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21,(1)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院校的思政教育建设、修复人才培养系统及确认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四项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高职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入职业素养理念,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本文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方面分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构成,提出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和其他形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并由此构成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58-259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包括素养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不是一个概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逐步具备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比职业岗位能力更为重要,实施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时往往只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测量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专业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二是进行教学内容仍基于学科体系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改革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测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
思政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基础,能够更深层词地挖局、强化及发觉学生的潜能,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在数字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具备敬业、创新及爱国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需求,有进一步的提升。因此,高职及高校应紧抓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思政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政素养及职业素养。本文通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提出在思政工作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狭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故采用多种方式围绕学生就业、创业进行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显得十分必要。就业指导应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的理论教育与方法指导;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结合思政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行为习惯;结合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文化修养;结合专业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与操作水平;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2):69-74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科学界定职业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当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以下问题:高职院校缺乏完整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师资队伍思想认识不够,高职学生自身忽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等。借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培养路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品格培育和能力培育;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渗入式培养、融入式教育”的理念;学生树立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对高质量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4):56-61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理念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国际贸易的政治性,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以课程项目为载体,按照学习情境挖掘立体化、系统化课程思政元素,按照教学目标重塑、教师能力重构、思政元素融入、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指标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社会实践、关注国际贸易的现实问题,达到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目标,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赵馨 《重庆建筑》2023,(12):70-72
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展思政入课的教学探索与研究,结合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在分析和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确定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列举出课程思政实践过程所采用的典型案例,实现课程章节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融合培养,使人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最终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在高职院校中,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程实效性,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逐步渗透进教学内容,并且使其特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这一途径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在本文中,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究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2)
数字化信息时代,职业高等教育面临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信息获取能力。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与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素养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生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关系,指出了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6)
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学校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发展教育,提升教育效率,提高教育效果,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通过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中,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认知,开展"政校企行"协同合作,培养职业素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35-42
基于Hansen的面板门槛模型,采用中国199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从城镇化的门槛值来看,城镇化发展并没有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只是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强度会下降;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门槛值来看,在低财政强度区间经济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在高财政强度区间经济增长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调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建筑教育是建筑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该加强职业化的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校的专业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
了解听障学生就业现状,发现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结合听障学生自身特点,查阅大量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相关文献,找到听障学生在就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以期为听障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3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该途径已经在西方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验证。本文通过探析烟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常见的两种校企办学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对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3)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自身建设管理水平也反映出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本文对于某些存在于高校实验室的有关实验器材重复购置、实验经费短缺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以及管理手段陈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提高高校实验室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室师资力量建设并引入新的实验室管理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5)
张謇是一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状元实业家。身处于动荡时局,但通过儒家文化的沉淀和优良家风的熏陶,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爱国笃学、立志笃行、诚信务实、敢于创新实践等方面。促使其在一生坎坷经历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思想,开创了实业和教育迭相为用的新思路,重视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益革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謇的德育思想要求我们要注重社会、学校、家庭协作培育,重视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参与能力,为我国培养一批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高能力的高素质中职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9)
本文以浙江宁波市某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职业能力与学生干部培养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中发现学生干部职位与抗压能力、自我形象管理、担当服务意识、表现力等指标皆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数据分析,从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进行摸索和构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5):12-15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