,提高产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减轻环境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全膜法”与离子交换水处理工艺运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膜法"工艺和一级复床 混床的离子交换工艺的水耗、电耗、药剂消耗等运行成本进行分析对比,澄清对"全膜法"工艺在性能上和概念上的模糊认识。认为在一定的原水水质条件下,"全膜法"工艺的总运行成本大于离子交换工艺。其水耗成本和电耗成本要高于一级复床 混床离子交换工艺,但在药剂消耗成本上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在唐钢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工程中,预处理采用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深度处理采用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混床工艺.工程投产后,以工业废水和城市中水替代地下水作为水源,为冶金企业节水和废水利用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深圳赛格日立彩色显示器件有限公司EDI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现有的复床和混床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DI工艺的运行更稳定,出水水质更好,且具有操作简便、生产过程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某化肥厂水处理装置采用混合离子交换器生产精制水,针对现存的阴阳双层离子交换树脂交叉污染问题,在不改变设备结构及工艺的前提下,采用三层混床技术将阴阳离子树脂彻底分离,有效消除了交叉污染问题,再生次数减少,混床运行周期平均延长到10 d,周期制水量由原来的3.02×104 m3提高到4.32×104 m3;再生酸碱消耗量、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都得到了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疆黄山东铜镍矿床成矿类型属于岩浆熔离—贯入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矿床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成矿岩体微量元素明显具有Nb、Ta的负异常,指示岩浆源区经历过地壳物质的混染;δ18O同位素值显示出岩浆经过混染作用。矿床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原始岩浆,遭受了地壳俯冲物质的混染,经后期熔融、结晶分离成上轻下重的熔体,经多次上侵—贯入,形成不同的岩相带和稀疏浸染状、致密浸染状以及块状矿石,即现在出露的富含铜镍的镁铁—超镁铁质矿体。这一模式的建立希望能为该区进一步寻找和深入研究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矿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成  周旭林  赵芳芳  周厚祥  刘正军  方琴 《矿产勘查》2020,11(10):2157-2162
为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利用,文章以矽卡岩型铁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矿床矿石化学分析、选矿试验及矿山实际开采利用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矽卡岩型铁矿床伴生矿产特点,将矽卡岩型铁矿床分为铁-铜-硫(钴)型和铁-锡(钨、钼、锌)型两种共伴生矿产组合类型,并结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对铁矿床伴生的Cu、Sn、S、As 4种组分的综合评价参考指标提出了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路小丽  耿同升  韩昭  张云贺 《矿产勘查》2023,14(11):2094-2105
河南省济源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具备优越的铜矿床成矿条件且铜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济源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铜矿(床)点分布、成矿控制条件、矿床类型及成因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包括斑岩型铜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火山沉积再造型铜矿、热液型铜矿等4种主要铜矿床类型成因及找矿标志,并初步构建了不同类型铜矿床相应的找矿模型,以期为未来该地区铜矿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信号流图法研究混联行星轮系传动特性参数的灵敏程度和调速特性。依据信号流图法的简化规则,建立XP型和P X型混联行星轮系传动特性的信号流图模型及计算模型。采用微分灵敏度法,分别对构成混联系统中的封闭轮系和行星轮系的传动特性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得出混联轮系的参数敏感区域及灵敏程度。采用单参数和多参数结合法,对XP型和P X型混联行星轮系的调速特性进行分析,得出XP型轮系传动的调速速率与相关参数变化具有高度耦合性,而P X型轮系的调速速率与相关参数变化具有单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印胜伟 《供水技术》2008,2(3):44-46
以仪化热电厂出现的阴床中混入阳树脂为例,介绍了所采用的对混床补加新的阳树脂,对水质恶化的阴床更换新的阴树脂,并维修其进水装置、更换损坏的不锈钢绕丝支管等处理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阴床中混入阳树脂对出水水质的不利影响.该厂的经验对同类水处理系统处理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257-259
通过对广东大顶铁矿田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总结和探计了该区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经研究表明,该区钨锡矿床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铁矿床为海相沉积-热液改造型变质矿床,铅锌银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涂恩照  戴帅军  王夏 《矿产勘查》2018,9(5):887-893
河南省新蔡铁矿田练村铁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赋存于新古代太华群铁山庙组地层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条带石英磁铁矿和角闪磁铁矿。文章根据铁矿石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特征及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探讨练村铁矿床成因。矿石中磁铁矿的FeOT含量90. 6%~93. 1%,平均91. 8%,平均值与磁铁矿FeOT的理论值(93. 1%)接近。矿石中主量元素为Fe_2OT_3,含量34. 8%~50. 7%,SiO_2含量46. 6%~57. 5%,其他主量元素除MgO、CaO较高外,TiO_2、Na_2O、K_2O、P_2O_5等含量均0. 1%,表明该区磁铁矿为含杂质极少的纯磁铁矿,显示沉积变质成因磁铁矿特征。练村铁矿床矿石样品中,Al_2O_3、MgO+MnO、TiO_2含量较低,说明该区成岩成矿未受到碎屑物质的混染。矿石稀土元素特征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具有现代海水高温热液混合作用特征。研究认为练村铁矿床成因是较少受到陆源碎屑物质混染的化学沉积,经过后期变质作用,属于BIF型铁矿。  相似文献   

16.
用超滤代替传统预处理,可适应不同水质条件;用EDI代替混床,可连续生产,不需酸碱再生,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7.
老挝第四系铁矿床为最新地质调查所发现,该矿床在老挝分布广泛.文章对铁矿床分布规律、野外产出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认为老挝第四系铁矿床为沉积砾岩型铁矿,由冰川作用形成角砾状铁矿,河流作用形成砂土粒状铁矿,风化作用形成腐殖层砂铁矿.作者分析了该类铁矿床找矿前景,认为该类铁矿床可作为中国矿业企业在境外找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南召县乔端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该地区铜矿床多分布于火神庙组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受断裂控制不明显,围岩具显著的热液蚀变,属火山热液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本文在研究南召乔端地区多个铜矿床的第一手翔实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乔端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乔端地区及外围寻找铜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胜 《矿产勘查》2021,12(11):2278-2284
近些年,全球铁矿石价格的不断波动,对我国铁矿石的贸易影响很大,BIF型铁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因此了解BIF型铁矿床的全球分布规律很有必要。本文对国外及我国BIF型铁矿床主要矿区的地质情况及有效的勘探手段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我国铁矿勘查和铁矿石贸易有所帮助,BIF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于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范围内,受地层控制明显,后期的变质变形会造成铁矿的再富集,对于出露区的BIF型铁矿遥感和地质结合是有效的勘探方法,对于隐伏区综合物探,航磁-高精度磁法-重力-地质的联合勘探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英国ELGA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研究和制造超纯水处理技术成套设备的专业公司,该公司提供的超纯水处理设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预处理系统中无需投药;反渗透装置后取消脱气塔;采用复合膜;初级离子交换系统以混床代替传统的复床;回收清洗水降低制水成本;采用固体电路及微机编程控制和整个超纯水系统为全自动操作。现将主要技术座谈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