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研究了掺纤维和引气剂两种措施对抗冻性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比空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以及引气剂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动弹性模量的变化,发现纤维和引气剂均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纤维通过本身的抗裂性能,抑制混凝土表面的开裂和剥落,从而提高抗冻性,而引气剂通过优化混凝土内部孔结构,从而提高抗冻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混凝土强度、渗透性和抗冻性等基本概念需要进一步细化或强调的必要性。阐明了混凝土的强度概念需注重不同龄期的强度;混凝土的渗透性概念需细化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水压力渗透性和浓度差渗透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概念应细化为水中抗冻性、大气抗冻性和临水大气抗冻性。同时,指出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混凝土孔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根据混凝土的主要孔径尺寸及其性质和混凝土的相应密实程度,可将混凝土的孔结构分类进一步细化为:超密实、高密实、中密实、非密实和引气型五类,其中,超密实、中密实和引气型三类是混凝土孔结构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虽然混凝土强度、渗透性和抗冻性的含义较广,但其概念不清晰、不具体,而且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阐明了讨论混凝土的强度应注重龄期的概念;混凝土的渗透性概念需细化为毛细孔压力渗透性、水压力渗透性和浓度差渗透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概念应细化为水中抗冻性、大气抗冻性和临水大气抗冻性.此外,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混凝土孔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耐久性是建筑工程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课题,而抗冻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混凝土冻融破损危害的严重性进行了总结,对混凝土抗冻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概述分析了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渗透的关系,及其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最后对混凝土抗冻性的提高提出参考建议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对水灰比、含气量对混凝土气泡结构和抗冻性的影响,FHWA质疑了ACI关于保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含气量与气泡间距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0.4~0.5、含气量为2.5%~4.5%范围内,含气量为3.5%和4.5%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似,耐久性系数都在80%以上。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很小,没有发现水灰比与引气混凝土抗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气泡间距系数,随着气泡间距的减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提高。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抗冻性概念的细化及其测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抗冻性概念的区别,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测试方法.指出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抗冻性会随着混凝上孔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评价混凝土的抗冻性时,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不同的模拟试验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志燕  张建荣  蒋宗 《山西建筑》2007,33(17):175-176
在分析混凝土和胶体的抗冻性能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的各种抗冻性试验方法,提出混凝土植筋抗冻性试验方法的建议,为研究植筋加固混凝土结构粘结耐久性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叶义群 《山西建筑》2010,36(19):157-158
从混凝土的相变化以及冻融破坏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种种因素,探讨了改善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从而完善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泡沫混凝土的抗冻性与其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掺入憎水剂及有效的调整配合比对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冻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文中分别对两种不同配合比的泡沫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容重、不同Ⅰ级增钙灰的掺入憎水剂的泡沫混凝土孔结构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孔混凝土作为新型的排水基层材料,抗冻性是其耐久性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抗冻性是多孔混凝土用于冰冻地区的前提.在分析现有普通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多孔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工作状态,采用快冻法,使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25,50,75和100次进行4种级配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并采用抗冻系数作为评价多孔混凝土抗冻性的指标.结果表明,级配1与级配4,级配2与级配3具有类似的抗冻性,前者冻融循环50次后抗冻系数约为40%,后者冻融循环100次后抗冻系数仍大于7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且抗冻系数分别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可见,对于北方冰冻地区,宜采用级配2或级配3多孔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王武祥  李娟 《建筑节能》2002,30(2):30-31
本文就混凝土路面砖的抗盐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发现抗冻性合格的混凝土路面砖 ,抗盐冻性能较差。作者认为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 ,除要考虑混凝土路面砖抗冻性 ,更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抗盐冻性能 ,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橡胶粉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水灰比为0.45的基准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掺量(质量分数)为25%、50%和75%的混凝土在水中和3.5%氯化钠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掺入细骨料体积5%和10%的橡胶粉对其改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再生骨料掺量为25%和50%时,其对抗冻性的影响较小,掺加橡胶粉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再生骨料掺量为75%时,其对抗冻性影响显著,掺加橡胶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与基准组混凝土相比,最大冻融循环次数仍下降30%以上;水冻的破坏特征为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过大,掺入5%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好;盐冻的主要破坏特征为质量变化率超过规定要求,掺入10%橡胶粉的抗冻性能最佳;橡胶粉对抗盐冻性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抗水冻性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丽坤  宋宏伟 《山西建筑》2012,38(29):136-137
在收集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型碱矿渣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考察了普通强度等级的新型碱矿渣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碱矿渣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冻融循环能力;且强度等级越高的新型碱矿渣混凝土,其抗冻性越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新型碱矿渣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抗冻性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掺粉煤灰、双掺石灰粉和粉煤灰在不同介质下(淡水、海水、硫酸盐溶液)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掺量为20%或双掺石灰粉和粉煤灰比例为3∶7时,可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不同介质溶液下抗冻性能最好的为淡水、最差的为海水。同时得出在不同掺量的粉煤灰、不同掺量的石灰粉和粉煤灰与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抗冻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聚丙烯纤维对Ⅱ、Ⅲ类再生混凝土进行强化处理,综合考虑基本力学性能后,挑选最优组进行抗冻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Ⅱ、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较差,掺加矿物掺合料以及复掺聚丙烯纤维都可以改善Ⅱ、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冻性。(2)由于不同类别再生骨料的性能之间存在差异,质量损失率不能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别再生混凝土之间抗冻性的优劣,不建议质量损失率作为评判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指标。(3)损伤度的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累积损坏的指数模型D=aebN,模型拟合方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PP纤维)和植物纤维(UFPP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PP和UFPP纤维均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并且UFPP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提高作用明显高于PP纤维;此外,掺0.9kg/m3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优于未掺纤维和掺0.6kg/m3纤维混凝土.同时,研究了掺纤维混凝土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融循环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玉树高海拔,高寒地区进行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认为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有效措施是掺入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提高混凝土含气量,当混凝土含气量达到4%时抗冻性最好。对于玉树高寒地区抗冻混凝土,当含气量达到4%时,水胶比最好控制在0.5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