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华  李善平  邱炜 《矿产勘查》2016,7(4):516-524
针对莫海拉亨铅锌矿区找矿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较低这一现状,运用矿床学和矿床成因论的方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容矿地层为下石炭统杂多群(C_1z_2),赋矿岩石为灰岩,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扁豆状等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矿石、黄铁矿—褐铁矿矿石、褐铁矿矿石,具有胶状、他形粒状、球形、半自形、自形粒状和重结晶等结构,发育浸染状、脉状、团块状、角砾状等构造。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白云岩化等,成矿阶段分为5期。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铅锌矿更多具有沉积地层来源的特性,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背景,矿床成因类型属典型的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彰武县赵家沟金矿位于冀东—辽西金成矿带东缘,矿区共发现36条金矿化体,其中有8条主矿体,主要发育在19条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带中。该矿床矿石呈他形粒状结构,角砾状、脉状构造,金矿物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初步推断赵家沟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同时提出区内的断裂构造、石英脉以及矿化蚀变为主要的找矿标志,并指明后期找矿工作中应加强对构造蚀变带及深部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231-235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研究表明:石寨沟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主要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金矿体产状与层间滑脱带产状一致;矿体呈似层状,金矿化较均匀,品位较高,矿石组构较复杂,以角砾状和块状构造为主;近矿围岩蚀变发育,以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化蚀变强烈的区域矿体较大;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为一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玉莲  杨启安  李敏 《矿产勘查》2020,11(3):463-472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在详细研究分析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石矿物及围岩蚀变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表明益克郭勒铜钼多金属矿属于斑岩型矿床,矿体受岩体及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产于岩体中、岩体外接触带及构造破碎带中,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及辉钼矿组成,伴生有Ag、W等矿种,矿石类型以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钾化、褐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及孔雀石化。研究区岩株状产出的岩体、北东向构造、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是最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卫辉市大池山矿区是豫北重晶石矿主要的矿产地,位于太行山拱断束内。为了解该重晶石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本文对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围岩蚀变特征、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了33条重晶石矿体与构造的关系。研究指出,大池山重晶石矿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碳酸盐地层中,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变化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重晶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含矿热液沿着NW、NE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于中低温阶段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研究结果对本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及类似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尹艳广  张沛  郝玉军  卜鹏 《矿产勘查》2022,13(10):1437-1443
湘西两溪口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该矿床目前研究仅限于成矿背景分析,未能深入剖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本文通过两溪口金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对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矿床成因、研究其成矿规律、梳理总结找矿标志,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认为研究区金矿化主要产在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小木坪组(Qbx)中厚层状粉砂质板岩及板溪群马底驿组(Qbm)中—上部钙质紫红色板岩或条带状紫色板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及构造蚀变岩型,矿(化)体受构造控制明显。本文建立了以地球化学特征、赋矿层位、控(容)矿构造、围岩蚀变特征为野外工作找矿标志,揭示研究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茅山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是遵化—青龙矿集区内赋存于二长花岗岩岩株内的金矿床。茅山金矿的金矿化主要产于茅山二长花岗岩岩株内的蚀变黄铁绢英岩内。文章对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化带及矿体分布、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床成因诸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较复杂,矿床经历了多期次热液活动的叠加作用。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交代了围岩,使其发生了热液蚀变作用。矿床成因属中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9.
阴建定  寿立永 《矿产勘查》2021,12(8):1727-1733
裴家河铜矿床位于南秦岭边缘海盆—留坝—旬阳晚古生代陆源海盆东南缘,为该区近年新发现的重要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细碎屑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中,共圈定6条矿体,其中KⅠ1、KⅠ2矿体为主矿体,呈左行雁列式排列,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矿体断续出露长度100~340 m,延深160~322 m,厚度为1.00~3.01 m,矿体品位0.70%~1.68%。赋矿围岩为(炭质)绢云母千枚岩夹硅质条带,总体上受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断裂和复式褶皱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磁)黄铁矿化。矿石自然类型为硫化矿石,工业类型为脉状铜矿。岩性及构造为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属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0.
那郎金矿位于"南盘江—右江成矿区",为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文章通过对那郎金矿的地层、构造和围岩蚀变等综合分析,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控矿因素,确定找矿标志,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探讨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该矿区的赋矿围岩为三叠系下统罗楼组第一段和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矿体及矿化体的控矿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北西向、南东向断裂构造;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和黄铁矿化。  相似文献   

11.
豫西小秦岭地区小河岩体南缘首次发现了张吉口银矿床,矿床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银矿床,研究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对指导区域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银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小河二长花岗岩体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接触带的F1断裂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具分支复合现象。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状—网脉状银矿石、浸染状银矿石。银主要赋存于独立银矿物辉银矿、硫锑铜银矿中,呈他形粒状,粒度较小,黝铜矿中的银以晶格银形式存在。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绢云母化。断裂构造、蚀变矿化及化探异常为主要找矿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张吉口银矿体深部及走向两侧、司家路土壤化探异常区为主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马麟  孙江雄  祁有民 《矿产勘查》2021,12(9):1888-1897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资源前景较好,本次研究在以往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槽探、硐探、钻探工程,并采集样品进行岩石薄片、光片等检测分析工作,对五龙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五龙沟金矿赋存于VII、IX、X、XI四条含矿破碎蚀变带中,圈定金矿体192余条,估算金资源量61.18 t。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均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最主要的金矿物为自然金。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为主。金水口群及青白口系含金背景值高,为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矿质来源,其与花岗岩体接触带是本区含矿断裂构造产生的基本位置,韧性剪切带的多次活动为金矿热液上升、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金富集成矿提供了重要场所。金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13.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7):1366-1372
河北省老虎沟门金多金属矿地处上黄旗构造岩浆岩成矿带西部,多组深大断裂的交汇区域。断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发育,构成了该区主要成矿地质背景。已发现营房银铅锌矿床、北岔沟门铅锌矿床、牛圈银金矿等众多的大型—中型铅锌银金矿床。区内已发现4条矿化体,矿化体形态、产状及矿化范围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老虎沟门金银多金属矿属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及韧性剪切带型矿床,石英脉、黄铁矿化是寻找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类型和找矿标志,为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樊磊  杨瑞  赵红瑞 《矿产勘查》2021,12(3):557-564
老米沟门金矿区位于河北省北部丰宁-隆化金成矿带上,主要赋矿层位为太古宇红旗营子组变质岩系。通过研究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确定矿区金矿的形成受太古宇红旗营子组地层、东西向、北北西-北西向的次级张性构造和燕山期岩浆活动共同控制,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通过对老米沟门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床成因和主要控矿因素,上述研究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及丰宁—隆化金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卢氏县橡子庙沟铁矿床地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系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地表工程和中深部钻探工程,控制主矿体9条矿脉。矿体多呈似层状产出,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在变细碧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矿区内断裂构造的多期次活动对矿液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汤河岩体及张家庄岩体为本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内矿物岩石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与海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独树沟金矿区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境内,大地构造隶属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在总结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得出矿体主要位于构造破碎蚀变带或其上下盘位置,含矿岩性主要为炭质绢云千枚岩,次为白云石大理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地层、构造、岩浆岩均对该区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区域化探资料显示,该区异常具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峰值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认为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