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塬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塬长8储层在采用清水进行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压力高、吸水指数低、注水见效慢、注采严重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本文在对该区块注入水、地层产出水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将结垢趋势预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详细分析评价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姬塬长8储层地层水为CaCl2水型、注入水为Na2SO4水型;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在30℃下均无垢生成,80℃下均产生了碳酸钙结垢而无硫酸钙垢形成。结垢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在30℃下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基本不生成碳酸钙垢;在50℃下,随着地层水比例的增加,碳酸钙结垢趋势增加,当地层水与注入水之比为4∶6 10∶0时,显示会有碳酸钙垢生成;在80℃下,碳酸钙垢趋势明显增加,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均会产生碳酸钙垢;在30℃、50℃、80℃下地层水与注入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后均无硫酸钙垢结垢趋势存在。综上所述,姬塬长8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结垢是造成姬塬长8储层注水压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是渤中28-2南油田的开采方式,本文通过储层敏感性分析、注入水水质分析、注入水与储层流体配伍性分析、注入水结垢伤害预测,确定注入水水质超标,注入水及污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碳酸盐垢,注入水悬浮物含量、粒径、盐敏、速敏是引起渤中28-2南油田储层伤害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采取防垢措施,改善注入水水质,保证油田注采平衡。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垢物质量分析法(称重配伍性实验)只能表征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悬浮物含量的变化,缺乏结垢程度定量评价的方法及标准,为改进传统的垢物质量分析方法,从定性、定量两方面研究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结垢的类型及结垢强度,提出悬浮垢、沉降垢和总垢等概念,建立了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结垢综合评价参数和标准;以渤中28-2S油田馆陶组注入水与明化镇组地层水为例,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研究垢的类型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渤中28-2S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严重不配伍,配伍程度评价综合指数为3.33;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结垢程度综合指数为3.87,结垢程度为中等偏强,易形成CaCO_3垢;总垢实测垢量为27.5数94.0 mg/L,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体积比1∶1时的结垢量最大,沉降垢是总垢的主要来源。结垢程度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可用于评价油田各类流体间结垢程度。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部RX-1油田因衰竭开发导致压力系数下降,急需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此文在RX-1油田地层水分析基础上,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动态配伍性试验及岩心配伍性实验,对4种拟注入水源配伍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地层水自身具有结垢趋势;地层水与海水、生产污水及水源井水配伍性差,混合比例7∶3结垢量最大;纳滤水与地层水混合后几乎无沉淀,岩心驱替100 PV渗透率下降20%以内,能够有效降低结垢风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涠洲油田群黏土矿物、敏感性、注入水质以及注入水自身结垢、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等伤害因素的系统分析、评价,查找出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及其粒径是目前涠洲油田注入水伤害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注入水自身结垢和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结垢伤害。提出了控制水质和改善防垢效果的建议,对更好地解决涠洲油田注水伤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JX1-1油田注水井出现注水阻抗明显上升,吸水能力递减快的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注入水和地层水静态和动态配伍性研究,注入水(固相颗粒、悬浮油)单独和共同作用与储层的动态配伍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敏性中等偏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清污混合回注过程中结钙质垢也是损害储层的因素之一。另外,一关键因素是注水水质中悬浮物质含量超标对吸水层造成的伤害,建议控制JX1-1油田沙河街储层注入水指标为:ρ(油)≤10mg/L;ρ(悬浮物)≤3mg/L;悬浮物颗粒粒径中值d≤3μm。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如果有两种以上不相容的水相遇,就容易产生无机垢,结垢造成了油田开采过程中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罗52区地层水和注入水的水质特征,总结了目前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的预测方法,进而对不同配比下地层水与注入水混合后碳酸钙和硫酸钙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罗52区地层水与两种类型注入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基本上无碳酸钙和硫酸钙结垢趋势,即两种水样静态配伍性较好,这将有利于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东M油田Asmari和Mishrif灰岩储层高矿化度地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分析和结垢趋势预测,考察了该油田高矿化度地层水结垢特性。通过室内防垢实验,开展了化学防垢剂优选和金属防垢器防垢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将优选的硫酸钙防垢剂ZT-16与碳酸钙防垢剂ZT-00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后形成的复合防垢剂HSI适合于M油田高矿化度地层水防垢,这种复合防垢剂与金属防垢器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防垢效果,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化学防垢剂用量,从而达到控制注入成本的目标。上述研究成果对高矿化度油田地层水结垢预测与防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大10-1油田含聚污水与清水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旅大10—1油田注水采用将水源清水和聚合物驱生产污水混合回注,不合格的注入水会引起注水系统的腐蚀与结垢,造成注水井注水量快速递减,注水不见效,注采严重失衡。以储层保护和防止损害为目的,按照行业标准(SY/T0600—1997)预测清水与污水混合有不同程度结垢趋势;不同比例清污混合水悬浮物含量测试表明:混合污水中悬浮物含量明显增大,清污体积比为1:1时配伍性最差;X-射线衍射对滤膜上悬浮物分析表明有碳酸钙特征峰;环境扫描电镜对滤膜上悬浮物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单一清水中悬浮物排列不规则、呈团块状产出,有长度达50μm的结晶颗粒;清污体积比为1:1时悬浮物呈颗粒状均匀分布,粒径为0.5μm~1.0μm。综合研究表明,残余聚合物能够抑制碳酸钙垢和混合污水中大晶体的形成,高钙镁离子则加剧含聚污水中残余聚合物的絮凝。  相似文献   

10.
针对商河油田商二区注水并储层注入能力下降问题.通过室内静态评价实验以及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该油田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商二区储层注入水与地层水混合后有结垢趋势.注入水与储层原油配伍性较好,与储层岩石接触后无粘土膨胀现象;注入水水质指标中细菌含量、固体颗粒含量较大,引起渗透率下降,建议油田在注水过程中加强防垢措施,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1.
油田注入水防垢剂评定方法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田注入水防垢剂的正确评价,对于合理选用药剂,保证处理效果,降低使用成本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讨论了油田注入水结垢原因、结垢类型、结垢预测以及防垢剂的评定,评定项目包括:防垢效率、与地层水及其它化学处理剂的配伍性、腐蚀性和对地层岩芯的伤害。对现场投加防垢剂的要求也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S油田不同储层注水指标调整问题,完成了注入水与不同油组地层水的配伍性室内评价,并且通过悬浮物粒径中值、悬浮物浓度和含油率对岩芯伤害的单因素模拟实验,以及综合水质指标的岩芯伤害实验,对S油田三个油组储层的注水指标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注入水与各个油组地层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S油田储层可接受的注水指标为: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10 mg/L,含油量小于35 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小于3μm;或者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15 mg/L,含油量小于30 mg/L,悬浮物粒径中值小于2.5μm。  相似文献   

13.
根据涠洲油田群生产污水的来源情况,对各油田不同区块代表性油井的产出水进行了水质分析,明确了不同油田不同层位地层水的性质,并根据各油田不同年份产水量预测及注水量需求,确定不同时期生产污水水样中各油田产出水的混合比例,模拟配制代表性水样。在对代表性水样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生产污水的结垢、腐蚀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涠洲油田群不同时期代表性生产污水自身和与地层水混合后均具有结碳酸钙垢和硫酸钡垢的趋势;代表性的生产水样自身结垢量均在310mg/L以上,与地层水混合后,结垢量明显增加;腐蚀以氧腐蚀和细菌腐蚀为主。若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设备,优选防垢和防腐剂,使处理后的生产污水水质达到合适的指标,作为储层注入水水源是可行的;生产污水作为注入水水源既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又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防垢方法,提出了一项防垢挤注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防垢剂挤进井筒周围地层内,防垢剂可被物理吸附或形成沉淀滞留于多孔介质中,开井生产后防垢剂通过解吸或溶解而缓慢释放于地层流体中,从而达到长效防垢的目的。通过防垢剂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防垢剂最低有效浓度测定实验及防垢剂挤注寿命预测实验等优化出适合油田实际应用的防垢剂。防垢挤注技术在樊家油田F41-1井实施1a后,平均产液量由原来的98.6t/d提高到163.2t/d,产油量由45.7t/d提高到88.6t/d,累积增产原油达1.56×10^4t。  相似文献   

15.
白音查干油田污水回注配伍性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音查干油田地层水具有高SO4^2-、Cl^-、高矿化度的特征,水型大都为Na2SO4型。试验表明:油井产出水混合、混合水注入油井后均会产生结垢现象,配伍性较差。但经净化、絮凝、过滤及阻垢处理后,能够达到混合回注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姬塬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属多层系开发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主要为Ca Cl2水型,洛河层注入水为Na2SO4水型,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系统结垢日趋严重。为了解决多层系开发中的结垢问题,以姬塬油田最具代表性的多层系H3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井筒及地面集输系统结垢机理及防垢技术研究,探索极为有效的清防垢技术。  相似文献   

17.
舒勇 《油田化学》2002,19(4):340-342,357
考察了桩 74 14 14井浅层水和桩西联合站处理后采油污水用作超低渗透率 (平均 6 .1× 10 - 3μm)的桩 74块油藏的可行性。测定了不同比例的浅层水、采油污水与油藏地层水混合后 ,各种矿化离子浓度的变化 ,由此确定浅层水、采油污水与油藏地层水在常温常压下是完全配伍的 ,在模拟油藏条件下 (130℃ ,15MPa)是不配伍的 ,会产生碳酸钙垢。由理论预测知 ,浅层水和油藏地层水混合后产生的碳酸钙垢量很少 ,而采油污水和油藏地层水在高混合比例下产生的碳酸钙垢量较多 ,且有碳酸锶垢生成。对浅层水和采油污水作为注入水的水质进行了现场检测 ,结果表明悬浮固体和粒径中值超标 ,经精细过滤后可降至标准值以下。作者建议采用浅层水并提出了继续研究的问题。表 6参 1。  相似文献   

18.
悬浮物是油田注水的主要控制指标,超标则易堵塞注水井渗滤端面及渗流孔道,造成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下降,降低油田的注水效果。利用岩矿分析手段对岐口17-2油田注水悬浮物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悬浮物含量超标的方法及解除其堵塞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清水、污水混合注入后,悬浮物质量浓度相比混合前增加1.8~5.1mg/L,原因主要是清水与污水不配伍,流程较脏。通过加入30mg/L的防垢剂95%ATMP,可抑制混合水样中Ca2+、Mg2+等结垢离子浓度的降低以及悬浮物含量的增加,在井口加装过滤器可进一步稳定注水水质。注水中悬浮物组分是以铁硫化合物为主的腐蚀产物和以硅铝元素为主的地层矿物,含少量以钙镁为主的碳酸盐垢,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5~15μm之间。通过加强对含铁硫化合物的酸化力度,加大前置液盐酸的用量,可保证对地层堵塞物的深度溶解,改善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防止油田开发过程中硫酸钡垢的形成、提高防垢剂的耐温性和耐盐性,从防垢功能基团以及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两方面考虑,选取丙烯酸(AA)、顺丁烯二酸酐(MA)、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MMA)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硫酸钡防垢剂,对原料配比进行了优化,研究了防垢剂加量、温度、pH值对防垢率的影响及防垢剂与地层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当AA、MA、AMPS和MMA占总反应物质量比分别为30%、52.5%、5%和12.5%,过硫酸铵用量为反应单体总量的1.5%时,制得的硫酸钡防垢剂相对分子质量接近9640.69,产物纯度为62.3%。在50℃的集输管线温度下,防垢剂在加量高于12.5 mg/L时即有优良的硫酸钡防垢效果,加量为100 mg/L时的防垢率可达85%以上。防垢剂在弱碱性环境中有较好的防垢效果。防垢剂耐温性良好,在低浓度下能有效防止硫酸钡晶体的生长和附着。防垢剂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与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模拟地层水在50℃下混合静置24 h无沉淀生成,满足油田使用要求。图6表4参16  相似文献   

20.
泾河油田长8致密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天然能量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开展了注入水、活性水、CO_2与泾河油田储层配伍性研究,为后期补充能量开发注入介质优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洛河组水源水作为注入水时,与地层水产生沉淀,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活性水对储层产生轻微损害,与储层配伍性较好;CO_2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好,但与原油配伍性差,CO_2的萃取作用造成原油重质组分析出,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严重。根据储层配伍性结果,补充能量介质优选活性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