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2012,28(5):5-9
回顾了2年来国际国内文化景观的探索及示范性案例,阐述了文化景观的前沿思考,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的解读难点,解析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对世界遗产的杰出贡献,提出了中国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基础研究的迫切性以及对于解读庐山等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的重要性.介绍了扬州瘦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研究对于国际文化景观方法论的应用及中国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的探索,指出了遗产地能力建设是遗产可持续保护与管理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文卓  韩锋 《风景园林》2017,24(6):22-28
近年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被认为是遗产管理的未来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本文综述了2005年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海外进展,分析了"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名词性"保护对象"和动词性"保护方法"的双重含义,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景观"概念向城市区域的扩展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特征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我国相关现行制度,可以考虑从体验式评估、整体规划、协同规划、基层组织等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保护区与城市分离的“二分式”方法已无法阻止遗产环境文脉的割裂与丧失,也无法保护更广阔城乡区域的历史价值。“城市历史景观”的提出开拓了利用景观方法保护城市遗产的视野,英国的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逐渐进入遗产领域并成为遗产保护和规划研究的重要工具,且在郡区尺度、城区尺度与场地(保护区)尺度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历史景观特征为核心概念的景观方法开始引领历史保护研究的工具转变,建立保护区与广域的城市历史景观的链接,为我国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中于更大国土空间尺度上促进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可  宋峰  史艳慧 《风景园林》2018,25(11):96-99
历史性城市景观是遗产保护领域近十几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关于其学术意义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从文化景观所蕴含的时空过程的学术视角着眼,分别梳理了文化景观的学术脉络与遗产领域中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实践发展历程,指出历史性城市景观并没有超出文化景观的学术范畴,而遗产领域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对文化景观学术内涵的认知缺陷有关。只有充分借鉴和吸收文化景观的学术成果,才能真正有效地应对世界遗产实践过程中复杂变化的人地关系等挑战。  相似文献   

5.
龚道德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12,28(12):91-94
遗产保护是风景园林行业的重要工作领域。美国在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分析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特点,有助于启发和指导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遗产教育。首先由美国历史景观与文化景观的概念入手,然后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和教育概况,最后总结了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历程及其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趋势下,随着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传统二元对立的遗产分类方式已经不能包容全部遗产对象,强化遗产资源物质与价值合一概念的"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体系中一种全新的类别分支。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入手,对重庆合川钓鱼城军事城镇景观遗产资源的物质载体与文化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对城镇空间格局、攻防技术与防御性街巷场所、地标建筑等文化景观要素构成的梳理,从空间保护与价值传承结合的角度提出钓鱼城保护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徐锡宁 《风景园林》2023,(S2):56-61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理念自2005年提出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国内外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研究仍在持续推进,探索HUL认知、保护与变化管理的理论内涵对当代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绘制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图谱,结合代表性文献的精读,梳理国内外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研究趋势。【结果】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可看出,城市历史景观的内涵与价值、价值特征要素、层积、周边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国外研究集中于在全球试点城市总结和践行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的实施步骤与实施工具,国内研究则从早期的概念引介转变为对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于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实践的不断探索。【结论】作为“概念”的城市历史景观是遗产保护的对象,其认知与保护已形成清晰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从过去到现在的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历史遗产景观变迁认知的研究范式。作为“方法”的城市历史景观是遗产保护的方法,对于从现在到未来的景观变化管理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其理论方法探索能够指导城市更新设计和遗产资源的保护管...  相似文献   

8.
全峰梅  镡旭璐  王绍森 《规划师》2022,38(2):102-107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和谐共处、形成新的适应性平衡,是一种遗产地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方法.文章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改...  相似文献   

9.
传统场镇是巴蜀地区代表性的农村人居聚落,乡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淀使其成为宝贵的地域遗产,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将有利于地区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城镇历史景观"是较传统历史保护区更为系统的新型保护概念,强调历史城镇作为整体性文化景观遗产的平衡联动发展.在此理论视角下,本文对巴蜀传统场镇的遗产价值进行统筹梳理,建立"价值认知—保护利用"的遗产价值释放概念框架,包括研究学习、规划组织、活化更新的完整三阶段过程;并以四川元通古镇为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传统历史村镇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采纳了一项新的国际文书——"城市历史景观"的新建议,以帮助实现城市保护驱动下的城市发展控制。解释了"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关系,以文化景观的创新视角阐述了对于活态城市的理解和诠释,指出其实质是借用文化景观概念和方法管理活态城市的各动态关系和脉络,总结了一系列应用此概念的实践重点,如"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以及战略框架中的研究领域,旨在提高认识,在研究和实践中提升中国城市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shift by environmental agencies towards recognising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made by humankind to the creation of valued landscapes. This discussion outlines the growing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in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Britain. Landscape is concerned with more than mere marks on the ground, but also with the associations that people attach to their localities.  相似文献   

12.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shift by environmental agencies towards recognising the positive contribution made by humankind to the creation of valued landscapes. This discussion outlines the growing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in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Britain. Landscape is concerned with more than mere marks on the ground, but also with the associations that people attach to their localities.  相似文献   

13.
In their daily surroundings, people perpetually produce heritage, as they experience, assign meaning to and act upon local historical landscape features.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in a peat district in the Netherlands to investigate heritage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local landscape practices. These practices reflected distinctive patterns of routinised activities, motives to engage with these activities, historical landscape artefacts that are deemed valuable and meanings assigned to these artefacts. Across these landscape practices, we identified different modes of producing heritage meanings: (a) driven by landscape aesthetics, (b) framed by potential spatial threats, (c) structured by family roots, and (d) generated by the desire to belong to the community.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eritage production can vary a lot even within a relatively homogenous local culture.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eritage is sometimes produced implicitly, rather than explicitly.  相似文献   

14.
杨晨  陈徵羽 《风景园林》2023,30(10):96-102
【目的】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1周年之际,识别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点议题,梳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脉络,分析数字化保护的国际动向,解读数字化转型为世界遗产体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方法】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世界遗产咨询机构数字档案等资源进行系统解析和知识图谱构建。【结果】识别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阶段和重点议题,归纳总结了以世界遗产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阐释与展示、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等四大技术主题、12类技术方法和62个技术工具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技术体系。【结论】提出景观遗产数字技术集成与创新、遗产保护数据标准、数字行动规范、数字化可持续能力建设等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中国深入开展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曾国藩墓区勘查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对陵墓 建筑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析,并就墓区的修复规划提出了探讨, 指出当前保护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王天赋  孟晓惠 《园林》2020,(1):52-57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阙维民 《中国园林》2012,28(7):5-12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的思路与框架:以遗产的价值和现状为依据,以解决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时间、空间和主体间的矛盾为核心,通过协调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文化性"与"生产性"的统一,从而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长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博  宋峰  孙铁 《中国园林》2022,38(6):86-90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