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在极地     
《中国三峡建设》2008,(2):66-68
地球的南北两端,是地球最寒冷的地方当海洋结冰的时候,也意味着极地最冷季节的到来即使是生活在这里习惯了寒冷的动物大多数也难以抵挡冬日的严寒,有谁能度过这世界上最冷的寒冬,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冬天呢?  相似文献   

2.
长阳是我国远古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当人类祖先还处在从猿人向现代人过渡的“古人”阶段的时候,长阳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活动。长阳地处鄂西南山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里山岭纵横,植被丰富,洞穴较多,这就为远古人类居住和生存提供了较优越的  相似文献   

3.
公元1968年,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回望自己居住的地球时,惊奇地发现;地球是蔚蓝色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地球表面有70%被辽阔的海洋覆益着,人类就生存在过样一个蓝色的星球上.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与水并的历史。人类从自己的童年开给已深深理解到水与空气、阳光星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他们逐水而居井创造了以水为中心的大河文明。古老的尼罗河孕青出了古埃及灿烂的文化;底格里斯河和发拉底河冲积出古巴比伦辉煌的典籍;不朽的长江、员还经出了中华民反令人瞩目的历日。欢,作为生由2刃,使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文明。沉而,人类对…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泥沙输移与概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泥沙概算是一种通过研究泥沙在流域不同位置和一定时期内的时空分布,从而揭示河流水沙平衡状态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长江泥沙概算方法,探讨长江流域产沙、输沙和泥沙沉积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域侵蚀、沉积物和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的对比分析,计算得出每年从长江上游侵蚀下来的泥沙中,粒径大于0.5mm的近12亿t泥沙几乎都沉积在长江流域上游的沟谷和支流中,粒径在0.05-0.5mm范围内的4.92亿t泥沙有3.13亿t沉积在上游沟谷和支流中,而粒径小于0.05mm的5.36亿t泥沙也有2.02亿t沉积在这些区域。当长江上游(宜昌站)和汉江总输沙量超过2.86亿t时,长江中下游将发生淤积,总输沙量超过5亿t时的淤积量超过1亿t;当宜昌输沙量超过1亿t时,洞庭湖区将发生淤积。文章还根据长江干流、部分支流和通江湖泊的水沙关系,建立水沙动态图,研究分析了长江水沙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南印象     
于翔汉 《中国三峡建设》2007,(5):F0003-F0003
位于长江中游的安徽黄山,因奇丽的风光闻名干世。这里,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支流新安江、青弋江、闽江的发源地。黄山的峰、黄山的松,黄山的泉、黄山的瀑布,以一种别样姿态留给世人对山水别样的体验与思考。而与黄山山水和谐共处的古代民居.千百年来不仅见证着黄山水系的变化.也以独特的文化内涵诠释着江南特有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09,(7):3-3
一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区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是珠江的源头.长江及东南亚一些国际河流的重要补给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和居民贫困,也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河流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国家“西电东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此.理应高度重视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安全问题。二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千百年来,她丰富的资源滋润了180万km2的中华大地,养育了1/3以上的中华儿女,但她也曾给这片土地带来过灾难。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让长江为人类提供更有利的服务,减少长江对人类的危害,一个巨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三峡段崛起。她的建成,不但能提供巨大的能源,也将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而自然面貌的变化,必将引起新的环境问题,甚至产生某些效应。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环境的不利变化,尤其是人地矛盾的加剧,便是一个典型的负面效应。因此,如何兴利减弊,使库区的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开发历史 长江三峡素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称,然而三个峡中最长的西陵峡并不都是险峻的峡谷,全长达75公里的西陵峡实际上是由东西两段峡谷和中间的宽谷构成,所以也有地理学家认为通常所说的三峡实际应由四段较大的峡谷组成。西陵峡中庙河以下的宽谷被称为庙南宽谷,狭窄的长江河道在这里变得宽缓,两岸也由陡峭的山崖变作起伏的丘陵。平缓的江水和呈阶梯分布的台地,显然比峡谷更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从很早的时代起,庙南宽谷就成为先民们生产安居的乐土,而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也正好位于庙南宽谷江段。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般习惯于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即从眼平角观察事物。当进入空中。从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高空观察世界.就会发现世界变了,辽阔的大地。深远的景象,使得人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惊叹世界的广阔。人类的渺小;同时也由衷地赞叹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的各种工程的雄伟。水利工程,在人类创造的各种建筑中.具有城市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城市建筑,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  相似文献   

10.
滚滚长江之水绕西陵峡过三斗坪古镇势如狂龙欲挣枷锁,左冲右突咆哮东奔。当黄陵古庙的楠木大柱还在诉说三斗坪镇屡遭洪涝水患的时候,而今这里──西陵峡畔的坛子岭上正在开凿一条能把长江裁弯取直,安波平澜的“黄金水道”,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双线5级连续的三峡永久船闸全长6442米,宽300米,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最大水头113米,要造就这样一条通达“平湖”的重要航道,需开挖土石方4175万立方米,这个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40%的艰巨任务正是由久负盛名的武警水电部队来承担。在水电部队近千个日夜的屡战下,…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历来以其雄奇险峻,景色胜绝而饮誉五洲。而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使这里再一次为世人所瞩目,同时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被另一件事所牵挂着,那就是在三峡工程建设的同时,如何对待千百年来我们祖先在三峡地区遗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把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做好。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三峡地区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据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组的初步统计,三峡工程库区受淹文物点共计1208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地下文物767处,地下文物的埋藏总面积达2200余万平方米。这里有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东部,群山逶迤,山河相间,尤其是七曜山和巫山,像四川盆地的两道东大门,形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大约距今几千万年前.长江从这些高山间切过,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除去险峻、绮丽的自然风光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类留下的遗迹,大溪遗址便是这其中最著名的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泥沙输移变化与长江中游水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历史和近期长江中游的泥沙输移变化,深入剖析了该区域洪灾形势愈演愈烈的原因。长江中游泥沙输移变化主要表现为泥沙淤积向干流螺山-汉口河段的转移,累积性的泥沙淤积引起了干流和湖区全局性水患加剧。随着中上游人类活动加剧,区域水沙灾害发展趋势恶劣。根治长江中游水沙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将沙量减少1.8亿t,远期措施是通过上游水保和水库拦沙减少来沙,近期措施主要是处理好中游泥沙的淤积部位。三峡建库后出库沙量过程和对应的下游冲刷回淤过程也说明减少1.8亿t沙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当人类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一直被人们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却向人类敲响警钟。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已经成为新世纪江苏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节约用水对新世纪江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从表象上来看,把江苏和缺水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众所周知,江苏境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不仅有浩浩长江,烟波太湖,更有苏南小桥流水,苏北平原水乡。但是,在江苏以一个经济大省的姿态昴首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却日趋凸现,并正在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5.
人类水事活动,是人类文明历史灿烂、悲壮、伟大的内容之一.水文化,不仅极其典型、鲜明、系统地体现在中国这个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其它国家(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在治水活动中,在缔结人类生存、发展与水的深刻关系中,所具有的文化特点与行为。世界其他各地的水文化内容,丰富而又独到,既是人类千万年文明进程的表现,也是人类在对付自然,保护自己时一种共同的普遍性的心理历程.这里,既有和春秋战国时沈国百姓送美女给河神相似的埃及人为尼罗河姿妇行为,也有和黄钟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析…  相似文献   

16.
这里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这里堪称光怪陆离、瞬』葛万变。往日那高耸的山,那奔腾的江,无日无时,总在向人诉说着如烟的往事。如今,它们都惊异地发现在这方土地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头顶上依然是碧蓝的天,脚底下依然是汹涌的长江,但是,西陵峡内闻名遇还的中堡岛,一下子从地图上消失了,它那亘古不变的位置却被一座长城般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和上下游上石围堰大模大样地取代了。在这里人们正在给长江开辟一个新的通道,一条足以通过长江全部水量的新河道。望着长江滚滚波涛,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的往事,一齐涌向我的心头!那是1979…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对长江洪水影响初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人类活动对长江洪水有一定影响,与洪水密切相关的人类重要活动有:森林植被的破坏,干支流水库的兴建,围湖垦殖,洲滩开发,民垸建设及沿江砂站排涝等,人类活动对长江兴水影响分别有: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能有效地起到拦洪削峰,错峰作用,但调度不周也会起负面影响;1998年溃垸在短时段,局部河段起到降低江湖水位的作用,但地长江干流洪水影响不大,围垦,淤积等效使江湖调洪能力减少,但淤积引起的下降作有不明显,森林,  相似文献   

18.
长江源地区,在当曲与沱沱河汇合处囊极巴陇以上有四条大河,除当曲、沱沱河以外,还有布曲和尕尔曲。布曲又名拜渡河,历史地图上曾标名木鲁乌苏河并被认为是长江之源。尕尔曲又名得列楚卡河,其下段在通天河口处与布曲汇合,它与通天河走向顺直,也曾被认为是长江之源。马鹤天先生在《西北考察记》中说:“通天河即长江上源,蒙名木鲁乌苏,番名川曲,古名丽水,一名神川。其源有三:中源出于唐古拉山脉之巴萨通拉木山名木鲁乌苏河,番名曲国公.东北流,有喀齐乌兰木伦河、乃格河、尕乃来河、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河,自北来注之。巴日河、郎…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资料分析,弄清了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增高的范围仅限于荆江河段及城陵矶、螺山一带。研究了洪水位增高机理,认为近代长江一些河段洪水位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规范人类对河道的治理开发行为,控制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是抑制洪水位上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以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史的文人墨客,歌咏三峡的诗篇也就连绵不绝,清人有“西陵风俗由来厚”的说法,三峡地区风土民情古朴淳厚,历史上这里是楚文化与巴文化交融发展的区域,我们的先民们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民间信仰、时令节日等习俗方面,都有良好的风尚习俗,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文化也有自己的贡献。从文化角度来说,长江三峡是一条长长的文化沉积带,是民族文化的富矿地带。历代游历三峡的诗人们,不仅留连于这里的山山水水,更喜欢这里的民俗风情。从他们留下的华章美句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巴山楚水的雄伟壮丽,也可以领略到巴风楚韵的古朴纯正。节日民俗文化是三峡文化中绚丽多姿、情韵生动的美丽小花,也是增强三峡诗歌魅力的文化内涵,从三峡诗歌欣赏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节日民俗文化,我们认为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