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6,(4):35-37
针对门克庆矿井箕斗装载硐室局部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现象,采用FLAC3D对原有支护方案作用下的硐室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箕斗装载硐室稳定关键支护部位,提出了加固与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硐室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2.
临涣矿井年产量为1.8Nt,为适应多种牌号煤的分采分运,在主井井底设有动力煤箕斗装载硐室(简称南硐室)和焦肥煤箕斗装载硐室(简称北硐室)。虽然硐室断面大,支护结构复杂,由于采用锚、喷、网、  相似文献   

3.
箕斗装载硐室是井下运输系统的咽喉,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生产.湖南箕斗提升井的箕斗装载硐室均采用下载方式,全国大多数矿井也采用下载式布置,虽然近几年来在装载方式、清理撤煤、减少井筒淋水,以及提高清理撤煤机械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终究清理工作环  相似文献   

4.
针对葫芦素矿井特大型箕斗装载硐室的结构和地质条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深井特大型箕斗装载硐室结构稳定机理,得到了硐室开挖后的应力变化规律和塑性区范围的扩展规律,提出了硐室的初次支护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护前后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井壁预加固与箕斗装载硐室初次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井壁和硐室变形,保证了动态施工期间的井壁和硐室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大型箕斗装载硐室发生变形及破坏,门克庆煤矿对其支护方案展开设计,通过对某矿井箕斗装载硐室变形破坏原因的分析,对门克庆箕斗装载硐室装载工艺以及硐室支护方案的研究,提出了硐室底板采用反底拱,端墙采用圆弧拱、平台兼有支撑侧墙作用的设计理念;将硐室在高度方向上分成了3个空间结构,以避免断面上中下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的危害,并有效抵抗弯矩和围岩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及实践校验,该硐室支护断面形式、结构受力、支护方式较合理,有效控制了变形,整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煤矿设计》1981年第4期“箕斗装载硐室的位置问题”一文,曾提到徐州有几个矿大卷采用矿车运输时,其箕斗装载硐室为上方式的.感到作者对我局这方面的情况还未完全了解.实际上,该文提到的那几个矿,还没有一个矿的箕斗装载硐室为正式的上方  相似文献   

7.
新集三矿为使矿井生产能力由设计0.3Mt/a提高到0.6Mt/a,对风井进行了延深改造。风井延深工程中的箕斗装载硐室设计较复杂,施工难度大且占用建井工期时间较长。为缩短建井工期,打破了常规的施工方法,利用箕斗装载硐室联络通道,与井筒延深立体平行施工了箕斗装载硐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井箕斗装载硐室处于矿井的咽喉部位,设计断面大、受力复杂、服务于矿井全周期,箕斗装载硐室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的生产运营.采用ANSYS建立箕斗装载硐室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基于FLAC3D模拟分析开挖与支护条件下箕斗装载硐室围岩位移场和塑性区的演化规律,确定锚杆(索)合理的间排距.基于新奥法思想,采用锚杆(索)测力计、压力盒和钢筋计等传感器对深部特大型箕斗装载硐室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初步揭示锚杆(索)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衬间的接触应力)、二衬钢筋受力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分析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发展规律,评价现有支护技术方案的支护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支护设计奠定基础.监测结果表明,支护结构的受力数值均在安全范围内,尤其是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良好,结构安全可靠,起到了安全承载储备作用;所采用的"锚网索喷初次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二次支护"联合支护技术方案,保证了深埋大断面硐室的稳定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主井装载硐室设备是矿井提升运输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矿井生产的停顿.我院设计的矿井,其装载硐室的设备配置有两种.1.以东庞、陶二、九龙口等矿井为例选用双条胶带输送机,两台箕斗装载设备,各自形成独立的输送系统;2.以童亭矿井为例,选用单条胶带输送机,经气动或电动分配溜槽,再分配到两台箕斗装载设  相似文献   

10.
一、工程概况 鲍店矿井设计年产300万吨,矿井井底车场位于-430米水平,主并装载系统位于-350米水平,井下生产的原煤经主要皮带运输大巷至-350米水平后,经卸载硐室、配煤皮带硐室进入煤仓,再经给煤机硐室、装载皮带巷运至箕斗装载硐室,最后由主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